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1月1日 · 台中榮總心臟血管中心副主任魏晧智表示,主動脈瓣膜病變分為退化性、風濕性、感染性、先天性四種,其中退化性佔一半以上,是最常見的瓣膜病變原因,會導致主動脈瓣膜狹窄。

  2. 所謂的主動脈瓣狹窄,指的正是心臟的主動脈瓣(Aortic valve)變窄或阻塞。變窄的瓣膜會阻礙血液的流動,限制了心臟每次泵送出的血液量,導致心臟必須更加費力,才能彌補缺少的部分。

  3. 主動脈瓣(英語:aortic valve)是人類和大多數其他動物心臟中的心瓣,位於左心室和主動脈之間。 它是 心臟 的四個瓣膜之一,也是兩個 半月瓣 之一,另一個是 肺動脈瓣 。

  4. 所謂的主動脈瓣膜是位於左心室與主動脈的交界處,功用在於當左心室收縮要將含氧血液打入主動脈時,主動脈瓣膜便會開啟讓血液流入主動脈,並於左心室收縮時關閉,以免血液逆流。

  5. 2022年7月27日 · 主動脈瓣膜狹窄(Aortic stenosis)是老年人常見的退化性瓣膜疾病,隨著主動脈瓣膜狹窄的程度越來越嚴重,還可能損害患者的認知功能。. 台大醫院近期發表研究證實,治療主動脈瓣膜狹窄的「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TAVR)」,可顯著增加心臟血流 ...

  6. 在醫療開發國家,瓣膜退化及鈣化是引起瓣膜性心臟病的主因,特別是主動脈狹窄、主動脈閉鎖不全或二尖瓣閉鎖不全。 根據患者的瓣膜狀況,醫師會進行心臟瓣膜手術,改善瓣膜問題。

  7. 主動脈瓣膜狹窄是老年族群常見的退化性心血管疾病,嚴重時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不過,傳統開胸手術對於這群患者來說,較無法負荷,因此,現在新穎的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手術(TAVI)成為另一種有效的治療選擇。 然而,這樣的微創手術一定是最好的嗎? 本集將專訪林口長庚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陳紹緯教授,為民眾破解TAVI手術的常見迷思,並正確認識主動脈瓣膜狹窄治療。 主動脈瓣膜狹窄簡介. 主動脈瓣膜狹窄是常見的心臟瓣膜疾病之一,好發於老年族群,主要是因為主動脈瓣這扇門,隨著年齡增長漸漸退化,年久失修,無法順利將血液送出,就可能對心臟造成額外壓力,影響全身血液循環。 陳紹緯教授指出,若發生重度主動脈瓣膜狹窄,將造成喘、胸悶、昏厥,甚至心臟衰竭等嚴重症狀,沒有及早接受治療,預期壽命可能只剩2到5年。

  8. 主動脈瓣膜重度狹窄可利用導管方式由腹股溝股動脈進入,將瓣膜支架經由股動脈至原先主動脈瓣狹窄部位,置入擴張後新的導管瓣膜。 經醫師說明解釋治療的過程及風險後進行相關的手術前準備,術後轉加護中心觀察血壓、心跳、呼吸及末梢血液循環,返家後 ...

  9. 2021年10月19日 · 主動脈瓣置換手術是唯一改善瓣膜功能的方法,若不接受手術治療,出現心絞痛的病人平均存活5年,出現暈厥3年,進展至心衰竭則降到2年,並且隨時有猝死的風險。

  10. 主動脈瓣狹窄Aortic stenosis,簡稱AS或AoS)乃描述左心室通向主動脈的瓣膜口狹窄的現象。 可能是由 主動脈瓣 ( 英語 : aortic valve ) 的結構異常造成,或主動脈瓣的上游或下游解剖結構的異常造成。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