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臺中市 大坑景觀橋 相關

    廣告
  2. 過去一個月已有 超過 100 萬 位使用者造訪過 agoda.com

    立即預訂可慳更多,Agoda®一直保證最低價! 我們全天候為你提供協助,出走都唔會注定一人! ...

    • 高雄

      超值酒店,神秘優惠

      先訂後付,節省更多!

    • 折扣優惠

      計劃緊下次旅程?

      我們為你提供最抵優惠!

搜尋結果

  1. 烏石坑溪水域的霸主. 低海拔試驗站位於海拔高度670公尺至1,834公尺間的臺中市和平區淺山地帶站區內年均溫度18℃,年雨量約2,680公釐極適合動植物的生長是臺灣低海拔生態系之代表轄區東側的乾溪及西側的烏石坑溪更是蛙類群聚生長覓食及繁殖育幼的主要場所。 春夏有黑蒙西氏小雨蛙、布氏樹蛙及拉都西氏赤蛙在水池群聚鳴叫繁殖,草地或森林中出現的則是面天樹蛙、莫氏樹蛙及艾氏樹蛙,溪流邊則有褐樹蛙、日本樹蛙及斯文豪氏赤蛙;秋季是當地蛙類出現數量的高峰期,梭德氏赤蛙大量出現,間有拉都西氏赤蛙及斯文豪氏赤蛙等。 至於盤古蟾蜍在各區各時節皆可見,特別是冬季時獨據烏石坑溪水域,為溪流區的霸主。 台灣特有種——盤古蟾蜍實境秀.

    • 異鄉人的遷移
    • 丘陵山地的呼喚
    • 開發的起點
    • 選對接觸點的位置
    • 丘陵種植的技術
    • 客家飲食的特點
    • 水橋結構
    • 南埔古圳

    那是一支住在中國黃河畔的古老家族,歷經多少的烽火,只是不肯向敵人屈服。離開家鄉,遷移到南錘,在兩廣的丘陵山地裡,重尋自由的生機。遷移是他們的特徵,「客」家成為他們的名字。 17世紀的中期,鄭成功率領十萬水軍登上安平港,這一塊孤懸蒼海的島嶼,土地、水源、鹿群、樟木、虱目魚都成為對岸沿海居民的吸引。閩南人來了,先占住了西邊平原大片的土地。客家人晚來些,先來的一支走高屏,到六堆、美濃﹔又有一支進彰化、臺中,到卓蘭﹔跟上的一支進苗栗與新竹、直到北埔,後來又有進中壢、桃園到關西,與經宜蘭下花蓮新城與玉里等。

    我沿著「中港溪」的下游來到此地。早期閩南先民至此,以為這裡河口寬闊,可成為北部淡水港與中部鹿港間的大港,故稱為「中港」(後改稱為竹南),再往內陸去,方知水邊的平地很少,都是丘陵,只留在中港的「田寮」、「塭子」等地開發。 1730年,客家先民往前,向中港溪前進,在中游的「牛欄肚」(「肚」是裡面的意思)與閩南人合作,沿著山壁,鑿洞取水,引水灌溉﹔這是開發苗栗最重要的一條水道,稱為「隆恩圳」。有水,農地就可耕種,客家先民在此抽籤分地,一份(後改為頭份)、二份、三份…。

    經過環境的變遷,隆恩圳的取水口已經遷移,牛欄肚已經不見牛蹤,但是我在這裡仍然可以看到舊水道的堤頂、兩個舊水門與一個古老的「橫坑」。橫坑是鑿洞引水時,便於進入坑洞的孔道。當年在山裡鑿橫坑是極為不易的工程,尤其當地的土質是易崩的砂石。後來,在日據時代,橫坑又改建、整修過,這更證明了這項輸水工程的重要。 牛欄肚邊仍住著一些客家居民,有人告訴我,中港溪的那一段仍可抓到鱸鰻,有人送剛拔出土的紅蘿蔔給我吃,有人帶我去看古代刻著「隆恩」二字的石頭,有人教我怎麼晒菜脯,有人陪我去找舊水門,有人與我去看地裡爬的沙蟲,有人告訴我溪邊小山的名字叫「貓仔山」,有人一直想請我吃飯﹔近代文明並沒有冷卻客家人的熱情,真是令人感動!

    經過「平安大橋」,就過了中港溪。早期,要過中港溪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住在溪對岸的是善戰的賽夏族人。1803年,客家人黃祈英經過中港溪,在「斗換坪」(後改為斗煥坪)與當地人做生意,進而開發「三灣」與「南庄」,是臺灣開發史上著名的軼事。

    過了斗煥坪,我沿著三號公路繼續往東行,先過「九芎林」,就遇上自東北方蜿蜒而來的峨眉溪。這條溪彎曲而流,彷如女性的眉毛。看著溪邊的房子與種植的作物,不只欣賞峨眉溪谷的風景,也可以看到客家人的智慧:在溪邊低漥處種植牧草,稍高處種水稻,再高一點種需要排水良好的東方美人茶或柑橘。 百年來,此地的客家人,代代如此耕種,客家人擅長在丘陵地種植的韌性,在此地表現無遺。

