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en.wikipedia.org › wiki › 1940s1940s - Wikipedia

    The 1940s (pronounced "nineteen-forties" and commonly abbreviated as " the '40s " or " the Forties ") was a decade that began on January 1, 1940, and ended on December 31, 1949. Most of World War II took place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decade, which had a profound effect on most countries and people in Europe, Asia, and elsewhere.

  2. 8月1日 ——日本首相近衛文麿發表聲明,重申日本之外交政策以解決「中國事變」為目的,並將建立強有力之政治機構,對華厲行經濟提攜,進而建立「大東亞新秩序」 [1]:6346。. 8月3日 —— 蘇聯 入侵 波羅的海三國。. 8月4日 ——日本與 法屬印度支那 當局在 ...

  3. 1940年代,前半期為第二次世界大戰,1945年,二戰結束,之後美蘇兩國成為世界超級強國,因而導致了冷戰,美蘇兩國間的對立,影響了日後數十年的世界局勢。

    • 臺灣日治時期
    • 行政長官
    • 二二八事件
    • 經濟改革

    自1937年的盧溝橋事件開始,實際統治的日本政府所屬的台灣總督府即恢復武官總督的設置,直至中日戰爭持續進行,邁入1940年代該設置仍未取消。由於戰爭的需要,以及退出國際聯盟所導致的物資禁運懲罰,台灣經濟亦受到重創。不過,受到影響更深的日本本地卻仍需要台灣在物資上的支援。為此,總督府除了取消原來允許的社會運動外,還全力進行皇民化運動。 皇民化運動的根本精神即大倡台人全面日本化,主要目的之一,即全面動員台人參加其戰時工作,而這項運動一直持續到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為止。此種由台灣總督府主導,極力促成台灣人民成為忠誠於日本天皇下的各種措施,就是皇民化運動的程序和進行工作。終其言,為該運動為內地化的極端形式。 1940年代皇民化運動主軸為「皇民奉公運動時期」,主旨在徹底落實日本皇民思想,強調挺身實踐...

    成立

    1943年開羅會議中,聲明戰後台灣歸還中華民國。1944年4月在重慶的國民政府,委由中央設計局設立「台灣調查委員會」,並任命陳儀為主任委員。該調查委員會對當時日治下臺灣的經濟、政治、民生、軍事等各方面作出頗為詳細的調查。 戰後,設於重慶的國民政府對於如何接管台灣有兩派意見,一派建議完全與進駐其他「淪陷區」相同,設立台灣省。另一派則主張在台設立擁有軍警等特別公權力的特別行政區。最後當時的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採納陳儀《台灣接管計劃綱要》中的意見,設立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就此,接管台灣就由該公署負責,而全部公署行政人員初定為2000名。

    大事沿革

    1. 1945年8月29日 蔣介石任命陳儀為「台灣省行政長官」 2. 1945年9月1日 國府在重慶宣佈成立「台灣行政長官公署」與「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同時命陳儀兼任「台灣警備司令」。 3. 1945年9月20日 國府補行發布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組織條例。 4. 1945年10月5日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前進指揮所於台北成立。 5. 1945年10月25日 受降典禮於上午十點在台北公會堂舉行。降方為大日本帝國所屬第十方面軍,而陳儀則代表盟軍將領蔣介石受降。同日,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正式運作,機關處所設於原台北市役所(即現在行政院院址)。 6. 1946年2月20日行政長官公署對原台灣總督府完成台灣省軍事交接。 7. 1947年2月28日 全台發生動亂,史稱二二八事件。 8. 1947年4月22日 行政院會議決定撤銷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改組為台灣省政府。 9. 1947年5月16日 廢除撤銷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正式成立台灣省政府,首任主席為魏道明。 10. 1949年4月6日 臺師大與台大發生四六事件。

    組織簡介與特色

    行政長官公署係屬一種暫時性組織,目的在接管台灣時,求得事權統一,接管完整。因此,其組織沿習原有台灣總督府舊有官署組織之處甚多。其行政公署,除設行政長官外,還有民政處,教育處,會計處,工礦處,農林處,交通處,及台灣省專賣局,台灣省法院等相關組織。 由於接管初期的行政長官公署權力過大,類似日治時期的台灣總督府,因此部份台灣人稱長官公署為新總督府。

