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黃偉哲市長也親臨現場強調腎臟是身體的重要器官,但常常被忽視,提醒市民朋友們多留意,如有泡泡尿、水腫、高血壓、貧血、疲倦等腎臟病症狀,應盡快就醫。

  2. 1.泡疹性咽峽炎:由A型克沙奇病毒引起。 特徵為突發性發燒、嘔吐及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病程為4至6天。 病例多數輕微無併發症,少數併發無菌性腦膜炎。 2.手足口病:由A型克沙奇病毒及腸病毒71型引起,特徵為發燒及身體出現小水泡,主要分布於口腔黏膜及舌頭,其次為軟顎、牙齦和嘴唇,四肢則是手掌及腳掌、手指及腳趾。 常因口腔潰瘍而無法進食,病程為7-10天。 3.嬰兒急性心肌炎及成人心包膜炎:由B型克沙奇病毒引起,特徵為突發性呼吸困難、蒼白、發紺、嘔吐。 開始可能誤以為肺炎,接著會又明顯心跳過速,快速演變成心衰竭、休克、甚至死亡,存活孩子會復原得很快。 4.流行性肌肋痛:由B型克沙奇病毒引起,特徵為胸部突發陣發性疼痛且持續數分鐘到數小時,合併發燒、頭痛及短暫噁心、嘔吐和腹瀉,病程約1週。

  3. 一、 第一期(一般感染):症狀發燒、口腔潰瘍,手足與臀部的丘疹或水泡,大部分兒童感染時最常見症狀,症狀治療為主,如退燒、止痛、預防與治療脫水。. 二、 第二期 (腦脊髓炎) : 病毒侵犯中樞神經系統,患者出現典型重症前兆症狀為高燒、昏睡、嘔吐 ...

  4. 答:代謝症候群是指與慢性疾病有關的危險因子集聚ㄧ起因而增加罹患慢性疾病的危險性,這些危險因子包含血壓大於130/85 mmHg、空腹血糖值大於100mg/dl、三酸甘油脂大於等於150mg/dl、腰圍男生大於90公分,女生大於80公分、高密度脂蛋白男生小於40mg

    • 診斷工具
    • 流行病學
    • 傳染途徑
    • 臨床症狀
    • 預防方法

    1.皮膚結核菌素測驗(TST): 結核菌素是萃取自結核菌的蛋白質,目前我國使用丹麥製PPD RT23 withTween 80,劑量2 tuberculin unit (TU)/0.1 mL。TST係以一定量之結核菌素在受測試者左前手臂內側進行皮內注射,注射點針孔極小,無需敷藥或覆蓋紗布,注射後即可正常活動,其後必須於48至72小時內由專業人員記錄反應;TST促發過敏性休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少數人在注射部位會產生輕微紅腫或潰瘍,這是免疫反應的現象,類此輕微反應通常毋須治療,只要保持清潔乾燥即可;極少數的人在接種後產生皮疹、搔癢、紅腫或起水泡情形。 TST判讀方法為量測反應硬結橫徑大小,10mm以上為陽性;未曾接種卡介苗,或是有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感染、惡性疾病、器官移植或其他免疫功能不全疾病(包...

    結核病目前仍普遍存在於全世界,以發生率而言,男性比女性高,老年人比年輕人高,社會階層低的比社會階層高的高。臺灣20歲以上成年人在1993年的X光診斷肺結核盛行率為0.65%,依據2002年健保結核病就醫資料推估,20歲以上人口結核病盛行率為0.11%,近年盛行率確實有逐漸下降的趨勢,且已低於世界衛生組織結核病達到控制的標準(20歲以上人口盛行率0.14%)。一般而言,在盛行率低的已開發國家,如歐美各國,其結核病的發生大部分是內因性的(endogenous),即由舊的纖維化或鈣化病灶再活化而來;反之,在盛行率高的地區則由外在的感染而來。根據研究報告顯示,和一個開放性(傳染性)肺結核病人親密接觸的家人,大約有30%的機率會受到感染。初感染之後,一般人終其一生體內結核菌再度活化而發病(reacti...

    傳染窩:主要以人對人的傳染為主,少數地區有因喝了未經消毒的病牛的牛奶而得病,但目前已很少見。 傳染方式:結核病的傳染方式過去曾有飛沬傳染(Droplet)、塵埃(Dust)、及飛沫核(Droplet nuclei)傳染等學說,而以飛沫核傳染論最為人所接受。帶菌的結核病患者常在吐痰或藉在公共場所講話、咳嗽、唱歌或大笑時產生的飛沫排出結核菌。這些飛沫在塵埃中,乾燥後飛沫殘核飛揚飄浮在空中,直徑小於5 μ的飛沫殘核便可經由呼吸道到達正常的肺胞,造成感染。近年來常常使用空氣傳染(Air-born infection)一詞,強調即使離開感染源甚遠,也可能受到感染,不能掉以輕心。然而結核病感染的另一特徵是感染很難發生,因為結核菌很不容易到達肺的末梢部位。流行感冒或麻疹病毒一旦附著在呼吸道上皮就會發生感染...

    結核病的臨床表現千變萬化,初發病時往往沒有明顯或特異性的症狀,且症狀過程緩慢,時好時壞,甚至於侵犯之器官不限於肺部,如淋巴結、腦膜、胸膜、腎臟、骨骼、皮膚、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使診斷更加困難;在臺灣比較常見的肺外結核是淋巴結核及骨結核,其次為結核性腦膜炎,但肺外結核的發生率遠比肺結核來得低。在初感染時,大約95%的人會因自身的免疫力而未發病(即潛伏結核感染),但會有終身再活化(Reactivation)的潛在危險,只有5%的人在初感染後結核菌會經由血行或淋巴液之散播造成肺內或肺外結核(如:結核性腦膜炎)。經過初感染而未發病的人,日後也可能因外在再感染(Exogenous reinfection)而發病臨床上病人常見的症狀有咳嗽、胸痛、體重減輕、倦怠、食慾不振,發燒、咳血等。唯這些症狀在其他慢...

    (一)教導民眾認識疾病之傳染方式、防治方法,以便能早期診斷與治療。 (二)改善居住環境,避免過度擁擠,以減少疾病傳染機會。 (三)普及醫療資源,充實醫療設備,以方便病人,接觸者及疑似患者之檢查、治療或住院。 (四)加強病人之追蹤管理,做家庭訪視,以直接監督病人服藥,並安排複查,接觸者檢查及預防接種。 (五)卡介苗的接種 接種卡介苗之目的係在人體尚未受到第一次自然感染前,先用疫苗造成人工感染,使人體免疫系統認識結核菌抗原,以避免有害的結核菌在初次自然感染時引發進行性初發性結核病(progressive primary tuberculosis),目前我國卡介苗接種的政策是: 1.若無接種禁忌症的嬰幼兒宜於出生滿5-8個月接種,至遲1歲前完成。 2.長住高發生率地區或即將前往結核病高盛行國家之嬰...

  5. 子的頂端大多有小水泡,口腔也會有潰瘍,腸病毒A71 型引起的疹 子則較為細小,如針頭大小紅點般,有時不易察覺。 疱疹性咽峽炎

  6. health.tainan.gov.tw › warehouse › 694F4345-4D8C-4FBF-A12A-BA腸道傳染病介紹

    病初期可由血液中分離出病菌,1 週後可由尿液及糞便中分離之。 潛伏期:1 至10 天。 傳染方式:食入受汙染的食物、水,性行為(國外)。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