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0月18日 · 成立近 50 年的龍德造船是台灣少數位於北部的造船廠憑藉 2012 年拿下沱江艦訂單成為首家取得政府國艦國造標案的民營造船廠引起各界矚目。 回想拿下訂單時的心境,黃守真自信地說,「我們自認為是國內唯一有能力把這個船造得好的公司。 接下沱江艦的案子時,龍德是第一次造軍艦,也是第一次造那麼大的船,但是在此之前,已經打造近 100 艘鋁合金船,累積幾十年的設計經驗,是公司投標的底氣、得標的關鍵,更是如期如質如預算完成所託。 「我們是少數有設計部門的造船廠,可以從船東的需求開始做基本設計。 」黃守真說,從徹底的外行,打造出第一艘漁船開始,龍德就體會到設計的重要性,自此也成為公司取得海內外訂單的核心競爭力。 2023 年,龍德再次獲得沱江艦第二批、5 艘軍艦的標案。

    • 2 年換掉 2 董 4 總,大股東與外部大咖矛盾不斷
    • 老企業經營複雜難解,股東怕錢泡湯,拚絕地突圍
    • 傳防台鋼、大同黨,促成重用自家人馬的轉變
    • 救大同新招:母憑子貴,精英、福華、大世科成關鍵
    • 未來藏 2 大隱憂,外來人才斷炊、母公司仍虧

    算一算,從 2020 年底,以鄭文逸、王光祥為首組成的新經營團隊,取得大同經營權至今,不到 2 年時間,就換掉 2 位董事長、4 位總經理。 這當中,僅有鴻海機電整合組件事業群前負責人鍾依文,卸下大同總座,轉進大同子公司精英電腦當董事長,續留拚搏,其餘無論是擔任董座的中鋼前董事長林文淵、朋程董事長盧明光,或是擔任總座的大同大學助理教授湯政仁、研華董事何春盛、永豐餘投控前總經理蔡維力,全都離開大同。 大同人才耗損率之高,遠超乎想像,但更想不到的是,這家本就是送入加護病房急救的危機企業,遇上此動盪的人事更迭衝擊下,營運還能起死回生? 攤開財報,大同經營團隊不僅從 2021 年第 2 季就讓每股盈餘(EPS)由虧轉盈,而且保持連續 5 季都賺錢,甚至過去被大同離職董總認為是不可能任務的華映破產聲請...

    意思是說,老大同又大又敏感,藏有很多複雜難解的經營問題,專業經理人無法解決,必須是出資的大老闆親上火線才有辦法克服。而大同 4 大股東,每一位對大同的投資規模都是數十億元以上,相較於專業經理人或大同人,他們或許缺乏專業或感情,但這群人在乎自己投資的每一塊錢,為了不讓投資泡湯,就算野蠻、無情,也會同舟共濟、團結一心,拚絕地突圍。 因此近半年來大同的新人事布局,就是全面回歸 4 大股東,讓自家人馬上陣。說穿了,大同專業經理人換來換去,無非就是大股東為了自己的錢,所謂的百年文化、專業經理人感受等都只是其次。外來戰將也看得明白,因此紛紛求去,不敢久留,而且越換越快,也越沒人敢來,導致現在的大同就是股權說話,集權中央,誰能貫徹 4 大股東意志,夠聽話,才能留下來。 像是這回出線的王金來,過去從擔任大同...

    為何大同會有從忙著找外援到重用自家人馬的重大轉變? 原來, 過去專業經理人與大股東間的權責分離制度,產生 2 大問題:經營權被狙擊的風險,與優先順序分歧的經營矛盾。 參與決策的大同股東透露,早期的林文淵會火速被撤換,是因為大股東發現他背後的台鋼集團等勢力,已經鎖定大同,為了保住難得戰果,只能陣前換將。 至於後期的盧明光、何春盛,是大同大學校友出身的大同人,與非大同人的大股東群格格不入。更重要的是,一位不願具名的大同股東指出,曾傳出他們瞞著大股東們,私下宴請鴻海集團前副總裁戴正吳等大同校友,還有不少校友進場買股,有集結成「大同黨」奪權的隱憂,引發 4 大股東焦慮。 因此去年底,在盧明光幫助大同,成功穩住銀行追債壓力的階段任務完成後,才會決定由身為大股東之一的王光祥接掌大同董座,就近看管經營權,...

