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7月3日 · 偷窺,是藉著偷偷窺視他人換衣服、洗澡、上廁所、性行為,或者是相對隱祕行為的畫面,以達到性興奮和性滿足的行為。 一般的偷窺,可以理解為具有高度隱祕性的個人癖好。 有學者認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偷窺應該屬於一般的性需求(我覺得這裡的「某種程度」應該是初始程度),但如果偷窺配合強迫行為,那就厲害了。 此時偶發性偷窺就會發展成慣性偷窺,然後你就得病了,這種病很可能稱為「窺陰症」,是一種性倒錯。 沒錯,就和之前我們談論的戀童癖,屬於同一個理論基礎的精神類病症,不同的是戀童癖不屬於疾病。 窺陰症是一種反覆出現或持續存在的、窺視他人性活動或親暱行為如脫衣,作為自己性興奮的偏愛方式。 其患病率未明,一般為男性,年齡以20歲至40歲居多,是一種性偏好障礙,通常能引發偷看者性興奮和手淫。

  2. 2024年5月28日 · 「告訴你一個祕密別說出去,其實我……」 聽到這句話人類會感覺到親近感,覺得對方「只對自己說出祕密」。 實際上「共享祕密」也被當作是攻陷心儀異性的技巧,在青年雜誌中常常會介紹。 心理學實驗中也有數據,證明確實有一定的效果。 《文章目錄》 本文出自台灣東販《大腦跟你想的不一樣》 不過對於揭露自己的行為,現在有一份從完全不同的觀點所做的有趣研究,就是上個月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由哈佛大學Mitchell 博士等人發表的論文。 研究得知當我們談論自己時,能活化大腦的愉悅迴路。 換句話說,揭露自己是一件很爽快的事情。 一般而言對他人闡述自己的經驗,會連結到知識或智慧的傳授。 這會帶來社會的利益。 或許就是因為這樣,大腦才會在進化過程中,讓「促進自我揭露的神經迴路」得以發育吧。

  3. 2024年5月31日 · 這時候不能用「我考慮看看」、「下次有時間再說」、「我再跟你聯絡」、「我現在很忙」這種模稜兩可的拒絕方式。 若考量對方的心情,感覺模稜兩可、委婉地拒絕比起直接說「沒興趣」,比較不會影響到今後的人際關係。 不過,反過來看,「對方不認為這是拒絕」的可能性很高。 這麼模糊的回答,讓對方覺得「有機會」,說不定就擅自在心裡把你列為會員候選人,之後還會更積極勸你入會。 除此之外,也不能用「這很可疑吧? 」、「而且不是說加入直銷會失去朋友嗎……」這種不清不楚的方式回覆。 直銷的手段不容小覷,要是對方回覆:「那是誤會,所以我才叫你來聽演講。 這樣你就知道那都是道聽塗說了。 」反而瞬間被牽著鼻子走。 真的想拒絕的話,在這裡就要一刀兩斷,用最簡單、最好懂的方式拒絕最好。

  4. 2015年4月23日 · 令人擔憂的是,孩子也可能無意間成為網路霸凌者。有些兒少認為網路上是匿名的,別人查不到他,在這種「去抑制化效應」以及匿名性特質影響下,讓他們容易失去社會控制成為加害者。

  5. 2019年9月10日 · 你得了網路成癮症嗎?. 9問題自我檢測. 網路世界無遠弗屆,現代人的生活更是離不開網路,只要用手指點一點,馬上就能看 新聞、打電玩、上網購物,遠距與親友視訊聊天,無所不能的便利,卻也可能帶來反 效果,讓人足不出戶,甚至沉迷於電玩遊戲 ...

  6. 2024年5月29日 · 面對孩子考試作弊,到底該如何因應? 祕訣1/掌握孩子作弊的動機 孩子在考試中,很清楚知道「被禁止」出現的行為。這種觀念從小學生開始就不斷被灌輸。但是對一些孩子來說,辛勤灌溉的水仍然會溢出學習的田 作弊的行為依然出現。

  7. 4 天前 · 你要先自我揭露,對方才會敞開心房. 打開關係之後,試著聊個人的話題. 本文出自台灣東販《讓你思考翻轉,走向成功的煩惱力》. 這節要討論的煩惱是,總是結交不到親密朋友。. 這也是常見的事例。. 其原因不只有一個,這邊想要以心理學上經常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