    峨眉的東方美人茶風味甚佳,我每次來此探勘,都到茶行去,順便品嘗這裡獨特的「茶葉蒸蛋」。客家人另有好幾道的名菜,如「豬腸酸菜」、「魷魚蔥爆」(客家小炒)、「油炸香菇」、「客家板條」等,這些食物的烹飪方式、配料與客家人居住的環境很有關係。

    過了峨眉,右轉「小分林」,峨眉溪的支流「大湖溪」在此經過。這裡有一座百年的「水橋」,結構非常特殊,橋墩砌石,橋頂砌磚,橋上有一條水道,人在旁邊也可以通行。橋形拱狀,橋下有水流,橋上也有水流。在臺灣有不少的水橋,但我從未看到像此地如此優美的水橋,水流、人行兩相宜,難怪這橋叫「雙安」。 這橋已歷經數次的修補,有日據時代的造形與光復後的材料﹔但當地的老人都說尚有清朝的糯米三合土連接。這裡的水偏微鹼性,水色清澈,但是水中碳酸鹽份略高,水橋上還長了不少的洋吊鐘、木賊等植物,生意盎然。

    隧道引水,至今仍是輸水工程裡最難的工作,我不知道一百七十年前,這些客家先民是怎麼做到的?隧道內既沒有砌磚,也沒有水泥,全是在岩石中一寸一寸敲挖進入的。我曾帶強光燈進入部分隧道,才知隧道內造型多變,有正方形、長方形、多邊形,有遇到堅石無法打穿,還繞一個彎。石頭硬,客家先民的耐力與毅力更硬。 我真慶幸竹、苗山區的開發慢,讓客家先民的工程傑作留存到現在,迄今還在供水灌溉呢!

  2.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數位典藏資源珍藏一張1936年的臺中市幸公學校學生郊外遠足照片」,則記錄下於大里溪上游集體垂釣的珍貴畫面而且參與者清一色是女性日治時期出版的臺日畫報當中更可看到專業的女性釣客和小朋友到溪河邊垂釣的畫面。 溪流生態保育觀念的濫觴. 溪流生態和魚類保護概念,也在日治時期應運而生。 例如1902年7月,深坑廳地方政府為了保護河川生態,頒布了「漁業取締規則」。 因為當時廳內可說是溪流分布最密集的區域,為了防止濫捕(毒魚、炸魚等)和保護「魚族」起見,特別頒布新法,規定每年4月15日至9月30日,除了一般漁撈方式和釣魚外,若有非法毒魚、炸魚等濫捕魚群的方式,將以違警罪處罰。 除了生態保育,殖民政府也對河川上游魚類展開調查,特別是今日為人所熟知的櫻花鉤吻鮭。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180520. 文、攝影/林劭璚. 開車自中山高速公路南屯與王田路段駛下,眼前縱橫交錯的中彰快速道路、 環中路,擔負起接續高鐵的運輸重任。 繼續前進約莫三公里轉入鎮平里的水碓巷」,明明還在大臺中都會區內卻突然置身一片田園及綠林中巷弄邊錯落 土角厝、三合院、平房、鐵皮屋。 細心點, 亦能察覺路面拓寬後殘存的斷壁殘垣。 最不會錯過的還是春天裡金花燦然的兩棵巨大龍眼樹,及樹傘後古樸的三合院。 1710 年第一批來臺拓墾的清朝武將劉源沂發現這裡土地肥沃,遂在溪潭北側建「繩繼堂」定居,或許真的覺得太棒了吧,又寫信回鄉邀請哥哥劉源美一家於 1712 年遷臺,族親漸漸繁衍。

  5. line.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為了促進生態保育研究工作的進行分別設置有低高海拔等三個不同海拔試驗站其中低海拔試驗站位在臺中市和平區的烏石坑為大雪山山脈西稜的外緣試驗林地面積約353公頃海拔高度在670公尺至1,834公尺之間。 年平均溫度約18℃,自然環境資源豐富,是研究及觀察臺灣低海拔生物多樣性的優質場域。 烏石坑林道清新自然且林相完整。 (攝影 / 黃士元) 特生中心研究人員長期在烏石坑地區進行生態調查及長期監測,20多年來所累積的生物資料豐富。

  6. 千越大樓1977年啟用臺中市第一棟鋼骨RC建築由兩棟六樓高與十樓高的建物組成結合商場電影院夜總會餐廳KTVMTV酒店民歌西餐廳補習班及住宅並擁有全臺首座旋轉景觀餐廳飛碟屋和臺中首座溜冰場巨蛋冰宮」。 現有資料記載1980年代全盛時期舞廳裡滿是跳Disco的人群是當時年輕人約會最時髦最浪漫的場所但我更好奇蝸居於其中的人們。 千越的背景,讓我想起同樣風靡於1980年代的「中國城」──臺南第一棟住商合一的建築,六樓到十一樓規劃成住宅區,各戶具獨立電表和螢幕可以顯示來者的門鈴,當時實屬非常先進的設備。 但建商忽略臺南人的消費習慣,例如為求吉利普遍「避九」,預售成績很差,九樓幾乎賣不出去,整層挪作「麗儫賓館」使用。

  7. 兩品種開花需冷量約100積冷單位開花習性穩定群植植株花期一致推估能適應臺中市以北低海拔地區在現有櫻花流通品種屬早花種約在農曆年前後盛花是配合國人春節假期休閒賞花的優選品種。. 此二品種樹型均為半直立型2月中旬起至7月下旬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