    但單讓華映這個賠錢貨解套,還不足挽救整個大同,還有一個關鍵就是:轉型母憑子貴的產業控股公司。 不同於傳統大同人救大同,把心力都放在整頓母公司,對大股東而言,改善大同營運太複雜又曠日廢時,先搶救子公司,讓母公司成為跨產業的控股公司,再認列獲利來加快翻身速度,更快更有效。而被列為最優先的 3 家重點子公司就是,精英電腦、福華電子、大世科。 精英電腦,是僅次於華碩、技嘉的全台第 3 大主機板製造廠,但過去專注工業電腦、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等製造,當同業轉向顯示卡挖礦商機時,沒跟上腳步,慢慢的落隊、不賺錢。 但精英 2020 年營收還有 260 億元,而且沒有虧損,大股東們才找來擅長電腦業務開發的鍾依文。他接掌精英後,對內先推動「石頭擠出水」的撙節改革,對外則調整產品結構,吸引老客戶回流。有效開源...

    4 大股東粉墨登場、集權中央的大同,不再找專業經理人分權、產生矛盾。但大同仍有兩大挑戰,一是快速的人事更迭,已經讓外界人才望而卻步,這是王金來必須跳下場扛大任的主因,一旦再有危機,將沒有外來大咖人才願意進場救援。 二是從財報能看出,大同今年上半年的好成績,主要認列子公司獲利與不動產重估增值助攻,才補上上半年淨利虧損逾 1 億元的缺口,顯見母公司的經營仍需要進一步的改革,才算是力挽狂瀾救了大同。 延伸閱讀/ 得罪賣家也要漲 2%手續費!蝦皮急從台灣「提款」幕後 人民幣大逃殺|中國「破 7 保衛戰」!亞幣競貶連鎖效應全解讀 (本文出自商業周刊)

  2. 098 CEO管理講堂龍德造船董事長 黃守真 從做漁船到造軍艦, 設計就是核心競爭力! 106 轉型人物|王道銀行總經理 李芳遠 3策略,把燒錢業務做到賺錢! 首家數位銀行,如何成為獲利王? 110 創業人物|睿生光電總經理 李志聖 研發、生產、維修一條龍

  3. 2022年8月30日 · 這家以日本為名、代表著國家門面的航空巨擘就此殞落,不只帶給日本國民極大震撼,更直接影響超過 40 萬名股東、約 5 萬名員工的家庭生計,如何再生? 要花多久? 甚至有沒有可能再生? 成為當時所有日本媒體討論焦點。 但面對天文數字的負債、1987 年成立以來已有過兩次瀕臨破產的不良紀錄,所有人都不看好它的重生。 然而短短兩年 8 個月後,日航挾著連續 3 年獲利突破 1800 億日圓、2011 年甚至創下史上最高 2049 億日圓獲利的紀錄,不只榮登全球航空公司獲利王,2012 年 9 月 19 日更風光地重新上市,上市當天便募得 6630 億日圓,成為當年全球第二 IPO,為當初紓困的政府基金帶來一倍以上的獲利。

  4. www.managertoday.com.tw › articles › category決策技術|經理人

    從小漁船做到大軍艦龍德造船與同業有何差異成國內第一家標下軍艦的民營造船廠成立近 50 年的龍德造船是台灣少數位於北部的造船廠憑藉 2012 年拿下沱江艦訂單成為首家取得政府國艦國造標案的民營造船廠

  5. 2021年10月22日 · 當時「錢淹腳目」的盛況,造就國內自二戰後新一波創業潮,如今許多企業巨擘,諸如大立光、廣達電腦、台積電,都從這波浪潮中,打下江山。 但歷經 30、40 年的成長期後,許多企業逐漸面臨第一次的傳承與接班。 「20 年前的創業家們,還不會去想自己打下的江山,未來如何傳承,但到了近幾年這問題變得急迫。 」政治大學名譽講座教授司徒達賢觀察,近 10 年來,如何讓家族企業邁向永續經營,成為上一代創業家最頭疼的問題。 根據台灣董事學會 2018 年報告, 家族企業占國內企業總市值達 55%、占企業總家數 65% 。 家族企業可說是台灣經濟不可或缺的核心。 一般人可能認為,要公司多數高層及股東都由同一家族成員管理、經營,才稱得上家族企業,但實際上,定義更為寬廣。

  6. 2021年4月8日 · 今年春節前夕,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北京分所一位名為 YW 的員工,將 4 年來遇到的種種不合規定情事做成 55 頁的簡報,並用郵件廣發公司同事,同時向中國證監會、香港證監會、美國 SEC 等主管機關舉報。 簡報內容不僅有 YW 本人親身經歷,還加上其他同事遭遇,主要陳述德勤在三家上市公司審計工作中如何「放水」。 該簡報在網路迅速流傳,並且立即登上微博熱搜,引起熱議。 延伸閱讀: 財務疑雲使淘帝-KY 股價爆跌! KY股是什麼? 和一般股票哪不同,有何好處和風險? 會計師在做什麼? 為了讓投資者願意掏錢、讓銀行願意借錢、讓政府願意拿錢等原因,企業必須端出牛肉,證明自己值得買、值得借、值得補助,而財務報表正是企業營運績效的最好成績單。

  1. 相關搜尋

    龍德造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