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2月21日 · 以下整理律師提供的5大原則,增添對方法律風險和壓力: 不要拍: 法規能夠制裁的空間有限,拒拍私密影像,讓外流風險降到零。 明確表達拒絕意願: 在意識清醒的情況下,明確向對方拒絕拍攝,確保自己的權益。 事後積極蒐證: 遭對方要脅、或在對話中得知對方偷拍自己的影像,記得存證。 提告時申請扣押: 向檢方一併申請扣押電子設備,縮小對方移轉影像的空間。 善用交往協議: 沒有法規保障,自行制定協議、違約金,保護自己。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推薦閱讀:情侶熱戀,為什麼會想拍私密照? 御姊愛3點剖析動機. 為什麼「拒拍」最保險? 當下沒拒絕,日後留後患. 「拒拍」私密影像之所以最保險,不單單是一旦拍攝後,就會有外流風險,執業律師許亞哲表示,當下明確拒絕,在法律上可以獲得更多保障。

  2. 2023年7月10日 · 一、消費詐騙. 這種類型是占最多比例的樣態,詐騙手法跟騙成年人差不多,但青少年對於商品價格的警覺心較低,容易被粗劣的消費網頁或仿冒品吸引上鉤。 劉昱均舉例,如果成年人看到一雙球鞋原價8千元台幣,但這個賣場只賣2千元,就會下意識覺得不對勁,但青少年因為可支配金錢較少,對於所謂商品價差較無概念,就會以為自己「撿到便宜」,通常匯款後就不會收到商品,音訊全無。 除了詐騙買家之外,近來也有一種新興「詐騙賣家」的樣態,因為有些青少年會把自己用不到的二手用品上網拍賣,希望能賺一些零用錢,犯罪集團就盯上這些不熟悉販售平台合約的賣家。

  3. 2018年8月1日 · 2018-08-01. .文 / 吳孟瑤. .出處 / Web only.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字級. 收藏. 分享. 網路交友的使用門檻低且因為匿名不用見面也能隨時聊天等因素被拒絕的感受不會那麼強烈讓許多用戶更勇敢追愛。 《Science Advances科學前瞻觀點)》期刊2018年8月發表的一項研究詳細描述了網路交友的理想等級」,並發現無論男女都傾向跟比自己 高出25%「理想值」 的對象聊天,換句話說, 人們傾向透過網路交友尋找比自己更理想的伴侶 。 雖說網路交友的確無遠弗屆、蘊含許多可能性,但潛藏的危機也不少,像是常聽到的詐騙、感情欺騙、照片與本人不相符等問題,到底想要安全網路交友,可以怎麼做? 選擇國內交友平台 收費其實是保障.

  4. 2020年7月6日 · 每天滑臉書和IG、檢查貼文的讚數,是讓你開心還是更難受?太在意臉書IG的留言反應,容易誘發憂鬱情緒。韓國精神科醫師朴鐘錫,在《以為長大就會好了》分享治療這類病患的心得。

  5. 2009年5月1日 · 網路成癮的原因很複雜,根據調查,「網路交友」居首位,其次為「玩電腦遊戲」、「蒐集資訊」、「網路購物」等,也有青少年目的是為了「觀看色情網站」。. 《康健雜誌》最新調查,有四分之一的高中職生「結交10位以上的網友」,52%受訪者承認「瞞著 ...

  6. 2012年9月1日 · 至於怎麼揭露?怎麼讓對方也願意自我揭露?以減少彼此隱藏的部份,多些了解與溝通。

  7. 2020年9月7日 · 2020-09-07. .文 / 優照護. .出處 / Web only. .圖片來源 / 優照護提供. 字級. 收藏. 分享. 江家這2、3年來一直很苦惱,因為照顧江媽媽的外籍看護老是換人。 原來,失智的江媽媽老是懷疑:女性外籍看護會勾引自己的丈夫,只要看到看護與丈夫稍有接近,就會破口大罵對方「狐狸精」,看護做一陣子受不了了,只好重新找人來接手。 (推薦閱讀: 「去哪裡都好? 」失智症10大警訊,你一定要知道 ) 一般人對失智症的認知,大都以為就是:忘這忘那、認不得家人,或是講話顛三倒四等等。 事實上,失智到了中、重度以後,還會出現妄想、幻覺、失語等現象。 而「妄想」這部分,最常見的就是「被偷」、「被害」、「嫉妒」等類型。 (示意圖。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