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波兰共和国(波蘭語: Rzeczpospolita Polska ),通称波兰波蘭語: Polska ),是位於中欧和东欧的國家,首都及最大城市为华沙,下分为16个省份。波兰的国土面積312,679平方公里,位居歐洲第十;人口約3,826萬人,位居歐洲第九、欧盟第五。

    • 国旗

      历史 王室旗帜 波兰王冠领地大旗手斯坦尼斯瓦夫·索 ...

    • 波兰历史

      波兰 位于 东欧平原 ,該地經歷的歷史跨越千年,上溯是由 ...

  2. 波蘭是 聯合國 的創始成員國,也是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 世貿組織 、 歐盟 、 北約 等國際組織的成員。 國名 [ 編輯] 波蘭的國名起源於6世紀至8世紀期間居住在今天的 大波蘭地區 瓦爾塔河 流域的一支 西斯拉夫 部落——古波蘭人( 波蘭語 : Polanie )。 [17] 該部落的名稱源於 原始斯拉夫語 中的名詞 pole (意為「田地」),而該詞本身又源於 原始印歐語 單詞 *pleh₂- (意為「平地」)。 [18] 這一詞源暗示了古波蘭人居住地區平坦的地形。 [19] [20] 英語中的 Poland 一詞由 德語 中對波蘭的稱呼 Polen 與表示民族或國家的後綴 -land 組合而來,在16世紀60年代開始出現。

  3. 波兰共和国 ( 波蘭語 : Rzeczpospolita Polska ),通称 波兰 ( 波蘭語 : Polska ),是位於 中欧 和 东欧 的國家, 首都 及 最大城市 为 华沙 ,下分为 16个省份 。 波兰的国土面積312,679平方公里,位居歐洲第十;人口約3,826萬人,位居 歐洲第九、欧盟第五 。 其北臨 波罗的海 ,西接 德国 ,西南接 捷克 ,南接 斯洛伐克 ,東南接 乌克兰 ,東接 白俄罗斯 ,东北接 立陶宛 及 俄罗斯 加里宁格勒州 。 波兰历史 悠久,早在50万年前就有原始人類定居。 进入9世纪以后,一個名為 西波里安人 的部落逐渐统一了今天大部分的波兰地区,西波里安人稱自己居住的土地為“古波蘭”,該名稱在日後就成为波兰的国名。

  4. 其他人也問了

  5. 波兰共和国(波兰语: Rzeczpospolita Polska ),通称波兰波兰语: Polska ),是位于中欧和东欧的国家,首都及最大城市为华沙,下分为16个省份。波兰的国土面积312,679平方公里,位居欧洲第十;人口约3,826万人,位居欧洲第九、欧盟第五。

  6. en.wikipedia.org › wiki › PolandPoland - Wikipedia

    Also .eu, shared with other European Union member states. Poland, [d] officially the Republic of Poland, [e] is a country in Central Europe. It extends from the Baltic Sea in the north to the Sudetes and Carpathian Mountains in the south, and has a temperate transitional climate, while its longest river is the Vistula.

    • 早期历史
    • 中世纪
    • 近代
    • 现代
    • 當代

    在至少50万年的史前时代,现今波兰地区已有智人在此地间歇性地居住。根據考古發掘,波蘭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已有人類聚居活動。 早在6~10世纪中叶,西斯拉夫的原始公社就开始逐步解体,封建土地所有制隨之产生。

    皮亞斯特王朝(966-1385年)

    10世纪中叶,以格涅兹诺为中心的波兰部落逐渐统一其它部落。 皮亚斯特王朝的大公梅什科一世(960-992年)建立早期封建国家。965年梅什科一世迎娶了波希米亞公爵波列斯拉夫一世女兒杜布拉娃,然後於966年在拉丁禮教會主持下接受洗礼皈依基督教,並將其定位作國教,開啟波蘭的基督教化。 1025年,博莱斯瓦夫一世(992-1025)加冕为波兰国王,波兰成为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国家。 12世纪中叶,在博莱斯瓦夫三世(1102-1138年)死后,由于王公、贵族和教会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全国分裂为几个公国,波兰进入封建割据时期,达200年之久。

