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今日通過「農業部組織法」草案,明定農業部掌理10大事項,包括農業政策,農業資源永續利用政策,農民輔導政策,畜牧業、動物保護政策,農業科技政策,國際、兩岸農業貿易合作政策,農業資訊管理、資通訊應用發展政策,以及上述政策的法規規劃、研擬、管理及監督;還有所屬機關辦理相關業務的督導等。 農業部未來將設綜合規劃司、資源永續利用司、農民輔導司、畜牧司、動物保護司、農業科技司、國際事務司及資訊司等8個司;另外,農業部下設8個三級行政機關,則依民進黨提案版本修正,分別為農糧署、漁業署、動植物防疫檢疫署、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農田水利署、農業金融署及農業科技園區管理中心;7個試驗研究機構則為農業試驗所、林業試驗所、水產試驗所、畜產試驗所、獸醫研究所、農業藥物試驗所、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標籤

  2. 1988年5月20日臺灣發生大規模農民抗爭行動,起因政府決定擴大開放外國農產品進口政策,引起部分農民不滿,抗議政府漠視農民權益,進而引發警民激烈衝突的社會運動,史稱520農民運動。 農民團體於該次農運提出7項訴求,其中「成立農業部」即屬其中訴求之一。 農委會何時升格為農業部,農民相當期望,行政院長陳建仁昨在立法院進行施政總質詢時表示,農業部組改「分段穩健進行」,未來農業部會有8個司、6個處、以及「7署1中心」的8個三級行政機關、7個三級試驗研究機構。 今天立法院司法及法制、經濟委員會首度併同立委提案聯席審查,但僅作提案報告並供立委詢答。 圖片來源/農委會.

  3. 小農是臺灣農業的特色,田建中認為國內應發展適合本土農業的方法學,或針對土地量測的方法進行優化,未來即使農民單一個體的土地面積狹小,透過聯合幾百、幾千個小農,大家也能共享碳權帶來的效益。 「農業本身是深具負碳潛力的產業,在碳權世界的遊戲規則裡是碳權的供應者,是收錢賣碳權的一方。 田建中指出,本土自然碳匯發展可從土壤管理、種植方式改變開始,例如採取有機耕作、草生栽培等負碳農法,增加土壤有機質等固定土壤碳匯,待農業相關方法學完整建立,有了將碳匯量化的依據,土壤碳匯相當值得期待。 「我覺得方法學經過逐步演進,農業未來會成為很大的碳權產生來源,這對農民收入是有幫助的,有點像農業升級的概念。 臺灣碳權交易所揭牌儀式以澆水灌溉綠植成長茁壯,呼應其「手護臺灣、減碳同行」的理念。 (圖片提供/臺灣碳權交易所)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21209. 首版臺灣林業白皮書草案出爐,邀請公眾對話。 (攝影/游昇俯) 農委會林務局為宣示未來林業政策方向已完成首版臺灣林業白皮書草案)」,參與草案編撰學者公民團體指出白皮書草案融合國際重視森林生態系服務價值淨零排放國產材自給等林業經營新觀念生態保育也重視整體生態系保育串聯綠色網絡展開與社會對話明顯具有進步性,「可以代表新時代的價值取向」。 為了促進民眾對臺灣森林經營及保育政策的了解,公眾參與林業施政,林務局即日起至12月26日止,辦理網路意見徵詢,年滿18歲(含)以上即可上網填覆意見;還有北中東6場次主題公聽會,含括木竹產業振興、促進生物多樣性等主題,受理報名參與。

  6. 《豐年》創刊於民國40年,是臺灣歷史最悠久的農業雜誌。 在當時地方缺乏新聞媒體的情形下,亦是最早深入民間的一份重要刊物。 早年豐年雜誌除會提供免費農推書刊、種子供訂戶索取,更肩負解決農民在農業上疑難雜症的責任。 1970年代,農友對產銷知識與資訊需求提高,豐年社另外發行了《農業周刊》雜誌,隨著經濟發展,《農業周刊》轉型為《鄉間小路》,針對關心農業、飲食生活的讀者為導向,介紹關於農產、飲食與生活面向報導。 而兩大雜誌也成為豐年社最重要的出版品。 陪伴臺灣農民與消費者成長、共好的豐年社,期待能為農業、農民以及孕育我們長大的土地盡更多心力。 關於農傳媒. 《農傳媒》是由財團法人豐年社所成立的專業新聞網路媒體,我們的宗旨是一個「與農共聲、與食俱進、與環境共享」的新媒體平台。

  7. 本篇由水試所調查研究團隊撰文,介紹臺灣文蛤的品種溯源歷程與其對文蛤養殖產業的意義。 文蛤的生態. 文蛤在動物分類中歸屬於雙殼綱(Bivalvia)、簾蛤科(Veneridae)、文蛤屬( Meretrix ),主要分布於東亞、東南亞與東非等地區的河口或海邊,因此其英文俗名為「Asia hard clam」。 文蛤為偏海水的物種,主要棲息環境為海洋沿岸的沙泥地、低潮帶的沙灘地、半淡鹹水的河口域等。 文蛤為潛沙性貝類,其會利用前端的斧足鑽潛、插立到沙層中,僅露出後端的出水管與入水管伸出沙表面,埋棲的深度大約為殼長的2~3倍,冬天水冷時會潛到較深的沙裡,夏天水暖時就埋得較淺。

  8.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近年大力投入國產材產業並積極推動可相輔相成的非木質林產物的產業發展2019年即委請中興大學循環經濟研究學院院長王升陽針對本土森林植物精油進行資源盤點與產業化評估。 去(2023)年,農業部進一步通過新增「森林精油」為林產品初級加工項目,所有林農皆可以於林地內設置初級加工場,將林業剩餘資材蒸餾萃取。 林業保育署與轄下八個地區分署打頭陣,將國有人工林當中的造林木與原生植物萃取出精油,連結產官學三方推出精油相關產品,同時輔導林農、林業合作社投入精油生產,與後端業者合作,共同邁向臺灣森林精油生產的行列。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