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都會標示建議稀釋倍數。必須強調的是,要有試驗數據作為基礎,不是濃度愈高愈。 Q:微生物農藥使用前要醒菌 ? A:農民所謂的醒菌,是在施用微生物農藥前2~12小時進行短暫再培養或活化。微生物農藥多是孢子或休眠型態的微生物,所以被 ...

  2. 多元防治小撇步,有效阻止薊馬危害. 正因如此,薊馬防治更顯重要。. 在整體的防治方法上,可包括耕作、化學、生物防治及物理防治等。. 其中,針對薊馬在作物上族群增長迅速特性,以化學藥劑可快速控制薊馬發生。. 像是薊馬寄主植物繁多,其在栽培作物 ...

  3. 怕乾又怕冷的可可種子很公主?. 可可播種技術4關鍵. 成熟的可可果實,雖然形狀及顏色各異 但都是可可。. (圖片提供/種苗場周佳霖). 可可樹是熱帶果樹,屏東是國內種植可可樹的大本營,而且發展出完整的巧克力產業鏈。. 農民若要新植可可樹,通常是以 ...

  4. 其他人也問了

  5. 農藥檢出不合格?原因分析與改善建議 一、 農藥販賣業者販賣未核准農藥 農業部推行農藥購買實名制,自110年7月1日起,農友向農藥店購買農藥皆須配合提供身分證字號;農藥商的銷售端系統亦需紀錄農友的購買品項和數量,農友需索取農藥販賣證明,並配合紀錄農藥使用時間與完整施用流程,以 ...

    • 形態特徵及生長發育過程
    • 食用百合的栽培環境需求
    • 北部地區栽培現況
    • 白銀的繁殖系統建立

    食用百合為百合科百合屬的多年生球根花卉,株高40~60公分,甚至可高達1公尺以上;莖直立,不分枝;地下具有鱗莖,鱗莖呈卵形或披針形,白色或淡黃色的肉質鱗片層疊成球形。單葉,互生,狹線形,無葉柄,葉脈平行。花著生於莖頂端,呈總狀花序,簇生或單生;花瓣多為向外反捲,故有「卷丹」之美名。 百合的根可分為「基生根」(下根)和「莖生根」(上根)兩類:基生根著生於鱗莖基盤下方,多達幾十條,粗壯無主側根之分,並以鱗莖基盤為中心,在土壤中呈輻射狀分布,具有吸收水分和養分等功能;而莖生根為球莖在莖桿入土部位長出的不定根,形狀纖細,數量多,分布在土壤表層,具有固定和支持地上莖,可吸收表層土壤中水分和營養物質,供莖桿生長發育等功能,每年會和莖桿同時枯死且在莖生根著生的莖桿基部另生成小鱗莖,可供繁殖用。 食用百合的...

    食用百合屬多年生的球根植物,在土層深厚、肥沃疏鬆的砂質壤土中,鱗莖生長快速、色澤潔白,肉質較厚;黏質土壤通氣排水不良,鱗莖較小,產量低,不宜栽培;土壤pH值以5.5~6.5較為適宜。 地上部莖葉生長適合的溫度為15~28℃,地下部的球莖則能忍受零下的低溫;在氣溫達10℃以上時,頂芽開始萌動,苗期氣溫低於5℃以下易受寒害。平均溫度在24~28℃時生育良好,氣溫高於28℃則生長受到抑制,若持續高於35℃植株葉片枯黃,地下球莖提前進入休眠期。 此外,喜半日照環境,耐陰性較高,但不同生長發育期對光照需求不同。苗期喜弱光照,營養生長期喜光照,光照不足對植株生長和球莖膨大都有影響,尤其是花蕾期,如果光照太低,易造成落蕾;但夏季高溫強光,則會造成莖葉提早枯黃。 而濕度上來說,食用百合喜乾燥,怕淹水,整個生...

    百合在臺灣栽培主要以生產切花為主,做為食用的百合栽培目前僅零星分布在宜花地區,主要是由進口切花栽培的品種中篩選鱗片肥大具食用價值的品種為主。目前多數食用百合仍以進口為主,主要的兩個來源,一為日本北海道進口的食用百合「白銀」,鱗片大且厚,多數為高級飯店及日式餐廳所採用食材;另一為大陸進口的蘭州百合真空包,鱗片較小且薄,多用於甜品或甜湯之食材。

    桃園農業改良場於104年與「瑠公基金會」合作進行食用百合「白銀」以鱗片繁殖種苗的可行性評估,利用百合鱗片繁殖時間短及繁殖倍率高的特性,將鱗片繁殖後生長約6個月大的種苗(小鱗莖周徑約4~6公分)的植株,於10月份定植於田間進行養球,於隔年4月調查種球養成率約40%~50%;若種苗小鱗莖周徑為9~12公分,種球養成率則可提高到75%~85%。 105年續與瑠公基金會合作進行白銀的繁殖系統之建立,利用市售日本進口的白銀鱗莖剝取最外3層肥厚的鱗片進行繁殖,可獲得大量的種苗(圖4);每箱(33個/5公斤)進口日本食用百合鱗莖平均剝400個繁殖用鱗片,1個鱗片約有6至8個小鱗莖產生,再配合台灣氣候條件,避開夏季高溫期進行1年2個生長期(9月到隔年1月、1月到5月)的養球及栽培,可在進行種苗繁殖之後(需時...

  6. 農藥檢驗報告停看聽,只看N.D.還不夠!. 文/林佑徽. 攝影/林佑徽. 食安問題讓許多消費者在買農產品前多少都會停看聽,尋找能令人安心掏錢的證明。. 然而農民花錢做農藥檢驗,消費者花錢買產品,看到檢驗報告上面寫「N.D.」. (Not Detected,未檢出)就安心了?.

  7. 臺灣擁有豐富的植物資源,許多具有發展應用的潛力。豐富多樣的原生植物中,或許有因應氣候變遷的耐逆境種原、豐富的營養與機能性,以及營造農田生態的關鍵。其中也不乏具有香氣或特殊氣味的植物。大家若能認識了解、適度應用和永續利用,便是最好的保種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