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7月22日 · 如何防止詐騙? 1、不要隨便提供個人基本資料予他人(如身分證字號、帳號、卡號及密碼)。 2、不要聽從別人指示去操作提款機(ATM轉帳只會把自己帳戶的錢轉出去,不可能把別人的錢轉進來)。 來路不明的電話或手機簡訊,應如何處理?

  2. 2019年4月2日 · 以下幾點提供給學校師長及父母,當發現孩子出現偷竊行為,我們能夠如何處理及應對。 1.「試著」了解孩子行為背後原因 許多父母在發現孩子偷東西的當下通常都大發雷霆,訓斥孩子錯誤行為,有些父母則感到不解與無奈,不理解為何孩子一再出現該行為。

  3. 2021年6月28日 · 如果真的偷了東西,該如何調整觀念? 先釐清孩子偷拿東西的原因,再找出調整的辦法。 例如薰薰很明顯受到媽媽行為影響,即便可能知道不告而取是不對的行為,還是基於自我滿足、自我補償的心理任意拿取爸媽的物品。

    • 祕訣一 、情緒是感情最大的殺手,盛怒之下避免繼續溝通!
    • 秘訣二、換位思考、說出需要!
    • 秘訣三、表達理解、恢復親密接觸

    在情緒激動的時候,是很難體會對方感受的,有時說出傷人的話只是為了出那一口氣卻傷害了彼此的心,對方覺得被攻擊、被指責而變得防衛,也會被激起情緒而刺蝟反擊,因此溝通不應該在情緒點上進行,諮商心理師吳姵瑩建議,雙方在盛怒之下,你們可以先避開、各自冷靜,這是保護自己也保護對方的方法,首先要去意識到自己現在很生氣,但也很重視這段關係,所以必須先轉身離開以避免更激烈的衝突,透口氣,等情緒冷靜後再完成溝通。 這時候雙方都需要先消消氣!閉眼回憶當初你們愛上伴侶的原因,然後想想對伴侶的感謝或欣賞對方的三件事,可以包括他說過令你最感動的話、對方曾做的貼心事、可愛的特質、當初一見鍾情吸引你的地方,或你們在一起做過令你開心的事,再張開眼,回到對方面前,相信開口的第一句話,不再會是刺人的箭,如此才可以找到繼續溝通的方...

    當兩人情緒都不再火爆、氣氛也較和緩時,比較能冷靜討論問題,這時候,需要一方或雙方試著打破僵局,記得談話的動機是加強彼此的關係,而非互相指控,也不需要證明誰對誰錯,要試著去傾聽對方的聲音與立場,溝通過程中也可以提議換位思考,並且也要說出自己真正的需要,可以從小事的化解開始練習。例如這次溝通只處理他沒有依承諾帶孩子去遊樂園玩,而不是「你總是光說不做」這樣無法馬上改進的大方向議題。 【促進雙方說出需要的溝通小技巧】 在吵架平息之後,雙方可以討論出自己的需求,而該如何去滿足另一方的需求呢?根據諮商心理師吳姵瑩建議:這時可以用一個小方法,只需要一個簡潔的指令,像是"體諒"和"尊重",雙方去討論為什麼重要?要怎麼做到?然後把這個簡潔的話寫下來貼在你們彼此會看到的地方,像是衣櫃的門上,梳妝台的鏡子,不斷提...

    吵架後重歸於好有三個步驟:一、傾聽與溝通,二、理解與道歉,三、找出吵架的前因後果、並且讓這次爭吵變成長的機會,最重要的是、不要把另一方的錯誤放在心上、甚至是記仇或翻舊帳,這都是沒必要而且無法增進關係的舉動。試著站在對方的立場,表達理解,並請對方確認解讀是否正確,必要時,也可以提起過去兩人的親密戀愛的感覺、未來的夢想和希望,或是說說當時對方的好、令你心動的地方,說些平常不會說的心裡話,才能重建信任感。 當雙方又重新有了信任基礎,又要如何恢復親密的性生活、重新建立親密關係?其實培養「性」趣前,要先培養戀愛般的情趣,才能回復原來性生活的親密感與滿足,在心理和情感上,其實女人需要說話來建立關係和抒發情緒,當有人了解她的情緒和需要時,自然她會覺得距離拉近而且安全感增加,願意將身體交給先生,當然也要先運...

  4. 2020年8月6日 · 實務上,就曾發生國中生因為這樣而摔斷脊椎,傷及坐骨神經,結果惡作劇的同學法院裁定為「過失傷害罪」,需要負擔損害賠償責任。 法官絕不可能因為加害人說「我是開玩笑的」,就判加害者無罪,加害者也不能辯解說「我不知道會這樣、我 ...

  5. 2020年9月13日 · 看著亮亮很緊張,安撫的和他說:「你不用緊張,老師不會把你給警察,老師想幫忙你怎樣不會媽媽罵,好嗎?」 亮亮聽到我這麼說終於放鬆一點,露出一點點笑容 於是我跟亮亮說:「你平常在幼稚園都最喜歡和大家做什麼啊?

  6. 2021年3月25日 · 溝通是為了達成某些目的,而非一味的情緒宣洩,有效的溝通,包含以下幾個祕訣. 1. 避免指責 。 例如:你怎麼又把房間搞得亂七八糟? 2. 避免貼標籤 。 例如:你就是懶/笨/愛說謊。 3. 罵人不要超過十個字 。 例如:收拾房間(手指著亂的地方)。 比起一直叨念,孩子更可能聽進去。 4. 停頓 。 溝通的時候,不要單方面一直說,對話最好維持五五波的比例,如果大人說了超過七成的話,基本上溝通就有點失衡了。 適時使用停頓,給孩子思考的時間,並鼓勵孩子表達。 5. 詢問孩子意見 。 例如:你闖禍了,打算怎麼處理? 6. 孩子求助再給建議 。 當孩子自己來尋求建議,此時父母給的意見,孩子才會聽進去。 當孩子認為自己不需要協助,父母硬把自己意見塞給孩子,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強迫。 7. 摘要孩子說的話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