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7月6日 · 醫管局 智友站網頁 引用美國精神科學會《診斷及統計手冊》,指出抑鬱症的診斷標準如下。 曾經兩星期差不多大部分時間出現五項或以上的徵狀(必須包括1或2): 1.幾乎對所有活動失去興趣. 2.幾乎每天都感到情緒憂鬱. 3.食慾或體重驟降或驟升,但非刻意減肥或增肥. 4.幾乎每天都失眠或嗜睡. 5.行動或說話比平時遲滯或激動. 6.幾乎每天都感到疲累或失去動力. 7.專注力、思考力或決斷力減退. 8.幾乎每天都覺得自我價值低或有過分的罪疚感. 9.反覆想到死亡、重複出現無特別計劃的自殺意念,甚至曾嘗試自殺或已實行自殺的計劃. 以上徵狀對日常生活造成重大困擾,或對工作、學業、社交或家庭關係等形成重大負面影響。 拆解坊間抑鬱症謬誤.

  2. 2023年11月29日 · 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名譽臨床教授熊思方說以往研究顯示過半精神疾病患者早於14歲前已出現徵狀有焦慮或抑鬱症病史的成人中8成於20歲前已有病徵。 他認為學童自殺只是冰山尖端,社會不應只聚焦尖端,政府必須在底層多做功夫,包括教育、家庭支援及青少年服務等,如有問題應及早介入,亦要克服求助障礙,在各層次入手間接解決問題。 中大心理學系教授梁永亮稱,學童精神病大多屬早期或輕微,較難被察覺,又稱患有過度活躍或自閉症的學童傾向會衍生其他情緒疾病,原因是他們「知道自己不能專注,讀書一定不好,(所以)久不久就會焦慮」。 黃仁龍促增加對家庭支援 中大教授倡提供足夠專業人士. 諮委會主席黃仁龍說,政府當局已很着緊處理近日學童自殺現象,諮委會亦積極提供意見。

  3. 2024年2月2日 · 黃敏信解釋經PHQ-9評估為嚴重抑鬱不等同患有抑鬱症惟反映抑鬱徵狀對生活影響較大並需關注建議他們先找親友傾訴改變生活習慣和做減壓活動若無改善便應向專業人士求助包括輔導員或精神科醫生。 被問及疫情有否加劇港人抑鬱,他說學生復課後追趕學業、經濟低迷等情况難免造成壓力,但有關影響將隨時間減退,認為港人抑鬱本來已趨惡化。 黃敏信建議,政府參考外國設立情緒資源中心,讓企業或學校聯絡索取推廣精神健康的資訊和資源,以及整合政府現有資源加強預防和教育。 對於政府擬於今年在地區康健中心推出精神健康篩查,他認為有助及早察覺有需要者,建議下一步擴至網上篩查,配合支援熱線和網上輔導等配套。 相關字詞﹕ 抑鬱 精神健康 香港心理衛生會. 上 / 下一篇新聞.

  4. 2020年8月17日 · 知多啲:研究:每日飲無糖汽水 糖尿風險增67%. 明報報料熱線﹕ 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明報專訊】不要以為只有小孩子才會專注力不足,成人也可以有專注力的問題。. 首先解釋一下很多精神疾病也可引致專注力的問題最常見的焦慮症抑鬱症 ...

  5. 2021年11月2日 · 徐小曼表示調查中的抑鬱量表反映學生過去一周較常現的抑鬱症狀包括難於專注在要做的事情上」(35.8%)、「為一些以往不受困擾的事而感到煩惱」(29.2%睡得不好」(27.6%)。 調查亦問及學生最貼切形容新學期的情緒,逾三成半人稱感到開心,近三成表示緊張,27.2%受訪學生感到平靜。 徐小曼稱,仍有不少學生保持正面,但新開學不少學校以混合模式上學,不少學生完成實體課後要趕回家繼續網課,學校只有較少時間提供情緒支援予學生;加上開學至今有多宗懷疑學童輕生事件,建議學校宜塑造「求助不是弱者」氛圍,提供空間予受情緒困擾的學生發泄,教師亦可留意學生有否作出吸引他人注意的行為。 相關字詞﹕ 青協 抑鬱 編輯推介. 上 / 下一篇新聞.

  6. 2020年7月30日 · 步驟1:由鼻孔靜靜地吸氣,心裏默數4秒。 步驟2:屏住呼吸,心裏默數7秒。 步驟3:再由嘴巴呼氣,心裏默數8秒,過程中嘴巴會發出嘶嘶聲。 步驟4:重複以上動作4次為1次呼吸練習。 註 :以上方法只供參考,如感到不適應停止,或諮詢家庭醫生。 紓緩情緒 相關資訊: 醫賢心事:體諒自己疫境下的情緒反應. 疑神疑鬼驚中招 新冠亂驗假安心. 周日話題:我們在憂鬱中抗疫. day day防疫 情緒都要唞吓氣. 氣促腰痛 心臟病癌症齊襲? 驚恐症嚇出「周身病」 相關字詞﹕ 呼吸法 478呼吸法 深呼吸 放鬆心情 負面情緒 減壓職業安全健康局 職安局 編輯推介. 上 / 下一篇新聞. 明報報料熱線﹕ 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7. 2020年11月2日 · 健康. 突變暴躁抑鬱 鬧分手?. 伴侶放負 聆聽陪伴拆彈. 【明報專訊】「全港精神健康指數調查2020」委託中大做抽樣電話訪問,結果發現近六成受訪者精神健康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