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日 · 台大醫院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兼整合醫學科主任王宗道醫師指出高血壓需要長期穩定控制而服用降血壓藥物合併日常習慣調整是目前臨床最常見的標準治療模式不過雖然藥物治療可以有效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仍有其局限性像是有藥效半衰期的問題無法24小時穩定控制血壓導致部分患者即使每天規律服藥仍經常在清晨出現血壓偏高的情形。 此外,少數病人在長期服藥後,會出現藥物副作用,加上高血壓症狀不明顯,許多民眾常因此忘記吃藥,嚴重影響治療成效。 曾有國內研究分析健保資料庫,結果發現,有在規律服用藥物控制的慢性病人只有不到四成,而針對此類患者,手術是很好的治療手段,可以讓血壓長期維持一定幅度的下降,達到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目的。 高血壓治療新科技,術後半年降血壓有感!

  2. 2024年5月17日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韋彤報導素有沈默殺手之稱的高血壓」,往往沒有明顯症狀而長期存在已成國人十大死因之一適逢世界高血壓日」,台灣高血壓學會特別提醒民眾血壓控制的重要學會理事長暨台大醫院內科部心臟科林彥宏教授指出血壓 ...

  3. 2021年11月19日 · 高血壓導管手術一次性有效治療. 2021-11-19 9:26. 1386. 0. 收藏. 回覆. 分享. 引言.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近來隨著飲食習慣逐漸西化,高油、高鹽飲食讓許多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肌梗塞及高血壓等,都出現提早發生的現象。 其中「高血壓」症狀輕微時對日常生活沒有太大影響,年輕患者可能因工作因素,較不易維持規律作息或按時服藥,導致血壓控制不當,卻不知高血壓嚴重起來恐導致腦中風、主動脈剝離等併發症,猝死機率相當高。 連鎖餐飲業忙起來暈頭轉向常忘服藥 高血壓竟引發腦出血. 患者林先生30歲出頭就診出有遺傳性高血壓,十幾年來都靠藥物控制病情,到後期一天甚至需服8顆高血壓藥物,才能將血壓維持在正常範圍。

  4. 2022年1月27日 · 劉尊睿醫師說明高血壓導管手術就是將腎臟的交感神經進行燒灼當交感神經太過活躍會刺激腎素醛固酮分泌這會造成心臟及周邊血管收縮產生更大壓力一般而言雖也可藉由服用藥物抑制交感神經但由於是藥物作用是全身性的增加劑量恐會產生很大的副作用因此若採以局部交感神經燒灼術保留其他交感神經正常運作同時讓原本緊繃收縮的腎臟血管放鬆是降低血壓的好方法。 高血壓成因複雜 誰適合高血壓導管治療? 劉尊睿醫師表示,高血壓成因複雜,可能是因為腎病變、腎動脈硬化、或甲狀腺、腎上腺、腦垂體等其他內分泌機制導致,因此須排除已知原因造成的繼發性高血壓,而高血壓導管治療適用於已排除其他原因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其血壓在已使用多種藥物情況下仍無法有效控制,且其腎臟功能與腎動脈結構良好者。

  5. 2023年7月22日 · 台大醫院整合醫學科主任暨台灣高血壓學會名譽理事王宗道表示心房顫動患者近9成合併高血壓且伴隨潛在中風風險2022年台灣高血壓治療領先全球指出居家測量血壓是最新治療趨勢呼籲民眾把握722原則每日檢測血壓與心電數據是預防高血壓與心房顫動的重要角色心房顫動臨床上不一定有明顯症狀又伴隨潛在中風風險因此2022年台灣高血壓治療指引也推薦臨床使用心電血壓計呼籲有高血壓的民眾也要重視心電圖量測。 ((圖左)台灣高血壓學會名譽理事 王宗道醫師(圖右)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理事 陳永隆醫師) 腦中風8大危險因子 高血壓、心房顫動不可輕忽. 近年許多名人驚傳中風,包括金獎演員吳朋奉因中風驟逝,藝人納豆(林郁智)、資深男星廖峻與健身網紅「筋肉爸爸」等也都因中風纏身。

  6. 2022年2月24日 · 高血壓患者注意居家正確量血壓請掌握722原則. 2022-02-24 22:36. 990. 0. 收藏. 回覆. 分享. 引言.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 高血壓堪稱隱形殺手因多數患者不會出現明顯症狀容易被忽視根據2015-2018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18歲以上人口中每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 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高憲立表示,許多患者病識感不高、沒有積極治療,將引發全身性併發症,對國民健康、醫療支出及社會成本負擔很大,因此重要的是患者定期且正確地量血壓,達到早期診斷的目標。 學會於2/20邀請全台基層院所醫師進行教育講師培訓,希望將「居家血壓量測」概念傳遞各地醫療人員及民眾,提升國人對血壓的自我管理。 高血壓恐引全身併發症 培訓基層醫師盼民眾落實「量血壓」

  7. 2022年11月25日 · 民眾若想提升高血壓與腦中風相關的衛教知識可至腦中風學會官方網站的民眾衛教專區可了解目前最新的高血壓治療指引等相關資訊: https://www.stroke.org.tw/GoWeb2/include/index.php?Page=8-2若有進一步需求也可就醫諮詢相關科別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