    蒙古入侵與重振領土

    1241年4月9日,在萊格尼察的一座小村莊,由蒙古帝國大將拔都統率,速不台指揮的2個圖們蒙古軍隊(8,000 - 20,000人)與西里西亞公爵亨利二世率領下的波蘭軍隊(25,000人)交戰,為列格尼卡戰役,這支聯軍的士兵分別來自波蘭、以及少量條頓騎士團、摩拉維亞。蒙古人取得勝利,令歐洲各國震驚,但是由於窝阔台汗去世,他們不得不折返回去選出新任大汗。經受過第一波蒙古入侵的波蘭雖未有被佔據,但在此後繼續遭遇了系列侵擾,原有主要城鎮飽受蹂躪淪為廢墟,工商業毀於一旦與本不強盛的中產階層銷聲匿跡,令國度內社會經濟結構顯現出斷層。波蘭皮雅斯特諸地君侯們為恢復領土經濟和稅源增長動力,在十二到十三世紀時期是推崇寬鬆(居留)政策,對外頒佈各項獎勵和優惠條件,吸引和招徠受馬德堡法保護的德意志商人及手工藝人,很快令波蘭各城鎮擠滿了聞訊而來的德意志人以及其開辦事業所聘用的工人們——其中條頓人就此在波蘭經濟生活中開始有了顯著影響力,其印跡流傳至當代仍然可見。 當時猶太人亦跟隨德裔移民的步伐,受波蘭新生事業發展潛力吸引而源源不斷地進入波蘭屬地。見於猶太人對重振波蘭經濟生活的重要作用,大波兰公爵虔誠者波列斯...

    雅盖隆王朝(1385-1572年)

    瓦迪斯瓦夫一世(1314-1333年)统一大波兰、小波兰、库亚维,于1320年在克拉科夫加冕为波兰国王。卡吉米日三世(1333-1370年)统一马佐夫舍,但是西波莫瑞和东波莫瑞还分别为勃兰登堡和条顿骑士团占领,西里西亚则被波希米亚占领。 为抵抗条顿骑士团的侵略,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于1385年在克雷沃签订联盟条约,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以联姻的方式实行王朝联合,立陶宛大公瓦迪斯瓦夫二世·亚盖洛为波兰国王。在波兰的影响下,大部分立陶宛人皈依罗马天主教。 1410年,波兰-立陶宛领导的由波兰人、立陶宛人、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捷克-摩拉维亚人、瓦拉几亚人、鞑靼人、马扎尔人等组成的联军在格伦瓦尔德战役中,给予条顿骑士团毁灭性的打击,並全歼由德意志人、法兰西人、瑞士人等组成的骑士团2.7万人,阻止条顿骑士团的东侵。该战役巩固波兰-立陶宛大国的地位,战役的胜利也是斯拉夫民族和波罗的海民族团结战斗的象征。 1466年,从德意志人手中收复富庶的东波莫瑞,以格但斯克为中心的东波莫瑞的收复,刺激粮食的出口,贵族庄园纷纷建立劳役制庄园,从事商品粮食的生产,城镇开始出现手工工场。亚盖洛王朝...

