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FB被盜用如何處理 相關

    廣告
  2. 過去一個月已有 超過 1 萬 位使用者造訪過 trendmicro.com

    PC-cillin 2024完整防詐攻略:保護資料/偵測威脅/防範侵入,識破各種詐騙手法,全面防護更安心。 不只防毒,更防詐騙!即時封鎖網路未知威脅,手機/電腦安心網購安心PAY,個資密碼不外洩。

搜尋結果

  1. 2021年4月8日 · 綜合外媒報導,有資訊專家創建一個名為「 Have I been pwned 」的網站,該網站可供用戶查詢是否遭駭客竊取資料;該網站的創建人韓特Tony Hunt表示,他將洩漏的資料添加至該網站,以供用戶查詢自己資料是否有洩漏。 此網站只需用戶輸入電子郵件和電話號碼即可知道個資是否外洩。 其中,以電話號碼來搜尋的方式,用戶必須以國際規格來輸入電話號碼,如台灣為「+886」,即以「8869xxxxxxxx」輸入進行查詢;韓特在推文中補充,這次網站的更新只適用於此次臉書個資外洩,而不包含先前的洩漏。 文章來源: How to check if your info was exposed in the Facebook data leak.

  2. 2021年4月4日 · 網路安全對人們來說一直是個隱憂,有可能在使用社群平台的過程中,個人資料不知不覺的流落到駭客手裡,據外媒披露,臉書(Facebook)傳大規模個資外洩,全球5.33億用戶的個人資料貼在外國論壇上,其中包含73萬台灣用戶,還有消息傳出,連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也在這次的...

  3. 2021年6月28日 · 工商時報 數位編輯. 臉書. 釣魚連結. 臉書示意圖。 圖/freepik. 近日你有收到過朋友透過Facebook Messenger傳來「我不敢相信是你」或是「是你? 」的影片連結嗎? 事實上這是網路釣魚的手法要嘗試取得你的好友清單的手法並可能導致你的Facebook帳號被盜千萬不要輕易嘗試亂點如果你已經不小心中招快來看看解決方法據了解目前在Messenger當中流傳的我不敢相信是你或是是你? 」的影片連結,如果不小心點擊,還不會出現大問題。 問題是在如果你已再度輸入了你的Facebook帳號跟密碼。 這會讓釣魚網站業者可以藉此透過Messenger再度傳送影片連結給你的好友,而因為這些連結因是從好友傳來,更容易讓人上當。

  4. 2022年8月13日 · 科技動態. 密碼、信用卡看光? FB、IG遭爆監控用戶. 2022.08.13. 22:28. 工商時報 數位編輯. 臉書. Instagram. 監控. Meta. 前谷歌工程師指出,用戶從臉書、IG兩款app內部連接到其他網站,Meta就會植入追蹤代碼,監控用戶行動。 圖/美聯社. 前谷歌(Google)工程師克勞斯(Felix Krause)近日出具一份研究報告,指控Meta旗下的社交媒體臉書(Facebook)和Instagram正在「重寫」外部網站,只要用戶從上述2款app內部連接到其他網站,Meta就會植入追蹤代碼,監控用戶行動如連結、密碼、住址,甚至是信用卡號。 克勞斯研發的工具,能夠檢測瀏覽器是否在連接網站時出現額外的代碼。

  5. 2021年11月16日 · 個資法. 吳宜璇. 商標. 盜臉. 陳秋華. 文/陳秋華、吳宜璇 寰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律師. 在網路上分享個人照片已經成為大家生活的一部分但照片被盜用再合成到其他影像的事件也因此層出不窮。 近期發生網路上Youtuber網紅小玉使用「Deepfake技術」將逾百名女性公眾人物的臉部影像合成於影片並販售牟利,女星林依晨也遭母嬰用品業者合成抱嬰兒照片作為銷售商品廣告之用。 此外,亦常見有業者在銷售或提供相同/類似的商品或服務時,刻意使用與其他企業相同或近似的商標,想要藉此搭便車攀附著名事業的商譽,此種行為可以說是盜用企業的臉。 如果發現自己的照片被盜用並合成到其他影像上,或是企業發現商標被盜用時,在法律上可以採取什麼作為? 依現行法律規定,受害者可採取的法律行動包含提起刑事告訴、民事訴訟。

  6. 2023年1月16日 · LINE表示一旦發現帳號疑似被盜用建議盡快連結網路上的客服問題反應表」、完整填寫表單內容客服會在24小時內回覆並提供協助LINE也提醒如果要大幅減少帳號被盜的可能性最好方式就是LINE帳號設定的電話密碼...

  7. 2023年10月19日 · 行動支付綁卡 全面核對手機門號. 2023.10.19. 03:00. 工商時報 戴瑞瑤. 金融詐騙. OTP. 盜刷. 信用卡. 銀行. 「OTP外洩盜刷」成新型信用卡詐騙態樣,最大問題點在於持卡人認為自己騙才將OTP密碼給出去,但銀行與國際卡組織認定是「民眾自己自願給出」,導致持卡人要負擔盜刷款。 銀行主管表示,在10月過後,這類「OTP外洩盜刷」應會相對減少。 主要是先前出現OTP外洩、綁入電子支付盜刷的情況,10月後應會減少許多。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