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如何養成綠色生活,為環境減壓? 文章目錄. 世界環境日是哪一天? 設立的起源? 2024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修復土地,對抗沙漠化和乾旱. 土地退化和乾旱危機. 全球「世界環境日」活動. 近年世界環境日主題. 響應世界環境日,您可以這樣做. 環保主題參訪. 舉辦無塑聚會. 清潔自然環境. 美味蔬食巡禮. 支持環保行動. 世界環境日是哪一天? 設立的起源? 每年 6 月 5 日是「世界環境日」(World Environment Day),藉由這一天,全球超過 150 個國家、數百萬人響應當年主題,發起活動並呼籲大眾投注力量,一起保護、修復我們的地球。

    • 接軌國際碳中和目標,廠房自行裝置再生能源發電系統
    • 電動車雙向充電,化身智慧電網
    • 延伸閱讀

    隨著許多國際品牌提出潔淨供應鏈需求,以製造出口為導向的臺灣企業能否取得綠電,將決定公司能否獲得訂單。然而由於發電量嚴重不足,全臺約 99% 的綠電販售給台積電,其他企業面臨「有錢也買不到」的窘境。 面板大廠「群創光電」為自救,在旗下十三座工廠頂樓安裝太陽能板,並於南科廠區的廢水廠外興建一套沼氣發電設備,自發自用,以提升自備綠電比例,擺脫買不到綠電的困境。

    國發會於 2022 年 3 月底公布的臺灣淨零碳排路徑中,提出 2040 年新售汽機車全面電動化的目標,這也將增加城市及區域的用電需求,不僅發電量必須增加,傳輸電力的電網也必須擴建,以應付龐大的用電需求。德國汽車大廠 BMW 的解決方案,也許可供參考。 為了減輕電網負載,BMW 參與德國雙向充電管理(BCM),除了以智能系統精準調度電力,也嘗試將電動車化身為「儲能設備」,可以反向回饋電力給電網,穩定供電系統。此外,也投資牧場沼氣發電裝置,將牛糞產生的甲烷轉化為再生能源,輸出至公共電網。 氣候變遷、全球暖化、淨零碳排等已成為全球熱搜的關鍵字,也顯示有更多企業、政府、公眾開始注意攸關您我未來的能源議題,並已開始行動與改變。然而,面對現階段再生能源供不應求的困境,臺灣最終仍需從綠電的供給端進行改革...

  2. 綠色和平東亞分部與華北電力大學於2020年1月份發佈 《綠色雲端 2020:中國互聯網雲服務企業可再生能源表現排行榜》 (下文簡稱《綠色雲端 2020 》報告) [1],全面梳理中國15家領先的網路雲端服務與第三方數據中心企業,如何應對氣候變遷以及 100% 再生能源轉型的執行力。 《綠色雲端 2020》英文版報告的封面。 © Greenpeace. 正值籌劃《綠色雲端 2020 》報告之際, 綠色和平北京辦公室的研究員同時與企業緊密面對面議談,期望說服業界的轉型意願。 報告釋出不久前,2019 年底便已 獲得秦淮數據集團(Chindata Group)公佈轉用再生能源的承諾 : 於大型數據中心採用 100% 再生能源,更以此為長遠永續發展的目標。

    • 2454.TW 股價1
    • 2454.TW 股價2
    • 2454.TW 股價3
    • 2454.TW 股價4
    • 2454.TW 股價5
  3. 但連署是什麼? 為您介紹連署的意思與綠色和平連署專案,邀請您通過參與連署活動,集結公民力量,推動政府與企業重視環境保護,制定政策從源頭阻止塑膠污染、減緩氣候變遷、守護海洋環境!

  4. 「綠色投資」(Eco-investing / Green investment),是指把環境議題列入投資決策考量,並從中獲利的投資選擇。 2021 年全球綠色債券(Green bond)的發行量已經超過 1 萬億美元,成為主流投資工具之一。 在投資選擇上,有經理人配置的 ESG 基金,或是以再生能源為主力發展的公司,包括太陽能、風力發電等。 此外,投資願意朝向綠能轉型發展的傳統產業,也被認為算是綠色投資。 投資人注意! 市場充斥「漂綠」商品. 雖然永續金融商品炙手可熱,但根據全球消費者監管機構調查,有 4 成的產品以「可能誤導」的方式進行宣傳。 金融時報更指出,投資人與金融機構對「永續」和「綠色」的認定爭議頻繁發生,且預估會越來越多。

  5. 根據臺灣綜合研究院 2019 年的能源政策民調結果,全臺有將近六成民眾「誤認」臺灣主要的發電方式為核能。 事實上,根據台電公司所公布的歷年發購電量各能源別占比,自 105 年起,核能占比都低於 15% 以下,106 年甚至僅占全臺總發購電量的 9.3%;換言之,若政府能要求企業節電或轉用綠電來抑制每年用電成長,與此同時積極發展再生能源,以目前臺灣的能源政策規劃——2025 年前將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提升至總體發電量的 20%,臺灣適不適合核電便僅是一個假議題,因核電在臺灣總發購電量的佔比僅約 10% 上下,隨著再生能源佔比逐年提升,臺灣根本不需要核電。 臺灣不適合核能發電的三大原因.

  6. 10 個案例告訴你. 作者: 綠色和平北歐辦公室氣候政策顧問 Kaisa Kosonen. 核能沒有進展,還有安全性與經濟上的考量。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 最新氣候變遷報告 AR5 告訴你,數據與趨勢都指出:再生能源是未來發展方向。 當全球領導的氣候科學家完成了最新以及最完整的氣候變遷解報告同時,大家也都在好奇:有什麼新消息? 這份報告與 2007 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所發布的最終報告(AR4)有什麼不同? 就解決方案的層面來看,答案直接明瞭。 核能改變不大。 IPCC 指出核能的全球產力正在下降,而且核能不管在安全性,或者經濟可行性上皆面臨到許多的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