    三次瓜分

    18世纪后半期,波兰生产关系中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在启蒙运动影响下,中小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发起爱国革新运动,但受到俄羅斯帝國女皇凱薩琳二世的武装干涉。 1772年5月,俄罗斯帝国、普鲁士王國、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三国在彼得堡会谈,于8月5日签署第一次瓜分波兰的条约。据此,波兰丧失了35%的领土和33%的人口,割地予俄普奥,波兰成为這三國的保护国。 人民在法国革命的影响下,把革新运动推向高潮。1791年5月3日,四年议会通过《五三宪法》,取消自由否决权,也是欧洲最早的成文宪法。凱薩琳二世再次对波兰进行武装干涉。 1793年1月23日,俄、普在彼得堡签订第二次瓜分波兰的协定,经第二次瓜分,波兰成为仅剩领土20万平方公里,人口400万的小国,再次割地予普魯士和俄羅斯,並成为沙俄的傀儡国,波兰国王未经沙皇许可,不得与外国宣战与媾和。 1794年,人民在民族英雄科希丘什科领导下举行起义,后被俄罗斯軍隊镇压下去:在1788~1794年間重建國家起義運動的不少領袖不得不逃亡他鄉,否則就是被囚禁起來。 1795年1月3日,俄、奥签订第三次瓜分波兰的协定,10月24日,普鲁士也在协定上签署。根据该协...

    外国统治(1795-1918)

    1797年1月俄普奧三方達成協議,從官方用法上剔除掉波蘭的稱呼,令許多具教育背景的波蘭子民懷疑其身份認同能否存活下去:1796~1798年間波蘭內嘗試武裝反抗以光復波蘭的所有嘗試,都遭到了殘酷鎮壓。 1809年,耶拿战役中普鲁士被法國打败,拿破仑的法軍攻入普屬波蘭,在波兰中部建立傀儡政權华沙公国。 拿破仑和其法蘭西帝國失败后,欧洲列强签署《维也纳和约》,欧洲恢复拿破仑战争前的格局,短命的华沙公国被割裂,其西部土地成为波兹南公国(Wielkie Księstwo Poznańskie),受普鲁士管辖;在克拉科夫成立中立的克拉科夫自由市(Rzeczpospolita Krakowska,或者 Wolne Miasto Kraków);在其主要地区成立波兰会议王国,由俄罗斯沙皇兼领国王。 1830年11月29日,一批贵族青年在华沙举行起义,结果失败。1846年克拉科夫起义也遭失败,克拉科夫被并入奥地利。1848年波兰人民又一次掀起革命,迫使普奥当局废除农奴制度。1863年1月的起义遍及波兰王国、立陶宛和白俄罗斯西部。1864年3月2日,沙皇政府不得不颁布解放农奴的法令。 1864年后,...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家民主党投靠俄罗斯,社会党右派投靠奥匈帝國、德國,只有社会民主党和社会党左派坚决反对战争。 进行到关键的1915年8月,德軍攻入俄属波蘭,並佔領了立陶宛,推進至拉脱維亞西部及白俄羅斯西部等腹地。11月,德國政府许诺建立“独立的波兰国家”,12月底,德、奥成立“波兰攝政王國”,并开始在波兰征兵,社会党人毕苏斯基被任命为临时国务会议的军政部长。 到1917年,俄罗斯爆发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退出战争,在1918年8月29日,苏俄政府颁布法令,宣布废除先前俄罗斯与普、奥签订的关于瓜分波兰的一切条约,承认波兰人民享有独立和统一的权利。

    第二共和国(1918-1939)

    1918年10、11月,一战接近尾声,奥匈帝国和德意志帝国趋于崩解,从而为波兰的复国形成有利的国际条件,波兰复国运动也如火如荼地在各地展开。10月23日,华沙组成波兰政府,10月28日,奥占区的波兰爱国者在克拉科夫成立“波兰清算委员会”(Polska Komisja Likwidacyjna)。11月7日,社会民主党人则在卢布林成立波兰共和国临时人民政府(Tymczasowy Rząd Ludowy Republiki Polskiej)。 11月11日,波兰政府由畢蘇斯基领导。卢布林政府和克拉科夫的清算委员会也宣布接受畢蘇斯基领导。11月18日,畢蘇斯基在华沙组成联合政府,他成为波兰共和国的国家元首。这样,自1795年波兰被瓜分灭亡以来,历经123年,至1918年11月恢复独立,重建国家。 1919年12月8日,协约国最高委员会在巴黎和会上通过决议,同意重建波兰国家,承认波兰共和国,并建议在俄波之间划一临时分界线,即沿着格罗德诺、布列斯特、赫魯別舒夫、普热梅希尔直到喀尔巴阡山一线。然而,波兰政府力图恢复1772年的俄波边界线,为此,新成立的波兰共和国就对也是新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4年)