    二二八事件是台灣於1940年代的大規模流血事件。該事件的導火線是1947年2月27日發生在台北市的一件私菸查緝血案,翌日觸發台北大批市民的示威、罷工和罷市。2月28日,民眾聚集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抗議,無預警遭駐署衛兵開槍射擊,至此,國民政府接管台灣一年多以來因貪腐失政導致民不聊生所累積的龐大民怨至此爆發,各地發生軍民衝突,對抗與衝突在數日內蔓延全台灣,國民政府由中國大陸增援大軍抵台鎮壓屠殺與清鄉。此事件造成許多傷亡,死亡人數眾說紛紜,美國紐約時報記者竇丁(英語:F. Tillman Durdin)報導死亡一萬人。後來行政院官方的調查報告指出死亡人數約為1.8萬至2.8萬人,此事件造成的影響既深且廣並擴及各個層面,也是後來台灣獨立運動的起因之一。 由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家屬、官方與知名學者支持組成...

    1949年年底,國共內戰失利的國民政府正式遷移台北,而1950年韓戰的爆發促使大批美援介入,也結束了經濟困頓的台灣1940年代。 1. 國民黨撤退到台灣時帶來了中國大陸的部分黃金儲備和外匯儲備,估價約5-10億美元。 2. 在1949年起進行金融幣制改革,5月切斷和中國大陸貨幣的匯率聯繫,6月發行新台幣(舊台幣四萬元兌換新台幣一元)。 3. 1949年~1953年起陸續推動土地改革,例如: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及耕者有其田等政策,增加農業生產。 4. 國民黨政府剛敗退來台時,沒有土地又想改善農民生活,就用一連串的政策巧妙政策地從地主手裡取得土地,但也確實增加了政府持有土地面積。而綜觀國民黨一連串的土地改革,變相地劫富濟貧,歷史的功過還有有待確認。

  4. 1940年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40年 日曆表. 大事记. 第一輛 澳洲 製造的 汽車 面世。 1月26日 ——澳洲, 布里斯本 經歷了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天,43.2 ℃ (109.76 ℉)。 1月29日 ——日本大阪,三列載有工廠工人的燃油列車在接近 西成線 的 安治川口站 時相撞爆炸,造成至少181人死亡,92人受傷。 2月10日 —— 湯姆貓與傑利鼠 誕生。 3月5日 ——包含總書記 史達林 在內的 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 批准 卡廷大屠殺;處決了25,700 波蘭 知識份子,包括14,700波蘭戰俘。 3月12日 —— 苏联 與 芬兰 簽署《莫斯科和平協定》,並於第二天起生效。 冬季战争 結束。 4月9日 —— 第二次世界大战: 德國入侵丹麥及挪威。

    • 19世纪 | 20世纪 | 21世纪
    • 2千纪
  5. en.wikipedia.org › wiki › 19401940 - Wikipedia

    1940 was a leap year starting on Monday of the Gregorian calendar, the 1940th year of the Common Era (CE) and Anno Domini (AD) designations, the 940th year of the 2nd millennium, the 40th year of the 20th century, and the 1st year of the 1940s decade.

  6. 中國 1940年代 可說是歷史轉折的年代。 在這段時間,中國長期處於 戰爭 情勢之中。 1940年代起始, 中国抗日战争 仍艱苦進行。 到了1940年代中期,中國除了獲得戰爭最後勝利喜悅外,也充滿大國崛起憧憬。 1943年廢除 不平等條約,而自 太平洋戰爭 爆發後,中國與 同盟國家 並肩作戰,因而獲得更多外援和國際支持,亦為國家發展開創新機 [1]:6。 20世紀初起始的 中國革命,經歷執政方 中國國民黨 與 中國共產黨 的 兩次內戰 後,在1949年由中國共產黨取得勝利而告一段落 [2],中國國民黨領導下的 中華民國 政權則退守 臺灣。 中國抗日戰爭. 經過1931年的 九一八事變 、1937年的 盧溝橋事變 以來的多年 中国抗日战争 戰事後,中國在1941年12月9日正式向 日本 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