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3 天前 · 一般的中式城牆都有4個門可是臺北城有5個門據說是當時的板橋富商林本源家族為了方便出入特別捐贈所建造的雖然這樣的傳說尚未受到證實但小南門在中式的城池建築中的確是個非常特別的例子可惜的是雖然它和東門南門一起逃過了日本人...

  2. 臺北府城小南門 ,正式名 重熙門 ,是位於 臺灣 臺北市 中正區 延平南路 、 愛國西路 口的 臺北府城 城門,今列為 中華民國 國定古蹟 。 歷史 [ 編輯] 清治時期 [ 編輯] 臺北府城落成時,最初只有 東門(景福門) 、 西門(寶成門) 、 南門(麗正門) 、 北門(承恩門) 這四門 [1] 。 當時,板橋十三莊的 漳州 人和 艋舺 的 泉州三邑 人一向不和, 漳泉械鬥 時有所聞;築城總理 林維源 便於南邊城牆西段自費蓋小南門(重熙門),專供漳州人出入,以避免要走三邑人常出入的西門 [2] 。 約光緒八年(1882年)開始興建,光緒十年(1884年)完工 [3] 。 臺北古城門計有九座砲台,僅小南門無設 [4] 。

  3. 城周一千五百餘丈南北較通西略長為長方形的城池目前僅存四個城門分別為東門(景福門)、南門(麗正門)、小南門(重熙門)、北門(承恩門)。 北門「承恩門」仍保存清領時期臺北府城原貌,門樓為單簷歇山屋頂,二樓採「回」字形雙層牆壁。

  4. 臺北府城小南門 ,正式名 重熙門 ,是位於 臺灣 臺北市 中正區 延平南路 、 愛國西路 口的 臺北府城 城門,今列為 中華民國 國定古蹟 。 歷史. 清治時期. 臺北府城落成時,最初只有 東門(景福門) 、 西門(寶成門) 、 南門(麗正門) 、 北門(承恩門) 這四門 [1] 。 當時,板橋十三莊的 漳州 人和 艋舺 的 泉州三邑 人一向不和, 漳泉械鬥 時有所聞;築城總理 林維源 便於南邊城牆西段自費蓋小南門(重熙門),專供漳州人出入,以避免要走三邑人常出入的西門 [2] 。 約光緒八年(1882年)開始興建,光緒十年(1884年)完工 [3] 。 臺北古城門計有九座砲台,僅小南門無設 [4] 。 此門也非其他四門採用封閉的碉堡式,但設有 雉堞 作為射擊之用 [2] [5] 。

  5. 臺北府城小南門又稱重熙門取其盛世興隆光輝普照之意。 「有錢就是任性!」原來這句話不是現在才有原來早在140年前板橋富賈林本源家族在出資興建興建臺北府城的小南門時就已經展現極致霸氣與眾不同的小南門. 西北城門採堡壘式城牆造型唯有小南門是樓閣式中間一棟建築四周有廊柱迴廊庭院式的圍牆上釉的綠色花磚不像城門反倒像是庭園樓臺是五個城門之中最漂亮的直到民國55年的時候國民政府整修屋頂改成了北方宮廷式建築裝置。 原本規劃四四方方的城門坐北朝南,不過,臺灣兵備道劉敖認為風水不好,所以向東北移了16度,城牆才會有點斜斜歪歪的,不過,城的縱軸線,對了七星山的山頭、面新店溪,符合了風水學常有句名言,「前有照,後有靠」的方位,所以小南門其實方位有點偏西。

    • 臺北市 小南門-重熙門1
    • 臺北市 小南門-重熙門2
    • 臺北市 小南門-重熙門3
    • 臺北市 小南門-重熙門4
    • 臺北市 小南門-重熙門5
  6. 重熙門即小南門位於臺北城南城牆偏西處為方便板橋方面的居民出入臺北城而建小南門為臺北府城五 城周一千五百餘丈南北較東西略長為長方形的城池並開闢五門北門東門附郭南城牆則加設有小城門-重熙門

  7. 小南門_重熙門 介紹 臺北城是清領時期最後興建的城池之一,如今城牆傾圮殆盡,僅存幾處城門遺跡,成為歷史的見證。臺北城的城牆寬闊達4公尺,高達5公尺,圍繞城市約4公里,堅韌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