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月12日 · 本報台北訊我爆國內第二起院內感染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遺憾發生院內感染,「難免百密一疏」,目前因應本起事件指揮中心已匡列個案醫院接觸者共464人均已採檢皆為陰性研判醫師及護理師去診者在醫院裡並沒有造成院內感染擴大的情形。 針對疫情及防治作為進行討論,採取措施包括,住院病人只出不進,39名醫護相關接觸人員匡列居家隔離,門急診照常,取消所有探病,陪病限1人並實名制,移動相關病患至單人病室隔離觀察14天,全院員工於3天後再次安排採檢。 陳時中說明,昨日下午接獲該醫院通報後,隨即安排疾管署防疫醫師、同仁至該院進行調查,同時由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到場指導;另分別於昨日晚間及今日召開會議。 社區接觸者共56人,已採檢14人,1人陽性 (案839)、13人檢驗中,42人採檢中。

  2. 2021年5月27日 · 大. 中. 小. 專家警告台灣社區可能潛藏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監控難度高。 圖/unsplash. 【本報台北訊根據國際科學期刊自然Nature)》發表文章顯示每5位染疫者就有1人屬於無症狀患者。 隨著國內新冠疫情擴大,疫情進入社區,台灣部分確診者並未出現任何症狀,顯示無症狀者造成的病毒傳播不容忽視。 很多人擔心自己會不會是無症狀患者? 該如何分辨? 患者在有症狀前 容易誤判 無症狀感染者必須符合兩個條件,一是篩檢呈現陽性,二是整個病程中都未出現任何症狀。

  3. 2021年2月6日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說明疫情狀況。 圖╱陳碧珠. 【本報台北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新冠病毒確定病例(案925),自美國入境,又是完成14天隔離檢疫後,出關開始上班11天,因近期將再次赴美工作,於2月4日至醫院自費採檢,並於今日確診。 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案925為本國籍40多歲男性,去年10月外派至美國工作,曾與確診者接觸,於今年1月8日返台探親及處理公務,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至住處居家檢疫,迄今無症狀。 個案檢疫期滿後,1月25日開始上班,因近期將再次赴美工作,於2月4日至醫院自費採檢,並於今日確診。 衛生單位已掌握個案接觸者共84人,其中親友及工作接觸者共29人列居家隔離,餘55人列自主健康管理。 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病例(案925)。

  4. 2021年5月20日 · 圖/Unsplash 正確戴口罩5觀念 1、布口罩跟活性碳口罩通通都無效 2、口罩一定要戴好戴滿,要能夠完全遮蔽口鼻才行 3、請勿觸摸口罩外層(千萬別用手抓癢、直接調整口罩) 4、暫時取下口罩時,千萬別亂放 5、取下口罩有一定的流程,一定要跟著做. 前一篇文章. 外媒點破! 台灣因防疫自滿 但除了邊境防堵什麼防線都沒有. 下一篇文章. 疫情燒進政府機關 審計部、台北地院傳疫情. 現在出門都要戴上口罩防疫,但你有想過你戴口罩時,有沒有做出NG行為嗎? 像是你戴口罩有壓好鼻梁片嗎?

  5. 2021年5月31日 · 最近新冠疫情肆虐,大家都顯得人心惶惶,醫生建議大家注意開窗通風,但是有人擔心,開窗通風的時候風會不會把空氣裡的病毒帶進室內? 新冠肺炎主要通過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飛沫傳播是指,含有大量病原體的飛沫在病人呼氣、打噴嚏、咳嗽時被噴在空氣中,其他人因吸入含有病原體的飛沫而發生感染

  6. 2021年5月31日 · 盡量騎車走路 避觸各種按鈕. 北醫附醫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表示,對於住家開窗通風是否會有病毒飄入的風險,醫學界並沒有相關研究,目前只有針對密閉空間病毒傳播的研究。 周百謙指出,在密閉空間裡近距離咳嗽,就容易讓病毒在空氣中飄散傳播開來,但如果每戶住宅距離遠就沒有問題。 若需要外出,盡量不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以騎車走路或私家車代替。 若必須搭乘,要全程配戴醫療口罩、盡量與人保持一公尺以上的社交距離,避免接觸車上任何設備,接觸後務必洗手。 「社區感染人數多,病毒其實就在周圍,很容易接觸到。 」施信如表示,自行開車可降低與人接觸的機會,平時養成習慣,可將酒精噴在毛巾上,擦拭車門開關、方向盤、把手、排檔頭、手煞車拉柄、音響與冷氣出風口柵欄、按鈕等

  7. 2021年5月24日 · 振興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顏慕庸分享可以將進門處的小部分空間分為汙染區乾淨區與絕對乾淨區達到防疫自保效果。 圖/擷取自顏慕庸臉書. 【本報台北訊全國各縣市即日起同步提升疫情至三級警戒學生紛紛停課採線上遠距教學但部分社會人士仍需通勤上班通勤族該如何做好防疫自保振興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顏慕庸今24日分享從出發上班到回家後的防疫包含汙染手清潔手的觀念以及居家汙染區的概念讓病毒不輕易找上門。 從通勤族出門上班常搭乘交通工具,過程中需要感應票卡、手握拉環,甚至是靠椅背坐下,臀部、背部衣物也可能會沾染到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