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7月21日 · 這幾天看到一則FB上分享文「月經貧窮」,報導中指出在社會角落裡有一群最貧困的女子們,因為沒錢買衛生棉,每個月有4~5天必須穿著黑褲子到校 ...

  2. 2022年11月11日 · 1. 老男人很會給意見,但不會為你的人生負責. 他總是給我很多建議,但是他怎麼給建議,時空背景就是不同了, 他20年前可以進外商配股賺了快100萬,做了十年幾乎財務自由,不好意思我畢業的五萬跟他當年的五萬,完全不同! 我的年代大家是靠斜槓在賺錢,他根本不懂我在玩什麼網路事業。 2. 看起來很聰明,但依舊是媽寶需要保母. 多數的老男人看起來博學多聞、又身經百戰懂女人要什麼。...

  3. 2015年11月29日 · 阿特金森這本《扭轉貧富不均》便提供一個多元、具國際觀且務實的看法,不僅可提供人們對於不均現象的認識,給決策者帶來一些政策擬定 的啟發,也可以是一本很好的大學教科書,特別是針對唸社會科學的人, 因「不均」乃是社會科學的起始點。 全書分為三部分,首先診斷不均現象,其次,阿特金森提出建議,最 後則討論建議的可行性。 簡言之,這本書先教我們先認識「不均」現象,...

  4. 2024年5月28日 · 主計總處公布2021年家庭財富分配狀況,以「家庭收支訪問調查」樣本加上資產、負債等大數據,結果得知,平均每家庭財富為1638萬元,中位數為894 ...

    • 美國:不平等從童年開始
    • 英國:扭曲的勞雇關係──零工經濟合法嗎?
    • 日本:老年的貧窮危機
    • 回顧臺灣:我們該如何建立更穩健與公平的社會?

    社會學者羅伯特.普特南(Robert D.Putnam)在《階級世代:窮小孩與富小孩的機會不平等》書中從自身的家鄉出發,以美國俄亥俄州柯林頓港(Port Clinton)為例,說明美國為何貧富差距會不斷擴大。 美國過去曾經是社區較多元化的社會,使出身中下階層的孩子們一生中,有機會透過學校教育、社區活動、教會禮拜等接觸到不同職業與社會階級的家庭,進而擁有見識較多元的教養空間,培養多元視野,並透過親朋好友介紹與人脈,進而向上流動的機會。然而,從一九七○年代開始,隨著貧民窟與豪宅區逐漸兩極化,不同階層開始出現明顯的居住空間的隔離,進而影響到窮人家孩子向上流動的機會,並使窮人社區逐漸沒落。他也舉出了窮小孩在成長過程當中,在四個面向上與富裕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不同:

    二○一六年,英國記者詹姆士‧布拉德渥斯(James Bloodworth)花費一百八十天,先後體驗了亞馬遜撿貨員、Uber司機、客服人員、居家照護員等低階工作。他將這段經歷寫成《沒人雇用的一代》一書,說明陰暗且低薪的工作,將如何造成生活的種種負面影響。他體驗的這些工作,背後的共通點是缺乏正式勞雇關係的「零工」生態。透過「共享經濟」、「自主雇用」等漂亮的口號,大企業的雇主試圖規避正規的社會福利保障,進而降低成本,但卻對這些工作者的身心狀態產生了負面的影響。 布拉德渥斯詳細敘述了低薪工作使他逐漸失去「計畫能力」的過程,並不能由他本人的高等教育背景或社會評價中的「智力」扭轉。他轉向高熱量食物來慰勞自己的體力勞動,傾向忽視其中負面的健康影響;儘管雇主宣稱這些「自雇者」擁有自己時間的掌控能力,但由系統...

    即使走過了上述的貧窮陷阱,一生收入穩定落在社會平均線上,一旦發生重大傷病、事故,老年貧窮的陰影仍然不散。在《下流老人》一書中,描述高齡化社會下倚賴家庭的福利體制無以維繫,使日本人的老年生活受到衝擊。包括退休金中缺少醫藥費、安養機構費用的估算,子女教育費用升高甚至成為繭居族、啃老族,熟年離婚的贍養費與生活費提升等問題;家庭逐漸失去照護機能,政府又沒有規劃完善的長照服務等困境。「老後貧窮」逐漸成為社會的大問題,其成因並不能都推諉給年輕的時候不努力,背後有其系統性困境。 日本政府的福利制度倚賴公司與家庭的覆蓋網絡,從長期照護、老人年金、住宅政策等,都以家庭或企業為單位,但在社會劇烈變遷下,該政策邏輯恐怕將會進一步加重老年貧窮問題的嚴重性,並進而拖垮整個社會系統。具體而言,退休之後將不再有醫療保險,...

    根據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二○一九年的報告,臺灣是亞洲均富最高收入國家第一名,中產階級比例高,已經是相較之下較為平等的社會。然而,前述的議題反映到臺灣社會上,也可以看到類似的貧窮困境。回應美國社會資本不均的問題,臺灣學者藍佩嘉在《拚教養》一書中,提到了雖然臺灣在居住空間與社交環境下,不同階層的交錯比例較高,但政府與社會提供的教養資源高度集中於中產階級,要求父母有中產階級條件,卻在不同的「教養腳本」中創造了不平等的童年,與難以在公共領域、教育現場中容納不同階級的教養想像。 而雖然不到英國的零工比例,但二○二○年,臺灣非典型就業人口已達7.13%,年增0.67%,外送平臺的興盛更加劇了該現象。而正在加速邁入高齡化社會的臺灣,高齡貧窮恐怕也是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未來臺灣的發展方向,如...

  5. 2020年10月12日 · 你應該知道的是:投資獲利困難之處,在於自身心態往往需要反市場操作,與眾人智慧勢而行。. 作者建議,想要避免錯估自身風險胃納,或是 ...

  6. 2021年10月27日 · 什麼是窮人思維呢? 以為財富是天生帶來的. 大部分窮人,儘管有強烈的賺錢欲望,但他們很少會深入研究賺錢方法, 因為無法提升自己,導致自我阻撓不採取行動 。 再來,他們相信命運,相信一切都是天生註定的,富是命,窮也是命,結果就是窮人越來越窮。 以為可以一夕致富. 1 2 全文閱讀. 王淑華(小黛) 最近三則報導. 父母抵押房產給兒子創業,女兒卻要幫扛房貸! 她怒批「愚孝」揭背後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