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至於要如何挑一位值得追隨的創業家、值得加入的 Good Startup,之前的文章已經寫過,就請大家自行點擊回去參考。 除了這兩篇文章提的重點之外,基於今天「加入創業學創業」主題我想補充的,是追隨哪種創業者,才能讓你學會更多、更好的創業心法。

    • 碩士的對手不是學士,而是兩年工作經驗的人才
    • 複利計算的經驗價值
    • 創業兩年經驗更有價值
    • 創業失敗,可以是職涯的成功
    • 要認真工作兩年的人,歡迎到 2017 冬季 Appworks 聯合大徵才找機會,85 家優質 Internet 企業、787 個熱門職缺等著你

    但這樣的比較少考慮了一個非常關鍵的點:讀碩士需要投資 2 年的寶貴青春,所以,碩士的真正對手其實不是學士,而是學士畢業後直接投入職場,累積兩年工作經驗的人才。 尤其在 Internet 這樣變化快、學用落差大、看重實務經驗的行業,兩年經驗的價值,事實上已經遠遠超越碩士學歷。根據我們近期對 15 家 AppWorks Startups、加總員工人數 1,362 人所做的粗略調查顯示,無經驗的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為每月 NT$ 35.8K,無經驗的碩士則為 NT$ 39.6K,較大學生有 10.7% 的增加。但不論學歷,有兩年經驗的人才,平均薪水為 NT$ 48.3K,較學士增加高達 35%,較碩士增加也達 22%。 換言之,在網路這個行業,兩年工作經驗對雇主的價值,平均來說遠遠大過兩年的研究所學...

    更重要的,經驗在網路這個領域的價值是複利計算的。相較於新鮮人,五年經驗的人才平均薪資是 NT$ 62.9K,增加 76%;十年經驗的人才平均薪水則達 NT$ 86.4K,較剛入行時增加 141%。換言之,花兩年時間念碩士,不僅起薪會輸給大學畢業直接進入 Internet 歷練的人才,在後續加薪曲線上,恐怕會一路落後到底。 因此,除了轉念資工所等少數特殊路線外 ,在網路與電商成為主流行業的現在,投資兩年念碩士,比大學畢業直接出來工作、積累實務經驗,恐怕是相對較差的選擇。 這是今天這篇文章,我想講的第一個重點。而第二個重點,我想聊的是,如果要計算積累兩年經驗的價值,那有一個選項,可能比去 Internet 公司上班的時間投資報酬率還高,那就是努力試著創造一家 Internet 公司。

    雖然這個統計比較不科學,但根據我們能拿到的幾個 AppWorks 校友資料點顯示,如果你認真創業兩年,但最終因為機運、因為大環境、因為客觀條件而沒有成功,事實上,你積累的經驗與能力,對於未來的雇主而言,可能是非常、非常有價值的。 平均來說,畢業後直接創業,積累兩年經驗,最後沒有成功,選擇去就業的 AppWorks 校友,起薪高達 NT$ 69K,更勝於前述 5 年工作經驗的積累,較新鮮人則幾乎是翻倍。 更重要的是,在質化統計上,我們的校友的回饋顯示,進入公司後他們佔有不少優勢。因為創業過程中,已經積累了相當的管理經驗,因此跟主管、老闆往往更能溝通。當有升遷的機會,通常是被優先被考慮的人選。 回頭想想我自己的經驗,1999 年,我還是大三學生時,就跟學長們一起創辦個電子商務網站哈酷,成功募得數...

    所以,雖然創業失敗機率雖然很高,但如果把眼光放大、放遠,只要你在過程中專注、努力、拼命學習,即使這個事業嘗試最終不幸的失敗了,可能還可換回來後續職業生涯的成功。從這個角度去看,創業失敗就一點也不可怕了。 ___

    ___ 後記:這篇文章得到了不少分享,但有些概念的表達可能太簡潔、不夠完整,因此從讀者在 Facebook 的留言來看,有可能讓人形成四種主要的誤會。以下把與這些讀者的 Q&A 編輯後貼出,協助所有人更理解我在描述的概念。 Q: 什麼事情都用錢來量化,是不是把自己路走窄了、讓夢想銅臭了? A: 我完全同意,錢不是所有事情的衡量。事實上,更進一步論述,我認為如果能不要用錢衡量事情,人生往往會過得更滿足。但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選擇,所以就像所有期刊論文一樣,這篇文章嘗試著從收入,也就是對雇主的價值,這個簡化模型去論述我觀察到的現象。當然,一個簡化的模型,不適用於所有情境,也不適用於所有人。因此在文章一開頭,我提醒大家最終還要要根據自己的興趣、天賦,選擇自己的路線。或許是我的寫作能力不夠好,讓...

  2. mrjamie.cc › category › for-the-young給年輕人 | MR JAMIE

    你好,這應該你是第一次來到這裡。 我是林之晨,目前是台灣大哥大總經理、AppWorks 董事長暨合夥人。MR JAMIE 是我的個人網誌,從 2009 年開始寫作,發表過 1,323 篇文章。過去主要分享創業的觀念與方法,以及科技與產業發展分析。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15年3月23日 · 在「創業 CEO」系列,我們討論創業者如何教會自己,成為偉大的 CEO,因為歷史上最偉大的科技公司,往往都是由這樣的人在領導。 營運槓桿 (Operating Leverage) 是營業額成長轉換為營業淨利成長的一種衡量,是一家公司營業淨利的槓桿、風險與可預測性的指標 -- Wikipedia 創業初期,最難取得的是客戶的 ...

  5. mrjamie.ccMR JAMIE

    如今,在包括 AppWorks 夥伴們在內,業界一大群志同道合朋友的努力推動下,台灣的新創生態已從沙漠長出蓬勃的雨林,先後出現包括 Appier 、 91APP 、 Gogoro 、 玩美移動 ,以及 大猩猩科技 等多隻獨角獸,啟發更多新一輩創業者起而效尤,也讓許多年輕人更願意選擇加入新創。 階段性任務完成後,我比較少發表網誌。 但近期我開始思考,還可以透過 MR JAMIE 這個平台,再為台灣做些什麼。 我想到自己的人生歷程,大三開始創業,經歷三家新創 — 碩網 、 Muse Games 與 AppWorks ,如今各自都有一片天空。 我也在這些創業的過程,被迫快速學習、成長,因此到 41 歲時,有能力接下台灣大哥大總經理職務,掌管這家全台市值第 20 大、營收規模第 35 大的企業。

  6. 2013年6月6日 · 其中一至三屆育成團隊被投資的狀況如下 (括號內為正在增資中的家數): 第一屆:5 家 第二屆:1 (+ 2) 家 第三屆:2 (+ 1) 家 所以客觀來說,拿到 appWorks 的錢的確不是那麼容易。這背後有些複雜的思考邏輯,請讓我試著解釋:

  7. 2015年5月26日 · 在「創業 CEO」系列,我們討論創業者如何教會自己,成為偉大的 CEO,因為歷史上最偉大的科技公司,往往都是由這樣的人在領導。 人才是根本 上禮拜提到,隨著成功網路公司不斷成長,以及銀行、電信、零售等傳統產業積極數位化,網路行業正在面臨前所未有,且日益擴大的供需鴻溝。 在 AppWorks ...

  1. 相關搜尋

    談加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