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3月14日 · 2020-03-14. 怎麼會憂鬱呢? 不要那麼負面了,想想美好的事物,你的人生擁有過那麼多,一定是「不知足」吧! 對於飽受憂鬱病症所苦的人來說這席話聽起來刺耳且充滿偏見。 不同患者當下所面對的困境,絕非一句都是「不知足」所能迎刃而解。 憂鬱是每個人都會擁有的內在情緒,然而當情緒漸漸潰堤時,心中負面壓力與腦中戰役也隨之加重,全身被無形枷鎖緊緊鍊住,彷彿世界的烏雲都壟罩著自己,然而擁有這些情緒是正常的,並非你與他人有所不同,甚至有高低之差。 曾經飽受焦慮與憂鬱情緒困擾的美國動畫師 Hannah Grace ,則藉著短片《Overcomer》剖開自我內心,直視那些那些讓自己身陷情緒低落、悲觀、孤獨、無助,甚至絕望的心情。

  2. 2017年8月16日 · 過去曾受憂鬱症所擾的金凱瑞,在前女友Jenny McCarthey鼓勵下栽進藝術創作領域,然而在2010年時兩人分手後,原本他漸露曙光的生活卻又再度被一片黑暗給壟罩,好在心碎的他得以藉著畫畫、雕塑等藝術創作來療傷,「六年前段時間,我試著要去修補一顆破碎的心,當時紐約正經歷寒冬,我知道 ...

  3. 2018年3月6日 · 2018-03-06. 作家 書刊 專訪 文學. 神清氣爽時閱讀,覺得是平淡溫柔的書寫;沮喪受挫時再翻閱,卻能發現字句間隱藏巨大的力量。 吉本芭娜娜就是這樣一位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作家。 喜愛台灣的她,曾於國際書展期間再度來到台北,LaVie與她相見於世貿中心,看著她豪爽談論寫作的種種,突然發現,或許正是這樣的豁達樂觀,才辦法始終不變地,替憂傷的人在書裡點一盞燈。 若說吉本芭娜娜是位始終如一的作家,應該不為過。 1987年,當時23歲的她,以《廚房》獲得第六屆「海燕」新人獎,轟動日本文壇,就這樣開始創作不輟。 30年來,文章中獨特的溫暖感覺,從未變調。 有些作家在創作生涯中,會不斷挑戰新的文體、風格,或因自身際遇,在某些時期蛻變出新的文字風格。 但她沒有這種決絕的轉變。

    • 在攝影的嬉戲中尋找自由
    • 在虛擬與現實的邊際探尋存在
    • 歡欣的棕色大地之歌

    蒐集是吳美琪的生活,喜愛的閃亮東西與顏色則化為她的攝影作品。在2016年起創作的靜物攝影三部曲《XXY》、《XYX》和《YXX》中,她嬉玩虛實、光影與時間,重塑出虛構的幻象世界。 其實她先學了繪畫,後來才著迷攝影對空間、時間的操縱。搭建起場景、以複合媒材拼貼後再拍攝下來,東西不見,退後了只留畫面,作品就回到攝影本身那最純粹的moment。「我想要解構觀點,破除一些刻板印象和框架,去除每個物件本身的意義後,它們在畫面中都可以是等價、一樣的。」她想透過攝影追尋現實中難獲的自由。 蒐集、重構再拍下,是她嘗試掌控事物的過程,她自《Love Love Love 戀物癖》起拍攝愛戀對象泰勒的身體特寫,2021年的《野餐》個展與攝影書則是這場關係變質、別離後的幻想野餐,手與腿的局部影像被肢解,感情不再,只...

    多田圭佑在年少時代對電玩遊戲、網路、塑膠模型充滿熱情。大學時他嘗試過各色媒材,也曾在雕塑家工作室協助打造主題遊樂園的遊樂設備、廣告布景、電影道具等。 那為何仍選擇投身繪畫?「對我來說,繪畫是一種非常模糊的媒介,它既是一個實質存在的實體,又能是個非無質性的圖像。繪畫這種雙重性存在的形式,非常適合我創作的理念。」他在虛擬世界中體驗到的「真實」成為《trace》系列的靈感,「這種『真實感』來自表面紋理、重力和材料成分的組合,這與電影場景製作的過程,同時使用逼真的電腦特效(CGI)和實際特效,有很多共同之處。它們不是現實的替代品,某些方面可能有些缺陷,其他則可能誇大。」創作《trace》系列便是為了捕捉這一現象,其中便應用了3D建模的可複製性。 這次參加台北當代,多田圭佑將帶來《trace/dime...

