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臺灣正體. 在美軍的氣墊船救援到 印尼 嚴重災區. 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 以及其引發的 巨大海嘯 (在 科學界 稱為 蘇門答臘-安達曼地震 [2] [3] ,該次巨大海嘯經常俗稱為 南亞大海嘯發生在當地時間2004年12月26日週日( 印尼亞齊省 ) UTC+7 上午7點58分55秒, 震央 位於 印尼 蘇門答臘 島 亞齊省 西岸160公里, 震源深度 30公里 [4] , 地震矩規模 9.1到9.3 [1] 。 地震引發了浪高高度達15到30 公尺 的巨大 海嘯 ,最高的海嘯浪高達51公尺。

  2. 印度洋海嘯也稱為南亞海嘯發生在 2004 年 12月26日這次地震發生的範圍主要位於 印度洋板塊 與亞歐板塊的交界處的消亡邊界。 地處 安達曼海 。 震中位於印尼 蘇門答臘 以北的海底。 當地地震局測量為芮氏地震規模6.8,中國香港、中國大陸及美國測量到的強度則為芮氏規模8.5至8.7。 其後香港天文台和美國全國地震情報中心分別修正強度為8.9和9.0,矩震級為9.0。 最後確定為矩震級達到9.3。 這是自1960年 智利 大地震以及1964年阿拉斯加耶穌受難日地震來最強的地震,也是1900年以來規模第三大的地震,引發海嘯高達10餘米,波及範圍遠至波斯灣的阿曼、非洲東岸索馬里及模里西斯、留尼旺等國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3. 2014年12月27日 · 編譯李信漢綜合報導十年前的南亞大海嘯重創環印度洋國家促使各國開始佈建海嘯早期預警系統期在海嘯發生時的兩分鐘內將警告訊息傳達到海濱地區的每個人如今這套系統已在澳洲印度印尼和泰國佈建完成但還是有些關鍵問題有待克服。 印尼時間二 四年十二月廿六日上午七時五十九分,北蘇門答臘西岸海底卅公里深處,發生芮氏規模九.三地震,釋放出能量相當於二萬三千枚廣島原子彈的威力,引發最高達卅公尺海嘯,當第一波廿公尺高的海嘯來襲時,數以萬計的民眾根本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也來不及撤離。 十年後的今天,環印度洋周遭國家已佈建新型的預警系統,雖然其規模小於美國和日本佈建在太平洋上的海嘯預警系統,但從無到有已是一項成就。

  4. AD. 而六百多年前也有一場類似的海嘯徹底摧毀了亞齊沿岸的村落根據5月27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 PNAS的研究所提供的新證據可知海嘯造成的破壞可能推動了強大的亞齊蘇丹國Aceh Sultanate的興起。 圖中黑點為班達亞齊(Banda Aceh),如今是亞齊省的首府。 當考古學家派翠克.達利(Patrick Daly)2006年與亞齊官方合作,展開對於被2004年海嘯毀壞的文化與宗教場所的保存工作時,他看到海岸沿線有雕刻精美、充滿歷史的伊斯蘭墓碑倒塌在地,並且受到侵蝕。 「看到它們被拋棄、亂扔在一旁真的讓人很難過。 」他說。 達利開始想了解這些海嘯過去有多常發生,而如果發生的話,又是如何影響亞齊的居民。

  5. 海嘯通常來說是由海底或靠近海邊的 火山 噴發海底滑坡或發生在海底的地震在海洋中引發的極少數是由大型隕石在海底墜落造成的 [2] ,當震波的動力而引起海水劇烈的起伏,會形成強大的波浪,向前推進,將 沿海 地帶一一淹沒的自然現象稱之為海嘯。 詞源 [ 編輯] 海嘯到達海岸. 2004年12月26日海嘯席捲馬爾地夫的 馬累. 海嘯在許多西方語言中稱為「tsunami」,詞源自 日語 「津波」,即「港邊的波浪」(「津」即「 港 」)。 這也顯示出了日本是一個經常遭受海嘯襲擊的國家。 漢字 又稱「海溢」。 「tsunami」一詞,在1963年的國際科學會議上正式列入國際術語。

  6. 其他人也問了

  7. 2019年6月19日 · 2018 年印尼發生兩起海嘯重創當地; 2004 年南亞海嘯與 2011 年東日本海嘯亦造成當地嚴重災情近十年鄰近地區發生數次致命海嘯它們為何如此致命台灣百年歷史亦有多起海嘯紀錄台灣面臨海嘯威脅時又該如何應對本文專訪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副教授 吳祚任 ,分享海嘯專業知識及台灣如何運用世界領先技術預警自救。 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副教授吳祚任。 攝影/古國廷。 為什麼海嘯比一般巨浪更致命,造成災害更嚴重? A:回答這問題,要從它們的特性開始說起。 海嘯跟一般海浪都是波浪,波浪又可以分成 長波 和 短波 。 長波的波長很長,幾乎看不到也感覺不到;短波的波長短,可以明顯看到它的波動起伏。 如果波浪的波長非常長,遠比它的水深還要長,則稱之為淺水波;反之則稱為深水波。

  8. 2005年1月16日 · 美國的國家氣象局海嘯警報中心雖然在數分鐘內即測出了這接連的地震然而會造成南亞各國如此重大的災情主要是起因於無預警系統的設置使得當地民眾未及能時撤離所造成世界各國於災害發生後便主動投入救災及重建資金的籌募而聯合國亦積極提供人道的援助其動員和資金可望是史上最大。 此外,世界衛生組織亦呼籲須重視災後的復原,避免因傳染性疾病引起更多的傷亡人數。 而在進行人道援助的同時,對於環境自然生態系統的復原亦考驗著各國,除了對海岸地形的破壞有待復原外,另有因沖入海中的超量的垃圾殘骸及化學物質對沿岸紅樹林、珊瑚礁及海岸底層環境的危害,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估計,後續的救援及重建工作將須費時5至10年。 小島國家召開永續會議 海嘯問題成討論焦點. 海嘯受災國外債償還可暫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