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當投資人在觀察2016年的新趨勢時,有許多人預期Facebook(NASDAQ:FB)會是2016成長最快的股票之一。 許多原因能驅動Facebook成長,你可以稱它為“5個M”。 註冊/登入

  2. 臉書、迪士尼都包含在這檔!. 通訊服務類股ETF:XLC. 這些可能是2020年蘋果、亞馬遜和臉書會收購的公司. 什麼是地圖推薦?. 2005 年,尚未創建圖片社交網路 Instagram 的斯特羅姆還在史丹佛念本科,在一次酒會上,他很興奮地見到了矽谷 “ 神童 ” 祖克柏 ,一個 ...

    • 成立時機
    • 企業理念
    • 擴張策略
    • 小結
    • 從攻擊者成為防禦者
    • Snapchat (Snap-Us) 的興衰
    • 手機通訊軟體竄紅 — Whatsapp

    臉書並非第一個網路社交平台,1997 年六度空間開啟社交網站的濫觴。六度空間透過電子郵件邀請用戶,讓用戶能夠在此輸入基本訊息,並具有添加朋友的功能。但高昂的軟體開發成本以及當時過低的網路連線速度,讓六度空間最終不可避免的走向失敗。 2003 年時,有兩個關鍵性網站建立,Friendster 與 Myspace。Friendster 於 2003 年 3 月創立,並迅速獲得了幾百萬名用戶。他基本上是六度空間的翻版,此外也新增了照片功能,讓用戶可以用真實的身分進行互動。 但由於 Friendster 用戶成長過快,很快就遇到成長過快的問題 — 伺服器不堪負荷以及匿名帳戶流竄,使經營層遇到技術困難與使用者體驗下降的難題,網站的用戶成長也因此停滯,儘管其與臉書有同樣的理念,但卻無法成功,也讓 Mys...

    相對於 Friendster 認為網路要實名制,Myspace 創立者 Tom Anderson 認為在網路世界不需要與真實身分相符,用戶可以假扮任何人、寵物,甚至是卡通人物,其追求的為完全放任的網路交流平台。 Myspace 於 2003 年 8 月創立時,Friendster 恰好處於技術困難的調整期。Myspace 在 Friendster 的基礎下,又做了許多改進,如:不需要邀請即可加入、不須使用真名,以及用戶自定義頁面等。Myspace 最重要的機遇是洛杉磯樂隊在偶然的情況下,透過其網站找到大量聽眾,首次讓市場見識到網路社交平台的社會影響力,因此很快的就成為音樂界不可或缺的交流渠道。但隨著用戶數量成長,匿名制的缺陷即表露無遺,由於用戶間彼此缺乏信任,加上隱私問題,網站不重複到訪人數...

    臉書相對於 Friendster 的優勢為校園起家,大學生對於網路接受度高,相較於成年人也有更多的時間、意願去經營屬於自己的專頁,因為這對於學生社交生活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而且又能滿足大學生偷窺與比較的心理。另外,對學生而言,臉書在 2003 年 9 月推出的群組功能,有助學生尋找志同道合的人,以及進行功課的討論交流。 臉書知名的策略為包圍策略,在進軍新據點時,臉書會將該學校附近的學校也納入社交網路中,助長學生們「瘋狂加好友」的網路效果,強化學生使用平台的動機。當一個地區的學生都使用臉書做交流與功課上的溝通,沒有臉書或是不想使用臉書的學生也將被半強迫式的加入臉書,以維持人際關係與功課交流。這樣的鎖定效果非常強大,除非別的平台有本質上的不同 (如 Myspace 的匿名制差異),否則這樣的鎖定效...

    來源:FB官網影片截圖,https://newsroom.fb.com/news/2018/01/news-feed-fyi-bringing-people-closer-together/ 許多因素環環相扣讓臉書成功,但這樣的成功卻並非祖克柏開頭就一手策畫。至今臉書已經擁有高達 20 億 7,000 萬的月活躍用戶,連結著人們的社交網絡,成為許多人主要的新聞來源,以及與朋友聯繫的方式。臉書的存在甚至已經超越傳統企業,深深植入你我的生活。與此同時,這樣的存在也引起許多人對個人隱私及輿論控制的擔憂,臉書的角色逐漸從攻擊者變成防禦者。

    臉書的社群帝國建立在使用者之上,若平台上沒有使用者,臉書就很難有任何發展。因此使用者對於臉書至關重要,在臉書擊敗 Myspace 之後,臉書擁有了廣大的用戶作為基礎,而這些用戶彼此呼朋引伴的過程加速臉書用戶的成長。 在擁有使用者之後,臉書就能利用這樣的平台去吸引第三方業者,包括 APP 應用 (尤其遊戲) 和廣告商,並藉由臉書內支付以及廣告競價獲得收入。 由於 FB 主要收入為廣告收入,因此我們把收費機制說的清楚一些。臉書廣告投放的收費方式主要有三種:每千次曝光成本 (CPM)、每次點擊成本 (CPC)、每次行動轉換成本 (CPA)。 簡單來說,若行銷目的主打「曝光度」,CPM 會是較好的方案;而希望可以將用戶引導到自家網站,使用 CPC 會有較好的效果,但要注意這個方案並不表示用戶會真的被...