    Bianca Nemelc成長於美國紐約,身上流淌源自加勒比海多明尼加、南美洲蘇利南和亞洲印尼的血液,家族史仿若移民史詩。人的背景可以如此歧異複雜,構成了深淺不一的膚色色譜,不只有「黑」能形容,因此她說自己肌膚為棕色,並將此揮灑為畫中豐饒的棕色女性軀體。 兒時,她的祖母熱衷口述故事與文化。記錄下這些成為創作原點,她自然而然拿起畫筆自學繪畫,是對家族的敬意,也是她表達的語言,「我總以新鮮眼光來處理我的創作,像孩子一樣透過色彩和想像,去認識還不了解的地方,同時我心中也在創造。」筆下繽紛歡愉的熱帶地景是Bianca對於先祖故土的追尋,家族與歷史的敘事也啟發她對自然的興趣,「雖然我一直生活在城市中,但兒時就住在哈德遜河邊,這是我許多成長回憶的背景。」 水的元素成為她與自然聯繫的象徵,反覆出現畫中。2...

  4. 2019年5月2日 · 「真實心情餐」以五種色系分別象徵五種不快樂、不在乎到極度興奮的心情,當你極度生氣的時候,可以選擇紅色包裝的暴怒餐(Pissed Meal);傷心難過到很鬱卒的時刻,可以來上一份藍色憂鬱餐(Blue Meal);感到有些苦惱時,則來一份綠色包裝的惱羞沮喪餐(Salty Meal);就像是行屍走肉般,對任何事物都不感興趣時,灰黑色包裝的DGAF不在 乎套餐則最適合你;至於心情好到破表,逢人就想大喊「我好興奮」情緒的朋友,則紫色包裝的YAAAS極樂套餐供你食用。 目前「真實心情餐」僅在美國限定地區販售,而與快樂分享餐不同,此套餐並不會任何玩具,內容物則是「加大版華堡搭配薯條」。 This video is private. Watch on. Text:Ian Liu.

  5. 2016年11月9日 · 一提到龜毛,大家印象中第一個浮現出來的舉動就是每個東西都要排放整齊,或是將物品嚴謹的分類,身為處女座的編輯當然也這種症狀,因此一看到美國視覺藝術家Adam Hillman的IG後,瞬間有種得到救贖的感覺。 我們就一起來看看Adam Hillman的創作到底有多大快人心吧! 看到藝術家Adam Hillman的作品就可以知道,年僅21歲的他非常著迷於「美學的秩序」,因為他的作品幾乎都是排列整齊的居家物品。 在開始這種看起來超紓壓藝術創作的之前,Adam也是傳統藝術的一員,平時畫一些抽象畫等等,也得了一些獎項,不過在智慧型手機普及之後,Adam了新想法,他開始構思該如何把藝術和網路結合。 Adam會強迫自己使用一些成本不高的素材,讓它們變得有趣、吸引人。

  6. 2015年3月10日 · 草間彌生1929年誕於日本長野縣松本市,從小患精神官能症,放蕩父親與嚴厲母親共築的家庭迫使她從創作中得到慰藉,早期作品裡時常出現類似細胞果核等幽暗意象。 她在二戰後如願開始習藝,然而當時保守的日本膠彩畫卻無法滿足她對藝術的龐大飢渴,之後便放棄在充斥沙文主義的日本畫壇謀求生路,1957年隻身前往紐約,正式敞開不凡的創作生涯。 在國際藝壇裡,提及以圓點為作品主軸的當代藝術家,草間彌生絕對居於首位。 年幼時期備受幻覺所苦,某一次桌布斑點竟在長久凝視下逐漸滿溢四周,將她包圍,自此這簡單的元素即成為其最具代表性的標識。 對她而言,執著於讓畫面反覆以圓形堆疊,是消解自身的一種手段。 她創造的不是形象,而是一種世界觀;其中沒有秩序與對錯,但憑無限累積的單點淹沒感官,淹沒現實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