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3 天前 · 拒絕直銷最麻煩的一點,就是對方通常是很熟的朋友或者平常受到關照的人。 因為不是陌生人,所以不少人會覺得「冷漠地拒絕好像不太好」、「如果只是聽聽看的話,應該沒關係」。

  3. 2020年7月20日 · 許久不見的好友一聯繫到你就是要推銷,這種情形該怎麼應對呢?. 網友在「 Dcard 」上表示,久沒聯絡的朋友突然找他去咖啡廳,一見面就問「你有 ...

  4. 愛心理創辦人、諮商心理師吳姵瑩表示,對於「拒絕親友直銷」,民眾得先有一個觀念 你現在拒絕的是直銷行為,而非拒絕當事人。 必須把行為跟情感分開,把握這個原則,才不至於陷入被對方情緒勒索的心境。

  5. 2019年1月7日 · 碰到親友拉保險或直,怎麼拒絕才不傷感情?. 低薪世代,愈來愈多小資族積極尋求兼差管道,也讓直銷公司的宣傳手法和經營方式不得不因應潮流改變。. 愈來愈多傳直銷公司運用Facebook、Line等社群媒體平台,透過建立臉書社團和Line群組,一邊銷售商品 ...

    • 看到推銷員眼神先飄開? 若無處可避,試試看「視線正面迎擊」
    • 語句簡短、明確 掌握對話主導權
    • 面對接二連三的問題 先審視「背後目的」
    • 劃清「心理界限」 記得禮儀該建立在對等情況

    很多人以為,只要跟推銷員對到眼就會增加他過來攀談的機率,事實上,簡孜育表示,眼神一接觸就飄開、低頭或走過後悄悄回頭看,擔心對方追上來,這些舉動可能透露出自己「沒自信」。 這種沒自信並非針對外表,而是沒自信讓自己面對未知或不知該如何處理的狀況,「我不想面對,不要來找我」,這類偏向逃避的視線處理,也可能讓推銷員嗅到一絲希望。 若遇到「霸道等級」的推銷員,不停地搭訕,眼神已無處可躲,不妨正面迎擊!若能堅定地看著推銷員,某種程度是代表無論對方要講哪些話,你都有自信能夠回應,重點是要堅定明確地表達「不需要」,讓對方知難而退。(延伸閱讀:碰到親友拉保險或直銷,怎麼拒絕才不傷感情?)

    若推銷員已過來攀談,簡孜育指出,一般來說,對話時將胸膛挺出來、雙手叉腰或自然下垂,都是相對來說較有自信能夠掌握對話,或發表明確想法的表現;反之,習慣性縮胸、環抱手臂或不時摸自己肩膀等動作,可能代表不太擅長拒絕,有些推銷員能依據這些肢體上的動作細節,得知是否適合再往下一步進行。 另外,簡孜育表示,語氣及說話方式也會透露出一些蛛絲馬跡。舉例來說,「話語簡短、明確」,會散發一種「想法堅定」的感覺;相反地,如果在講話時習慣將尾音拉長、停頓或是常用「應該是、可能吧」等言詞,較易給人模稜兩可的感覺,也會讓推銷員覺得較有說服的機會。(延伸閱讀:老公把朋友看得比家人還重、常借錢給別人,不會拒絕怎麼辦?)

    簡孜育在求學階段也曾遇過以「尋求美妝模特兒」為由,吸引學生到場後開始進行化妝品推銷的經歷。他仔細分析後發現,這類型推銷常會從日常對話開始,話題稀鬆平常到讓民眾覺得「我回答一下也無妨」。 例如:你們家有幾個人?跟誰一起住?接下來再慢慢帶到正題,如有無保養習慣、是否與家人共用保養品等,有趣的是,這類問題尤其常以「是非題或二選一」的方式進行,讓人一步一步回答,進而建立起對話連結,導致越來越難拒絕。 為什麼要用是非題?簡孜育分析背後有其原因,可從台灣普遍的教育方式說起。在台灣,孩子從小到大,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家裡,常會被教育說「要乖、要聽話」,聽到這類型問題時,第一時間常會直接給予答覆,而不是反思「為什麼」,例如:為什麼對方要問這些問題?為什麼有必要回答? 民眾要先認知到,推銷員的提問有時並非真的是「...

    簡孜育表示,心理學在人與人之間有「心理界限」(boundary)一說,當界限被他人侵犯,例如被推銷員攔下而耽誤後續安排好的行程,會產生抗拒或不悅等情緒是正常的。不過,有些人雖心裡感受不佳,卻因害怕衝突、怕被當沒禮貌,或讓對方難堪而選擇「接受」。事實上,這也可能成為推銷手法利用的一環。 舉例來說,有些推銷員會在前幾次推銷時,推出單價高,明顯對於當事人來說難以負荷的產品,計畫性的得到「拒絕」,此時,再帶出相對低價的商品或服務,讓對方因連續幾次的拒絕感到「虧欠」,進而達成銷售目的。 「有禮要給予對你有禮的人」,簡孜育說,在家庭、校園及職場等不同場域中,會接觸到形形色色、不同的人,面對各樣的情境,從中訓練出自己的反應策略非常重要。換句話說,假使今天對方沒有給予你同等的禮儀,明確指出自己的界限受到侵犯...

  6. 國人對於「直銷」並不陌生,甚至見過身邊朋友從事相關工作,不過許多民眾擔心不肖業者的欺騙話術,選擇敬而遠之。 一名網友分享,有位不熟的朋友一直想...

  7. 2018年7月1日 · 拒絕直銷最麻煩的一點,就是對方通常是很熟的朋友或者平常受到關照的人。 因為不是陌生人,所以不少人會覺得「冷漠地拒絕好像不太好」、「如果只是聽聽看的話,應該沒關係」。 我也曾經聽朋友說過,拉直銷的人大致有兩種類型。 一種是用「可以賺錢」、「月入數百萬不是夢喔! 」等金錢上的優點勸說。 另一種是非常喜歡直銷的商品,以「我覺得你可以用用看」秉持為你著想,才推薦給你的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