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5月21日 · 憂鬱症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現代人必須面對的三大疾病之一,但面對身邊有憂鬱症的親友,一般人更常面對的是不知如何照顧憂鬱症患者的手足無措,出現「一人陷憂鬱,全家捲風暴」的現象,精神科醫師提醒,當憂鬱症患者不願就醫時,親友的 ...

  2. 2023年7月6日 · 面對憂鬱症的家人或朋友,專家強調,給予陪伴、傾聽和支持,一起活動並鼓勵就醫,注意突然改變的警訊,並建立正向思考與學習壓力處理技巧,才有助協助克服憂鬱情緒的困擾。

  3. 2023年9月24日 · 楊琇雯說,也可以借此評估自己的人際關係並設定界限,留意自己生活中和不同人相處時出現的情緒,試圖讓每個人快樂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如果發現生命中有人會讓自己的負面情緒或是憂鬱症狀加劇時,限制和這些人相處的時間以及建立互動和接觸 ...

  4. 2022年8月26日 · 倪家珍表示,第一步得「先了解憂鬱症患者的狀態」,當得知親友有憂鬱症,有時直覺反應是「我要趕快幫助他,我想讓他趕快好起來」,如果有這個衝動,請先緩一緩!

  5. 2024年4月26日 · 台北榮總今(26)日發表最新研究成果,精神醫學部情緒精準醫療中心主任李正達的研究團隊透過健保資料庫證實,頑固型憂鬱症患者的一等親,大幅增加9倍罹患頑固型憂鬱症的風險,為首篇證實頑固型憂鬱症有基因遺傳風險的研究結果,不但4月登上 ...

  6. 2024年1月14日 · 董氏基金會引用國外最新研究強調,預防憂鬱症只需要一項基本功,即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健康睡眠和經常的社交連結,同時避免吸菸和久坐行為,可降低罹患憂鬱症的風險。

  7. 2024年5月9日 · 研究結果發現,憂鬱症診斷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比率在男性中為1.39,女性則為1.64;在憂鬱症導致心臟病發作、胸痛、中風、心臟衰竭和其他事件的危險比率上,女性均高於男性。 研究人員進一步指出,體內的荷爾蒙和發炎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發生的兩大因素,憂鬱和焦慮則是壓力源,它們會對身體造成發炎破壞,使血管硬化和斑塊聚積。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任詹佳真表示,這項研究結果雖無法確定憂鬱症跟心血管疾病間的因果關係,但確實看到兩者之間的關聯性。 憂鬱症的女性患者同時也有較高的高血壓、高血脂等代謝症候群問題,是否因為憂鬱症導致忽略自己飲食、運動等健康照顧的工作? 詹佳真說,憂鬱症跟心血管疾病一向都被認為是雙向關係,罹患心血管疾病的病患,較易罹患憂鬱症,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