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月17日 · 17life,「派業務談團購票券」是失利的主因,李易騰便從這邊著手,裁掉了 200 多名員工,收掉全台 6 間辦公室,最後只留下 84 人,原本近 300 名業務,剩下 30 人,其餘的人力,都集中到 17life 的另一塊業務「數位整合顧問」。

    • 表演幕後、宅家興趣、公益活動,都是直播的素材
    • 不再叫「17Live」,改英語發音,進軍國際市場
    • 直播走向生活,關燈一小時也能吸引500萬群眾

    記者會上邀請的來賓雖然仍為藝人,但從他們運用直播平台的方式已經可以看出形式的生活化和多樣化。 比方說,AKB48 本來要在 17LIVE 上接力直播30天,結果 3 天就中斷, 但AKB48 Team 8 成員小栗有以說,這也是直播的所追求的,觀眾喜歡這種不加修飾的真實片段。 AKB48 Team 8 成員岡部麟則舉例,籌備線上演唱會的時候,他們也會直播幕後的製作花絮,不只是呈現排練好的演出,也能分享背後的努力過程。 另一個是搞笑藝人小 KURO 直播做菜,他說一開始會擔心觀眾給予什麼樣的回饋,但是後來發現,觀眾會熱心建議他可以怎麼做,讓他體會到,直播的方式每個人都不一樣,你可以自己創造,也讓觀眾參與近來。 TRF 音樂團體的 DJ KOO(高瀨浩一)疫情期間串聯線上為醫護人員拍手,把直播變...

    17LIVE 的前身為前偶像團體 L.A. Boyz 成員黃立成共同創立的「17 直播」,後來黃立成退出經營,由日本團隊來主導,目前全球註冊用戶超過 5000 萬。2020 年 17LIVE 公布的數據顯示,男性每月觀看時數增加了 70%、女性增加105%,女性的用戶群逐漸擴大。 這次的品牌重塑計畫,小野宣布將營運總部從台灣遷至日本,更積極統合全球市場的策略,比如品牌名稱在日本稱為「イチナナライブ」(發音ichi-nana live)、台灣是「17LIVE」、美國則是「LIVIT」。現在為了更好辨識品牌,統一稱為「17LIVE」,英文發音為「one seven live」。 品牌Logo則由白底黑字與鏡頭畫面,改為純白底紅字。小野解釋,紅色象徵直播的活力與趣味,白底代表直播呈現生活的原貌。另...

    以短影音見長的抖音(TikTok),其直播內容更是無所不包,除了素人唱跳、才藝表演、「帶貨」宣傳等,就連新聞台都會固定在抖音直播,3 個月內創造 1.59 億觀看次數。 根據抖音與巨量引擎共同發布的《2020年抖音直播數據圖譜》,去年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等知名大學,都在抖音開設直播公開課,教育類直播觀看次數增加550%;綠色和平組織合作在南極透過抖音直播,類似的公益直播,還有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在世界地球日當天,展開史上第一次「熄燈直播」,配合傳統藝人的口技表演,即使直播現場一片黑茫茫,依然吸引500萬觀眾觀看。直播的應用場景變得多元,內容也更貼近生活的不同面向。 市調機構 Market Research Future 曾預測,直播市場將在 6 年內達到 ...

  2. 2019年4月15日 · 目前,17Life 已先後與全家便利商店、新光三越、台新銀行推出 App 服務。同時,透過提供數位轉型顧問服務,17Life 在一年半的時間內,順利由虧轉盈,2019 年業績更有望挑戰 100% 成長。

  3. 2020年11月3日 · 雖然 2017 年才進軍日本,已成日本最大的直播平台,去年貢獻公司 63.9% 的營收。. 日本分公司執行長小野裕史,今年升任母公司 M17 集團全球 CEO,他如何在既有的市場內,後發先至成為第一品牌?. 小野說,日本雖然早有直播服務,但沒有像 17Live 這樣專為手機 ...

  4. 1 天前 · 電話 / (02) 8773-9808 #161. ©TCVB. 來日本東京,別一股腦擠進迪士尼、淺草、銀座、澀谷!. 推薦「東京後花園」多摩地區,3 個景點帶你看見不一樣的日本 >>. 赴日旅客愈來愈多,如今到日本旅遊,主流的觀光景點幾乎擠滿了來自各國的遊客。. 然而,東京除了銀座 ...

  5. 2022年8月26日 · 面對壽險業「淨值風暴」延燒,金管會給的回答是:因為現行的會計制度,無法確實反映升息對壽險業資產負債的影響,並指出,目前國內保險公司多採 IFRS4 與 IFRS9 編製財報,2026 年實施國際會計準則「IFRS 17」後,問題就會獲得解決。. 為何會計準則的調整,會 ...

  6. 2021年6月8日 · 40 歲以後一定要懂的 7 種人生智慧. 許多人會把 30 歲當作人生一大門檻,彷彿跨過了 30 歲,就該蛻變為成熟、事業有一番成就的人。. 然而,很多人生的大道理,似乎無法在 30 歲的階段體悟到。. 30 到 40 歲的族群,仍可能在這 10 年間在職場、人際上不斷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