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1月24日 · 李岳洋律師建議,可以在車上放防水蠟筆,在車禍現場完成做好圖示紀錄,或是手機拍照保存現場證據。 至於造成人員受傷甚至死亡之交通事故,李岳洋律師提醒,這可能涉及刑事案件,建議車主還是不要移動現場,趕快報警等警方來處理才是最正確的方式。 車禍迷思4.出車禍沒擦撞就沒有肇事責任? (X) 最常見的車禍通常是被車撞的交通事故產生財損或是人死傷的狀況。 李岳洋律師表示,現在實務上常發生前面車子在無預警情況下突然緊急煞車,導致後車發生摔車,這種事故就在「沒有碰撞」的情況下發生的,前車會構成所謂的「過失傷害」。

  2. 2017年1月11日 · 根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 43 條第 1 項第 3、4 款規定,駕駛「任意以迫近、驟然變換車道或其他不當方式,迫使他車讓道」及「非遇突發狀況,在行駛途中任意驟然減速、煞車或於車道中暫停」可處新臺幣 6,000 元以上,24,000 元以下罰鍰,並當場禁止其駕駛;另依該條例第 4 項規定,並吊扣該汽車牌照 3 個月。 【看更多】 三星發表電動車電池,充電 20 分鐘可從台北開到墾丁! 比傳統護欄安全,滾動護欄讓失控車輛「滾」回到路上! (內有影片)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關鍵字. 在網路上常常可見,國道上惡意逼車的行車紀錄器影像,惡意逼車的車主甚至進行砸車、踹車門等行為..

  3. 2021年11月24日 · 律師破解常見 5 大迷思 聰明處理事故現場. 2021/11/24 14:56. 新聞連結: https://auto.ltn.com.tw/news/19026/2. 車禍事件頻傳,或許少數駕駛認為這種事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但馬路如虎口還是有可能發生各種不可預料的交通事故除了小心再小心當真的遇到車禍又該怎麼辦呢甚至有些關於車禍事後處理的觀念許多人都還是不太清楚現在就跟著承理法律事務所所長李岳洋律師,一起破解常見車禍 5 大迷思,駕駛們可要好好筆記,別再當冤大頭!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車禍一定要酒測? 不移車會罰款? 律師破解常見 5 大迷思 聰明處理事故現場.

  4. 2017年1月27日 · 女性開車最怕遇到的 10 大狀況! 第一名毫不意外... 2017/01/27 14:00 文/記者蘇銘翰. 網路上俗稱的馬路三寶」,包刮女人老人老女人其中女性占據兩個名額可見許多民眾對於女性開車的不信任而中華民國汽車安全協會曾做過一項統計分別是台灣女性開車最怕 10 大狀況台灣女性開車最容易忽略 10 大危險」。 中華民國汽車安全協會曾做過一項統計,分別是「台灣女性開車最怕 10 大狀況」與「台灣女性開車最容易忽略 10 大危險」。 台灣女性開車最怕 10 大狀況: 1. 天候不佳下行駛,73.5% 2. 遭不名人士攔車,67.2% 3. 他車無預警變換車道,64.6% 4. 經神不濟,62.4% 5. 巷道過窄,61.6% 6. 行駛中突然熄火,55.2% 7.

  5. 2017年1月23日 · 由於地小人稠,加上守法觀念仍有待加強,台灣行人走在路上,往往就像參加障礙賽,會遇到各種關卡 由於地小人稠,加上守法觀念仍有待加強,台灣行人走在路上,往往就像參加障礙賽,會遇到各種關卡,《DailyView 網路溫度計》統計出 10 個行人最怕遇到的狀況,幾乎人人都曾遇到這些狀況。

  6. 2017年6月21日 · 根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二條規定所謂道路交通事故是指車輛動力機械或大眾捷運系統車輛在道路上行駛致有人受傷或死亡或致車輛動力機械大眾捷運系統車輛財物損壞之事故。 但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三條卻寫到,道路指的是:公路、街道、巷弄、廣場、騎樓、走廊或其他供公眾通行之地方。 無論是大賣場停車場,還是住戶地下停車場,都是屬於私人領域,依法確實不能依照交通事故處理辦法來進行相關程序,因此警員也無法強制對方進行酒測。 在私人土地發生車禍,仍能請交警到場採證並到派出所/警局做「紀錄」,並由雙方調解或進行賠償訴訟,或者提供給保險公司佐證。 倘若車上有行車紀錄器畫面,也需保留提供給保險公司,或未來訴訟時做為判定之用。

  7. 2020年6月25日 · 汽車 〉 交通新聞. 謠言終結站》車禍辯稱「完全沒看到」能免肇責? 查核中心解答了. 2020/06/25 09:53 文/即時新聞綜合報導 圖片來源/自由時報資料照. 近日有則傳言在各大通訊軟體流通,該傳言指出,台南女大生年初撞上闖紅燈的阿婆,雖然阿婆闖紅燈,但她的兒子仍堅持索取 36 萬元的賠償,如果要避免想避免賠償,只要做筆錄時,說完全沒有看到對方,就能預防「應注意而未注意」的事項,查核中心對此表示,每個車禍情況不同,會綜合許多客觀情況與證據,不會僅憑駕駛的回答作出判決。 近日網傳做筆錄時,宣稱「完全沒有看到」就能避免「應注意而未注意」的肇責,傳言中心表示該傳言為「錯誤」訊息。 該圖為示意圖,並非傳言所指的車禍個案。 (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