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2月9日 · 台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詹佳真指出,使用社群媒體頻率最高的族群是16至24歲的年輕人,研究點出帶給年輕人最多負面影響的是高度使用圖像為主的平台,多少反映這年齡層對身體外貌的不安與焦慮,看到經修圖美化的圖片,更加深負面情緒。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建議,家長可與孩子商量,追蹤他的Instagram或其他社群媒體,但要期待就此控制孩子社交狀況。 當發現社群媒體出現霸凌言詞或不當歧見時,要公開論戰,應在家中找機會與孩子討論。 詹佳真建議,家長應告訴孩子,要過度相信社群媒體圖片呈現的訊息。 網路交友.

  2. IG之所以會讓人上癮,是因為這平臺本身的設計就是利用使用者社會歸屬感的生物性驅動力(biological drive),讓使用者不斷想待在社群中。 此外,由於演算法的設計,IG會不斷地提供使用者可能有興趣的內容;和看電視、玩電玩不同的是,IG幾乎會發出停止的訊號。 因此,IG的使用者只要不斷滑手機就有源源不絕的內容可以看,容易導致使用者在不知不覺中落入毫無節制的狀態,形成前文所提讓使用者沉溺或甚至上癮的演算法設計目的,進而對心理健康造成影響。 然而,每個人的IG使用經驗或多或少都有點不同,使用IG並非絕對就會帶來危害,學界也開始探究這裡面的細微差異。

  3. 2021年8月3日 · 想讓別人心裡覺得『天啊,這傢伙剛發的是什麼東西? 』,或有任何類似的想法。 IG也正著手因應這類「認可」機制所衍生的相關問題,並於7月宣布將擴大試行隱藏按讚數和影片觀看次數等措施,範圍涵蓋澳洲、巴西、加拿大、愛爾蘭、義大利、日本和紐西蘭。 IG負責人莫瑟里說,隱藏按讚數的做法,是為了讓社群網路轉變為「一個比較高壓的環境」。 譚佳表示,「我們大多數都有臉書帳號,但幾乎從沒用過,臉書就是不合我們用。 」即便如此,他們都知道IG和WhatsApp是臉書旗下的服務。 譚佳補充說,「我覺得有點悲哀的是,臉書動態就和IG還有Snapchat上的動態如出一轍,他們就只是一直複製自己現有的內容。 」艾米歐則表示,「臉書就是不夠酷。 我們這個世代就是非常重視品牌,而且對品牌非常熱衷。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4年1月18日 · 網路安全. 在社群媒體「曬」家庭生活照、分享小孩的童言童語已成許多家長的興趣,精神科醫師陳璿丞提醒家長分享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件事,避免洩漏小孩隱私。 以下為第一人稱專訪整理: 我們曾經仔細看過App的使用者條款嗎? 每個人都很容易無償將個人資訊提供給大公司,成年人也許是主動放棄部分隱私換取利益,例如在個人頁面註明真實姓名、上班地點與手機號碼。 小朋友的個人隱私也容易在大人的無心之中流出去。 只要做好簡單的幾個步驟,就可以保護好小朋友。 譬如臉書發文時,只要有跟小孩的合照,或是景點打卡貼文,類似這種 記錄行蹤的文章都要設定「公開」,把臉書貼文的權限範圍縮在家人、親密朋友即可,更要馬上標註自己此時此刻在哪裡玩,隔幾天再分享,回憶一樣美好,還可避免有心人士關注。

  6. MyGoPen.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Cofacts 真的假的. 只要學會了超實用的破解法,再加上查核平臺的幫忙,就不用害怕假訊息的攻擊了,如果還想測試如何辨識FB假訊息 ,也可以看看這篇延伸閱讀: Facebook官方提出10方法,教你如何分辨不實資訊. 參考資料: 真的? 假的! 破解假訊息的數位思辨力|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網站) 防堵假消息可以這樣做! 這5種事實查核工具說真相 (2021-05-27,民視新聞網) 相關小知識. 相關影片. 根據《Verizon Media看見數位行銷力》的市調解析,2020下半年臺灣有將近九成的人擁有智慧型手機,上網率也高達 83.6%。

  7. 2024年3月14日 · 不肖人士於IG發起抽獎占卜送樂高等活動要民眾捐款一八八元至特定社福團體再藉機套取個資包括婦援會伊甸基金會等多家社福團體都成受害者。. 社福團體已向警方報案,避免稍有不慎捐款帳戶遭凍結,影響營運,也提醒民眾注意。. 不少 ...

  8. 以下整理了一些日常生活中可用在判斷訊息/新聞真偽的小撇步,當同學利用搜尋引擎找資料,面對到大量資訊瞬間湧入時,請務必要保持懷疑與獨立思考的態度,當個聰明的小偵探找出事情的真相。 標題是否過於聳動或斷章取義:許多文章常把標題設計得令人覺得震驚、恐懼或是好奇,目的是吸引更多人瀏覽。 例如:「幾十億人口都驚呆了! 」、「古馬雅文明的世界末日預言要來了! 利用文章日期追溯來源:有些不實訊息可能利用過去的文章再加工假造而成,可以利用日期追溯以前有沒有報導過? 是不是近乎相同的內容? 調查作者、文章網站背景:顯示作者名字也代表他為這篇文章負責,若沒有標示出來或者使用匿名/暱稱,這都可能有問題。 也可以查詢該位作者之前的文章、查看網站的背景簡介,來判斷文章的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