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2日 · 米酵菌酸. 彈藥. 姜冠宇. 不夠.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一般內科主治醫師姜冠宇推測砧板長時間在廚房且有各種食材留存如果清洗頻率不足能成為有彈藥的地圖砲」,很可能是米酵菌酸產毒源。 (本報資料照片寶林茶室食品中毒案延燒台北市衛生局取出4件環境及生物檢體送台灣大學法醫學研究所檢驗市長蔣萬安2日指出相關檢體都被驗出米酵菌酸呈陽性」。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一般內科主治醫師姜冠宇推測,砧板長時間在廚房,且有各種食材留存,如果清洗頻率不足,能成為「有彈藥的地圖砲(網路用語,指有大規模殺傷力的武器)」,很可能是米酵菌酸產毒源。

  2. 2024年4月2日 ·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至今未解衛福部今天邀集台北市政府衛生局食品毒物等專家舉行專家會議會中決議米酵菌酸正式改名為邦克列酸」,避免米製品因受到衝擊衛福部今天共邀請台北市衛生局局長陳彥元新北市衛生局局長陳潤秋食藥署台大副校長張上淳以及食品毒理微生物臨床醫療食品檢驗衛福部食藥署衛福部疾管署農業部農糧署農業部農試所環境部化學署等共同參與專家會議。 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表示會議結論為,關於大家關心的米酵菌酸名稱,會議中,大家都決議要更改,因為翻譯不到位,米字對於日常生活用到米製品很多,產生誤解造成不必要的恐慌討論後決定。 王必勝,原本也有有人建議椰薯,但擔心椰子、玉米也會受影響,因此決定用音譯,決定改為「邦克列酸」,也會通知教育部一起修改。 2024.04.03.

  3. 2024年4月1日 ·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為國內首次驗出米酵菌酸,強烈毒性引發民眾恐慌。. 衛福部次長王必勝指出,其產生有3大條件,過往案例也少,將與專家討論是否改名,以免污名化米製品。. 衛生福利部今天公布,截至上午10時,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累計通報31人 ...

  4. 2024年4月3日 · 衛福部. 米酵菌酸. 邦克. 列酸. 專家會議.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至今未解衛福部今天邀集台北市政府衛生局食品毒物等專家舉行專家會議會中決議米酵菌酸正式改名為邦克列酸」,避免米製品因受到衝擊衛福部今天共邀請台北市衛生局局長陳彥元新北市衛生局局長陳潤秋食藥署台大副校長張上淳以及食品毒理微生物臨床醫療食品檢驗衛福部食藥署衛福部疾管署農業部農糧署農業部農試所環境部化學署等共同參與專家會議。 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表示會議結論為,關於大家關心的米酵菌酸名稱,會議中,大家都決議要更改,因為翻譯不到位,米字對於日常生活用到米製品很多,產生誤解造成不必要的恐慌討論後決定。

  5. 2024年3月27日 · 至於是什麼毒素大家討論了很多許多專家都認為米酵菌酸可能性高原因是專家們查了文獻國外案例發現病患都有急性肝臟衰竭以及胃腸症狀如噁心嘔吐等病程也類似這些都與粒線體傷害有關而米酵菌酸也會作用在粒線體身上

  6. 2024年3月28日 · 食藥署長吳秀梅指出,米酵菌酸是種罕見毒素,由唐蒼蒲伯克氏菌產生,易在富含脂肪酸的食物中繁殖,特別是椰子和玉米。 1895年,印尼首次爆出與米酵菌酸中毒相關的死亡事件,原因出在民眾食用了tempebongkrek(發酵椰子漿製成的傳統食品);2015年,莫三比克有民眾因飲用栗酒(酵玉米粉飲料),導致中毒;2020年,中國大陸也出現民眾食用酸湯子(玉米發酵食品)而中毒的事件。 食藥署提醒,在攝氏溫度22至33度和中性pH值的環境中,米酵菌酸會迅增殖,不會因洗滌或烹飪而被破壞。 民眾若食用含米酵菌酸的食品,會影響肝臟、腎臟,引起精神不振、頭暈、嗜睡、腹痛、嘔吐等症狀,嚴重時,更可能會危及生命。 因此,民眾切勿食用長期存放於不當環境的澱粉發酵食品。

  7. 2024年3月28日 · 最新報導. 寶林茶室受害者檢出米酵菌酸毒物專家籲列入常規檢驗. 2024.03.28. 22:12. 中時即時 林周義. 大量. 酵菌酸. 楊振昌. 檢出. 常規.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檢出米酵菌酸截至28日下午受害者共累計18人其中2人死亡5人仍在加護病房救治。 (本報資料照)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檢出米酵菌酸,根據衛福部統計,截至今日下午,受害者共累計18人,其中2人死亡、5人仍在加護病房救治。 毒物專家指出,過去大家都認為米酵菌酸會出現在落後地區,但這次卻在台灣檢出,未來政府或許要將此列入常規檢驗項目。 對於檢出米酵菌酸,北榮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不覺得驚訝,原因是這幾天各界已討論過這個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