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全球香蕉共抗葉病,招式盡出. 農傳媒. 20180928. 文/ 林宜潔 攝影/ 謝穎 製圖/ 邱柏綱. 超過一世紀以來,香蕉葉病從R1演化到TR4,二度襲擊全球香蕉產業。. 繼1950年代大麥克香蕉幾乎滅絕後,我們熟悉的華蕉也陷入感染危機,目前全球皆未出現徹底解決 ...

  2. 農傳媒. 20180917. facebook. line. twitter. 文/ 郭琇真 攝影/ 謝穎. 香蕉絕症葉病在臺落地生根50多年,臺灣從事香蕉研究的領頭羊台灣香蕉研究所屢創世界先例,研發組織培養蕉苗和多項香蕉抗病品種,揚名國際,專業蕉農們則練就一番改造土壤,與病共存的種植技術。 據統計,目前全臺灣蕉園葉病罹病率平均約降到15%。 研發組織培養蕉苗延緩擴散速度,抗病品種降低感染風險. 香蕉因為採無性繁殖,其球莖會長出許多吸芽,過去農民多半會將吸芽苗挖出,再行種植。 台灣香蕉研究所發現,若蕉農自感染葉病的蕉園挖吸芽苗再種,會讓病原菌傳播得更快,如果種在新農田,有極大機率也跟著遭殃,於是他們在1983年創世界首例,研發出「組織培養蕉苗」。

    • 新南向旗艦計畫簡介
    • 強化蕉苗生產品質系統
    • 提升蕉苗外銷保鮮技術

    新南向國家GDP約7兆美元、占全球8.8%,人口超過全球總數30%,經濟快速發展,被各國視為重要潛力市場而積極布局。農糧署「新南向旗艦計畫」以提升我國安全、優質農業外銷占比為目標,協助業者解決農業新南向關鍵技術缺口,進而提升國際競爭力。 蕉苗作為「新南向旗艦計畫」種苗外銷的主力之一,台灣香蕉研究所透過非外銷主力的抗病品種(如寶島蕉)進行國際種苗行銷,及具品種權之台蕉7號積極在香蕉生產國(如菲律賓)及果品銷售國(如日本)進行品種權布局,在積極拓產蕉苗外銷的同時,也確保臺蕉產業不會受到負面影響。在「新南向旗艦計畫」中,藉由強化蕉苗生產品質內控系統及提升蕉苗外銷保鮮技術,強化國際行銷,以優化外銷品質、降低運送成本,強化蕉苗出口競爭力。

    超過一世紀以來,香蕉黃葉病從1號生理小種(race 1)演化到香蕉黃葉病熱帶型4號生理小種(簡稱TR4),襲擊全球香蕉產業。黃葉病屬於土傳性真菌病害,在無寄主的情況下可長期存活在土壤數十年,這病害至今仍無有效的防治策略,一旦染上黃葉病即只能選擇與病原菌共存,或透過輪作以降低發病率,或種植抗病品種。蕉研所長期投入黃葉病抗病品種選育,如台蕉1號、台蕉3號、寶島蕉、台蕉5號、台蕉7號,台蕉8號皆是代表性品種。 全臺灣共有16家組培苗的蕉苗場,部分民間業者因為不具備生產無病毒健康種苗之生產體系,及優良繁苗母材選用能力,導致出現蕉苗高變異率、品種純度不足等問題,也影響香蕉產業發展。對此,蕉研所根據「香蕉種苗病害驗證作業須知」,完成「北蕉」、「寶島蕉」、「台蕉5號」, 及「台蕉7號」等香蕉健康種苗驗證體...

    不良的保鮮技術會造成蕉苗損耗,且主流使用的玻璃瓶運送方式導致物流成本難以下降。為了穩定蕉苗物流運送的品質,蕉研所積極投入替代容器的研發,並制定配套保鮮技術。包括將發根培育階段改至可滅菌之夾鏈袋,並研發可配合現行育苗盤、自動填充設備的新型塑膠容器,除了較玻璃瓶直接出口每株減少0.7元之運輸成本,也兼具操作人員易開蓋,及透過強化瓶蓋緊密度以助於減少污染等優點。目前已順利出口至菲律賓農產公司,蕉苗品質獲得對方肯定。 「新南向旗艦計畫」藉由強化蕉苗生產品質管理,及外銷保鮮技術,預計2020年通過「香蕉種苗病害驗證作業須知」所生產的蕉苗生產可取代30%現行種苗生產體系,有效提升外銷蕉苗品質,強化整體蕉苗產業國際競爭力。再者,以完善品種權保護與商業布局為前提,藉由與Dole Philippines co...

  3. 其他人也問了

  4. 你不可不看臺灣香蕉與病害搏鬥半世紀的連續劇—葉病. 農傳媒. 20180915. 文/郭琇真 攝影/謝穎 繪圖/邱柏綱. 不只人有機會罹癌,超市常見的香蕉,也容易得到素有癌症稱號的「葉病」。. 葉病無藥可醫,1970到1980年代全盛時期,臺灣每10根香蕉最高有7 ...

  5. line. twitter. 文/ 郭琇真 攝影/ 謝穎 製表/ 邱柏綱. 臺灣香蕉產業走過半世紀的葉病罹病低潮,造就台灣香蕉研究所研發出獨步全球的抗病種苗,近10年來不僅供應蕉農穩定蕉園病情,還外銷非洲莫三比克、菲律賓等國,看好國際市場潛力,今年他們正緊鑼密鼓籌備,預計成立衍生公司,為臺灣香蕉種苗產業開打國際戰。 台蕉5號成長快速 讓葉病罹病率下修. 台灣香蕉研究所目前1年平均販售的組織培養蕉苗約有300萬株,其中以北蕉和台蕉5號為大宗。 根據趙治平觀察,1990年代台灣香蕉研究所尚未研發出抗病品種時,臺灣蕉園葉病罹病率大概維持在25%左右,始終降不下來,直到近10年來葉病罹病率才逐年下修,目前平均約降到15%。 關鍵在哪? 攤開台灣香蕉研究所近10年蕉苗販售統計便可一目了然。

  6. 20180925. Banana market in the Mount Kenya region. 文/ 林宜潔 攝影/ 謝穎 首圖提供/ http://www.musarama.org/ 製圖/ 邱柏綱. 放眼國內香蕉市場,可能感覺不到香蕉正在面臨第二次生存危機。 我們現在能在超市隨意就能買到的華蕉(Cavendish)並非原本就如此普遍。 20世紀上半葉,原全球香蕉市場主流品種的大麥克香蕉(Gros Michel)感染無藥可醫的葉病,生產重地拉丁美洲的蕉園幾乎全毀。 華蕉因為對當年的葉病免疫,口味受市場喜愛又耐運輸,趁勢而起取代大麥克香蕉,步上稱霸全球商業香蕉品種的王位。

  7. 1903年香蕉正式在日本神戶上市在到神戶之前,會在門司港進入關門海峽,如果不幸香蕉 了,就會在門司港叫賣,所以當年門司港也是香蕉重要集散地。現在的香蕉人其實旅遊噱頭,主要還是紀念當年香蕉叫賣的日子。香蕉在1999年做出來,叫正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