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7月18日 · 急性腸胃炎(Acute Gastroenteritis)是泛指胃部、腸子受到刺激而發炎,導致一連串的腹部絞痛、腹瀉、噁心或 嘔吐 等症狀,其成因多半是由細菌或病毒所引起,可能藉由飛沫傳播或誤食不乾淨的食物與水後所致。

  2. 2024年4月11日 · 感染性腸胃炎較常見,以下為幾種常見的細菌或病毒及其症狀。 細菌性腸胃炎: 出血性大腸桿菌: 大多源自於烹煮不當的牛肉、沒有妥善殺菌的牛奶或是被污染的水,症狀包括噁心、腹瀉、發燒、頭痛等,嚴重時造成溶血、血液中血小板降低、腎衰竭、血便,甚至引發敗血症。 金黃色葡萄球菌: 常見的感染因素為肉類、乳製品、雞蛋、生菜沙拉以及麵包等,典型症狀是嘔吐,合併噁心、食慾不振、腹痛、腹瀉、下痢以及輕微發燒。 沙門氏菌: 常見的感染因素包括生雞蛋、乳製品以及肉類,沙門氏菌的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瀉、發燒,嬰幼兒還可能會解惡臭的血便。

  3. 2020年12月12日 · 症狀嘔吐腹瀉胃痛脫水發燒 、全身無力、肌肉痠痛. 整體症狀: 較輕微. 潛伏期: 1-3天. 影響天數: 2-3天. 怎麼辦: 補充水分電解質、多休息、視情況就醫. 治療方法: 支持性療法. 盛行季節: 一年四季常見. 細菌性腸胃炎. 致病原: 沙門氏菌 、大腸桿菌、葡萄球菌. 症狀: 嘔吐、腹瀉、腹痛、脫水、噁心、 膿便、血便. 整體症狀: 較嚴重. 潛伏期: 半天到5天. 影響天數: 7-10天. 怎麼辦: 補充水分電解質、多休息、視情況就醫. 治療方法: 抗生素治療. 盛行季節: 夏季. ※若出現血便、膿便、高燒不退、意識模糊的狀況,最好盡快就醫。 腸胃炎需多注意水分補給. 上吐下瀉的腸胃病徵會帶走身體很多水分與電解質,所以最好時時補充水分與電解質。

  4. 2023年2月23日 · 腸胃炎有什麼症狀? 病毒性腸胃炎:主要症狀是 水瀉 和嘔吐,也可能會有頭痛、發燒、腹部痙攣、胃痛、噁心、肌肉酸痛等症狀。 細菌型腸胃炎:常見的症狀包括腹瀉、噁心、嘔吐、腹痛、發燒、頭痛及虛弱等,有時會伴隨 血便或膿便,但是不一定所有的症狀

  5. 2024年7月26日 · 病毒性腸胃炎:主要症狀為水瀉和嘔吐,其他如腹部痙攣、胃痛、噁心及一些非特異性病毒症狀,像是發燒、頭痛、肌肉酸痛等症狀。 細菌性腸胃炎:症狀也類似,包括:腹瀉、噁心、嘔吐、腹痛、發燒、頭痛及虛弱等,有時會伴隨血便或膿便,但是不一定所有的

  6. 2024年4月30日 · 細菌性腸胃炎的症狀通常會持續1~2天,甚至有些會持續7至10天;病毒性腸胃炎通常感染後1~3天開始出現腸胃炎症狀,而症狀可能可以持續1~10天。 一般病狀輕微的患者可自行恢復,但嬰幼兒、長輩、需要長期照護者建議就醫、遵循醫囑為佳。

  7. 2021年3月4日 · 腸胃炎常見的症狀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燒。 症狀嚴重程度依受感染者身體狀況而有不同, 孩童、老年人及慢性病患的症狀較嚴重,多數成年人的症狀在 3~5 天 內就會緩解,不過仍需要注意水分和電解質的補充。

  8. 2021年4月19日 · 腸胃炎的症狀可能持續數日或以上,常見症狀包括: 嘔吐. 腹瀉. 食慾不振. 噁心. 腹漲. 腹鳴. 腹痛. 發燒. 腸胃炎種類及成因. 腸胃炎主要分為以下 3 種類型: 病毒性腸胃炎. 細菌性腸胃炎. 延伸閱讀. 【肚痾】腹瀉食咩好? 了解成因、定義及飲食注意事項! 【盲腸炎哪個位置痛? 】肚痾、右下腹痛是症狀嗎? 了解症狀及手術方法! 腸息肉需要切除嗎? 手術後有甚麼要注意? 甚麼情況要馬上求醫? 如腸胃炎患者出現以下嚴重的症狀,應該多加留意並盡早求醫,以避免嚴重的後果。 出現脫水的跡象. 小便量明顯減少.

  9. 2023年10月3日 · 急性腸胃炎是因為腸胃道受到細菌、病毒、桿菌侵入,造成腸黏膜及胃黏膜發炎,症狀嚴重程度個人的抵抗力有關。 急性腸胃炎發生原因有: 食用不新鮮的食物、被污染的水源、或食物烹調過程不潔、個人衛生習慣不良,均有可能引起急性腸胃炎,在夏季是 ...

  10. 臨床症狀. 病毒性腸胃炎的主要症狀是水瀉和嘔吐,也可能會有頭痛、發燒、腹部痙攣、胃痛、噁心、肌肉酸痛等症狀,通常感染後1~3天開始出現腸胃炎症狀,症狀可以持續1~10天,病程的長短取決於所感染的病毒種類及個人的免疫力。 大部分得到病毒性腸胃炎的人通常可以完全恢復,不會有長期後遺症,不過對於因嘔吐或腹瀉流失體液及電解質而又無法補充的人,如:嬰幼兒、年長者、免疫功能不良者及需要長期照護者,其體液的流失可能導致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進而抽搐,甚至死亡,需要特別注意。 預防方法. 注意個人衛生,備餐前、進食前、如廁後及照顧病人後(包括為嬰幼兒或老年人更換尿布或處理排泄物之後),皆應以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 蔬果要清洗乾淨,避免生食生飲,尤其是貝類水產品應澈底煮熟再食用;與他人共食應使用公筷母匙。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