    1938年,波兰在德國吞併捷克斯洛伐克期間保持中立,而從中吞併西里西亞東南部的切申;然而,从1938年10月起,希特勒向波兰提出波兰走廊的问题,并向波兰发出战争威胁。1939年8月23日,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和划分势力范围的秘密议定书(苏联一直否认该秘密议定书的存在)。1939年9月1日,德国以闪电战突袭波兰,发动波兰战役,波兰战役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德军迅速侵占波兰大部分领土,波兰军民英勇抗战。9月17日,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开始履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的义务,同时也为苏联的利益建立防范德国的缓冲地带“东方战线”,命令60万苏联红军越过苏波边界,进入波兰东部,占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与此同时,波兰政府逃亡国外,先在巴黎组成以瓦迪斯瓦夫·西科尔斯基将军为首的流亡政府。法国战败后,1940年,流亡政府迁往英国。9月18日,苏军与德军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会师,德、苏两军以皮薩河—納雷夫河—维斯瓦河—桑河一线为界分割波兰。9月28日,德军攻陷华沙,波兰再次沦亡。波兰人民开始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10月初,德占波蘭中的波蘭走廊和但澤被纳粹政府纳入德国版圖,而將波蘭南部成立“波蘭...

    第三共和国(1989至今)

    从1986年开始,由于苏联領導人戈尔巴乔夫的内外政策开始采用“新思维”,并给东欧国家松绑,苏联和东欧的局势开始动荡。1988年波兰政府的价格改革引起群众不满。1989年2至4月,波兰统一工人党与团结工会等反对派举行圆桌会议,经讨论,统一工人党同意团结工会合法。 1989年6月4日,波兰举行全国大选,团结工会获99%的参议院席位。9月12日,团结工会的马佐维耶茨基组成以团结工会为主导,包括统一农民党和民主党的联合政府。原统一工人党领导人雅鲁泽尔斯基出任首任总统。同年12月29日,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更改国名、国徽、国家性质,改国名为波兰共和国,红底戴王冠的白鹰恢复为波兰的国徽,删去统一工人党领导作用的条款,实行军队国家化,禁止政党在军队、企业和国家机关中从事组织活动,新生的共和国史称波兰第三共和国。波兰政治正式走上奉行西方式的议会民主,经济上实行以私有化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 不久,雅鲁泽尔斯基辞去波兰统一工人党总书记职务,瓦文萨及支持者宣称圆桌会议协议已经过时,要求总统辞职,举行新总统和议会大选。1990年1月27日,波兰统一工人党召开十一大,宣布執政党停止活动,一个执政4...

  7. 波蘭 是位於 中歐 的一個國家,地處 德國 以東。 波蘭地勢平坦,國土大部都是平原。 波蘭 波羅的海 沿岸地區除 格但斯克 外,缺乏天然良港。 位於西北部的 什切青 亦是波蘭重要的港口。 波蘭東北部的湖區林木茂密,人口較少。 在南部, 喀爾巴阡山脈 構成了波蘭同 捷克 、 斯洛伐克 和 烏克蘭 的國界。 地形. 波蘭國土的平均標高僅有173米。 最高峰是位於波蘭同斯洛伐克邊境上 塔特拉山脈 中的 雷瑟峰 ,標高2,499米。 格但斯克灣 沿岸約60平方公里的陸地在海平面以下。 水系. 波蘭最大的兩條河流是 維斯瓦河 和 奧得河 。 維斯瓦河的流域面積占去波蘭一半的國土。 氣候. 波蘭全國的年均降水量大約在600毫米左右。 但一些山區中的觀測站測得的年降水量可達130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