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9月25日 · 蔡璧名解釋把自己的心身變強壯變逍遙是莊子認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但要發現心身的進步必須處在具體的情境中才能知道自己是否真的進步了而工作就是最能檢驗磨練心身的地方。 我們每天除了睡覺,工作的時數最長,觀察昨天緊張的自己,今天碰上類似的事還會不會焦慮;昨天會生氣的情況,今天會不會又動怒;如果昨天帶著煩惱輾轉難眠,今天遇到更嚴重的問題時,自己能不能輕鬆入睡……,「莊子會讓你因為觀察到心身的進步或退步,而看到工作的意義。

  2. 2018年9月18日 · 《莊子,從心開始》 作者蔡璧名指出莊子表面上是反問這隻大鳥看見的青色天空真的就是天空真正的顏色嗎? 但細細品味就會發現,這句話其實是對儒家學說、對世俗標準提出的質疑。 儒家強調「正」,教導人心要「正心」,位子要「正位」,食物烹調的方式錯了,我就不吃;桌椅擺放沒有規矩,我就不坐。 然而,要知道什麼是錯,就得先知道什麼是對的。 但既然連鯤都不曾看見天地真正的顏色,人類自然也不可能真正走遍世界,又憑什麼定義什麼是「對」的呢? 所謂的正,其實只是你的主觀意見而已。 每個人的觀念、思想不同,不該只從自己觀點指責別人. 蔡璧名認為,《莊子》的好,在於讓人領悟「不要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在別人身上,」當你覺得自己最對、最好的時候,請自問「我達到最高境界了嗎,我是上帝,是神嗎?

  3. 2016年10月7日 · 編按:暢銷書 《正是時候讀莊子》 、 《穴道導引》 作者臺大教授蔡璧名將她在兩岸熱烈好評超過三十萬點閱觀看的莊子線上課程重新整理成莊子從心開始一書以淺白的語言契合現代生活的事例解讀莊子的治身心之道讓讀者能輕鬆領會並且活用於日常生活中。 知通為一 ────你可曾在挫折中遇見成長? 其分也,成也。 其成也,毀也。 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 唯達者知通為一,為是不用而寓諸庸。 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適得而幾矣。 因是已。 已而不知其然謂之道。 (此文從莊子經典內《齊物論》篇節錄) 「其分也,成也」,不要覺得你失去了,不要覺得這個東西毀壞了,說不定它反而是成就了什麼、完成了什麼。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18年10月22日 · 正如在 《勇於不敢 愛而無傷》 作者蔡璧名強調,「當你愈在意某件事時自然就不會執著另一件事不受一時的得失影響專心充實德行與專業. 但是人總是過分看重無法掌握或改變的事,例如外貌、升遷加薪,或擁有更大的權力與否,掛心這些身外之物,也只是徒增自己的困擾。 「人們不遺忘那些該遺忘的形體,卻遺忘了不該遺忘的德性,」蔡璧名強調,當我們在意那些身外之物時,反而容易忘記人生最重要的目標「修養心靈」。 蔡璧名舉了小時候練太極的故事,當時她想把房間的牆面改成鏡子,才可以看到自己打拳的姿勢標不標準,她父親聽到後卻一口回絕了,「要注意不是外在,而是裡面。 」蔡璧名後來才領悟,「打拳的最後,是要忘記整個身體,而不是時時在意姿勢,」意思是得讓自己「忘記」姿勢標準、精確與否,應該要更在意練拳的初衷、目的。

  6. 2017年2月16日 · 2017-02-16. 臺大中文系副教授 蔡璧名. 本文出自. 買書去. pixabay. 生命中讓我們最難受的就是與自己立場不同的人! 莊子這樣看待人際關係.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節錄自莊子經典內《齊物論》章節: 何謂和之以天倪? 曰:「是不是,然不然。 是若果是也? 則是之異乎不是也亦無辯;然若果然也? 則然之異乎不然也亦無辯。 化聲之相待。 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窮年也。 忘年、忘義,振於無竟,故寓諸無竟。 如何在最自然的分際裏,調和各執一詞的雙方? 莊子說:「何謂和之以天倪? 」如何在最自然的分際裏,調和各執一詞的雙方? 當你有認定的是非標準的時候,就覺得一定要把是與非爭辯得清清楚楚。

  7. 2020年7月28日 · 台大中文系副教授蔡璧名讓莊子成為你的心靈防護罩. 且讓我以自己為個案來面對這個大哉問。 周六一定加班,周日不一定休假。 這是我 1995 年、三十四歲回到台灣任教後的工作寫照。 賣力工作,總是有回報的。 從 1997 年到 2001 年、連續五年,我都得到國科會認定的甲種研究獎勵;而同步在教學上,自 1999 年起,我也蟬聯三年獲得台大「教學優良獎」肯定,每年只有 5% 的老師能得此殊榮,對我而言,無疑是高度肯定。 家庭生活方面,1996 年、1999 年,兩個小男孩陸續加入我們夫妻的生活,讓我的人生更充實更忙碌。 有意義的工作、心靈相通的伴侶,可愛的兒子。

  8. 2018年10月3日 · 蔡璧名進一步形容那時候的不確定性是所有的都會消失所有的都在變化。 身為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與哲學家,莊子把對外在世界的憂患意識轉向內在,尋求內心的平靜。 舉例來說,當時大家為了生存,不是忙於侍奉君王,就是照顧親人。 然而,莊子提供第三條路: 「自事其心」,把關照自己的心當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不管世代多亂,你還是能「乘御」(乘車、駕馭)它,而不是被時代輾壓。 其實,這樣的能力,就如同現代社會所說的「韌性」。 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有力量能夠抵擋逆境? 王邦雄也表示, 老子最重要的內涵是「道法自然」,他希望大家都能回歸自我,不要用社會的標準或認同來規範自己,才能活出生命的內涵、走出自己想走的人生道路。 「無為」「逍遙」並非態度消極,是放下執著、別只追求外界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