    在社群方面,隨著越來越多成年人加入臉書,青少年族群也越來越無法忍受長輩可以看到過多的資訊,進而要求隱私以及臉書以外的交流平台。這讓以閱後即焚聞名的 Snapchat 趁勢而起,並迅速搶佔了 24 歲以下的青少年族群,2017 年時 Snapchat 的用戶平均年齡僅 24 歲,24 歲以下用戶占比高達 74%。反觀臉書和推特 (Twitter,TWTR-US) 的用戶平均年齡高達 42 歲,顯得非常老態 。 臉書為了防禦年輕族群出走,曾經試圖併購 Snapchat 但被拒絕,此後臉書利用其在 2012 年併購的 Instagram 發展青少年利基市場,大量模仿 Snapchat 功能。時至今日,Snapchat 無論是規模和成長性皆輸給 Instagram,讓臉書成功守住此一市場。

    2009 年成立的 WhatsApp 因功能簡單、容易使用,搭上智慧型手機熱潮,快速竄紅。儘管 2011 年時臉書也同步推出 Facebook Messenger,但一直無法與之抗衡,同時期中國微信 (母公司騰訊, 0700-HK)、LINE (3938-JP) 等通訊軟體也加入戰局,迫使臉書不得不重視此一領域的威脅。臉書於 2014 年併購 WhatsApp,此舉除了防禦 WhatsApp 做大之外,也將併購後的 WhatsApp 定位為團體、機構之間的溝通管道,而 Messenger 則屬於朋友間的聊天管道。近期傳出 WhatsApp 即將推出商務收費方案。 從上面兩次面對對手威脅,可以看出臉書面對競爭的主要策略即打不贏就買、買不了就抄。WhatsApp 和 Instagram 也因此成...

  3. 00923 全名為群益台灣 ESG 低碳 50 ETF 證券投資信託基金,簡稱為群益台灣 ESG 低碳 50 ETF ,於 2023 年 2 月 20 日展開募集,而這也是台灣第一檔標榜低碳 ESG 的 ETF,該 ETF 主要是追蹤臺灣指數公司特選臺灣 ESG 低碳 50 指數,正如前文所述,在永續經營的理念之下,企業經營通常能夠更穩健且持久,而淨零碳排除了是全球大企業如蘋果(Apple, AAPL-US)、微軟(Microsoft, MSFT-US)、英特爾(Intel, INTC-US)、Google、NIKE 等共識,更是各國政府未來積極發展的方向,以台灣為例,台灣於 2022 年 3 月正式公布「臺灣 2050 淨零排放路徑藍圖」,除此之外,為達成「 2050 年淨零排放」的...

  4. 可以說, 2017 年 Facebook 業績高成長的主要原因是廣告價格的快速成長,而不是靠廣告數量的成長。 2018 年,因為一連串的選舉風波, Facebook 在美國的活躍用戶數依然不樂觀,有預測稱今年會繼續下滑 200 萬。 總之,今年 Facebook 的業務成長還得靠提升廣告單價,但顯然這個成長速度不會再有 40% 以上的成績。 下圖是美國的市場行銷研究機構 eMarketer 對未來兩年網路廣告市場的預測。 從這個預測也可以看出, Facebook 在美國本土的收入將從 2017 年的 40% 成長率下滑至 2018 年的 24% 。

  5. 黃彥鈞. 嗨大家好!. 我是尤金Eugene,是個熱愛研究股市、交易的小韭菜。. 希望自己能夠透過撰寫文章的同時訓練自己,讓我將複雜的先備知識深入淺出地呈現給大家。. 希望大家能夠透過我彙整後的資訊,更快的建立擔任小韭菜所需的知識~讓我們一起征服這 ...

  6. Facebook稱這筆收購(據稱價值4億美元)是幫助其數百萬用戶「更好地表達自己」的一種手段。 Instagram的產品副總裁Vishal Shah在公告中表示: 「通過將Instagram和Giphy整合在一起,我們可以讓大家在Stories和Direct裡面更容易找到完美的GIF和貼紙。 但是在Web上面對這則消息並不是一致叫好。 對Faceook諸如隱私之類過往劣跡的批評者擔心,社交媒體巨頭控制了備受歡迎的GIF服務之後會發生什麼事情。 Giphy聯合創始人Moxie Marlinspike在Twitter上面稱:「很多人過來問我們,自己應不應該擔心Signal裡面的Giphy 搜尋」,他向用戶保證,這項以隱私為中心的聊天服務已經阻止了「GIF搜尋提供商接收用戶數據。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