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9月19日 · 拒絕別人又會怎麼樣呢? 對於很多人來說,說「不」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起碼對我是這樣。 從小受到的家庭教育給了我這樣一種錯覺,好像說「不」本身,對別人就是一種傷害。 所以,我從來都對如何恰當地說「不」非常感興趣,也很佩服那些始終忠於自己的內心且勇敢說「不」的人。 圖片來源:pixabay/作者:dadaworks. 相信在這個「好人」文化深入骨髓的社會中,很多人都感同身受。 雖然我們並不知道所謂「好人」的確切定義,但是我們有種感覺就是,似乎好人對別人的要求和期望從不說「不」,因為我們習慣了取悅別人,拒絕就意味著傷害。 一份研究表明,愛取悅他人的人易向潛在的社交壓力屈服。

    • 方法一:專注於重要的問題
    • 方法二:細分問題
    • 方法三:改變原來的問題
    • 方法四:運用「為什麼」的技巧

    如果你認為每一件事都很重要,結果會變成沒有一件事是重要的。就像我們想同時完成多個目標,結果往往一個目標也達不成。有一位老師為了具體證明選定一個目標的重要,叫一名學生上台,雙手各拿一支粉筆,命他同時在黑板上,右手畫方,左手畫圓,結果學生畫得一團糟。 追逐兩兔,不如追一兔。一個人同時有兩個目標的話,到頭來一事無成,世界上成功的人物,都是針對一個目標咬住不放的人。他們一輩子只專心做一件事,豈有不成之理? 假如我們不能專注於最值得解決的重要問題,我們很可能解決了一個不重要或是錯誤的問題。這樣一來,非但重要的問題沒解決,反而因為處理錯誤的問題而製造出新的難題。專注於重要問題,就好比射擊時要瞄準槍的準星一樣,失之毫釐,差之千里,一定得慎重其事。

    軍人設法把敵軍切割成若干小部分,然後集中兵力予以各個擊破,以贏得戰爭;編輯知道把一本書細分章與節,並在節中加入許多小標題,以使讀者便於理解。 那麼,要把問題明確化,就得縮小問題的範圍;而縮小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細分問題了。 任何東西都可細分,以電話為例,可細分為:電話的顏色、形狀、構造、功能、材料等等。任何問題亦可細分,以「如何防止小偷?」為例,可細分為:社區的警衛、門鎖、警鈴、守望相助、機動警網巡邏等等。發明家凱特琳(Charles F. Kettering)曾說:「研究就是要把問題細分化,因而可能發現其中很多已知的,再去專心解決那些未知的。」這一段話對細分問題的重要性,做了最好的說明。

    先說一則實例。有一部載滿水果的手推車停在樓梯口,某甲要把水果抬上樓梯,由於一個人的力氣不足,想找一個人來幫忙,湊巧某乙路過,某甲上前請某乙幫忙。某乙問某甲:「你有什麼困難呢?」某甲問道:「我想把一車的水果弄上樓梯,一個人抬不動,所以想請你幫忙。」某乙指著不遠處的電梯說:「你為什麼不用旁邊的電梯把水果搬上樓呢?」某甲聽了,不禁啞然失笑。他並非笨蛋,竟然沒想到附近有電梯可利用。他被「如何把水果弄上樓梯」的問題框死了,如今某乙把他的問題改變為「如何把水果搬到樓上」之後,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改變問題會使問題更明確、更清楚。名經濟學家傅利曼(Milton Friedman)碰見別人問他問題時,總喜歡改一下別人的問題,經他改變問題後,答案自動就浮現了。原來,傅利曼用「改變問題」來回答問題。

    被稱為台灣「經營之神」的企業家王永慶「追根究柢」的經營理念,就是用一連串的「為什麼」來追問部屬,一直問到水落石出,清清楚楚,才肯罷休。「為什麼」將使問題簡單化、明確化、重要化。舉個實例來說明,假定某人想要更有錢,於是產生「我要如何才能更有錢?」的問題。 先用第一個「為什麼」追問。為什麼你想更有錢?假定那人答道:「我為了積蓄更多的錢,以便能提早退休。」原來他想要更有錢,是為了能提早退休。於是,「我要如何才能有錢?」變成「我要如何才能提早退休?」 再用第二個「為什麼」追問。為什麼你想要提早退休?假定他答道:「我提早退休後,才能到各地旅行。因為環遊世界是我一生的願望。」原來他提早退休,是為了環遊世界。於是,「要如何才能提早退休?」變成「我要如何才能環遊世界?」 透過「為什麼」的追問後得知,「想更有...

  2. 2023年11月20日 · 律師我不知道今天主辦單位為什麼要邀請你來演講因為社會和諧是很重要的像是父母子女不就是應該要談談如何促進彼此的關係結果你都在教我們怎麼計算扶養費怎麼爭取繼承的權利為自己拿到最大利益這樣的演講對於社會有什麼幫助呢? 當時,也不知道為什麼,我突然想講講我自己的故事,故事中的主角,就是我跟我爸爸。 「你們現在看到台上的呂律師,大概就是能言善道,一天到晚在教人家怎麼在法律上找到救贖自己的方法。 可是,小時候的我,連自己都保護不了,因為我沒辦法設立界線。 爸爸從小就只會要求我,要我品學兼優,他特別重視成績,我為了討好他,所以不斷的透過各種方法,讓我自己『看起來』優秀。 他從來就不會打我,但是 從他對哥哥的態度裡,我就知道,如果我不想辦法滿足他的期望,我就會被他拋棄。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19年8月28日 · 很多人之所以沒辦法順利的進行溝通,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察覺自己呈現了什麼樣的溝通姿態。 這是任何技巧都無法修正的問題即使他們學會了肯定對方讚美對方或是任何看似處於低位的方式都無法改變對方感覺到的高高在上」。 信念:相信一件事,需要的是體驗. 除了「心態」之外,「信念」則是另一個常見的原因。 「信念」的形成與影響,遠比心態來得更深遠。 當人們知道自己看待一段關係的態度是如何之後,只要有意願,通常都能夠在短時間內修正這個狀態。 但當問題出在信念而非心態時,不僅更難察覺,也需要更多的時間來調整。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解釋「信念」是什麼的話,那就是「人所相信的」。 只要一個人相信一件事,那麼這件事就會成為這個人的信念。 而要相信一件事,需要的是體驗──曾經發生過的事,及它的結果,就是體驗。

  5. 2024年4月10日 · 然而,這時候也開始有「雜音」出現,越來越多人指控他曾經性侵害與性騷擾,警方終於開始介入調查,經過確認後,至少有 500 位受害者,年紀從 5 歲到 75 歲都有,非常多受害者是未成年,這些人,幾乎都是弱勢,有教養院裡少女、精神耗弱病人

  6. 2020年3月3日 · 心理師的3個秘方找回對方理智的認知腦」 作者 時報出版 發表時間 2020-03-03 09:30.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Mimzy. 分享. [bs-quote quote=”對付難搞的人就找出對方真正的需求。 ” style=”default” align=”center”] [/bs-quote] 黃先生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黃先生是一位大學教授,大家都以為當教授很風光、很自由、不用打卡、沒有上下班時間,更沒有主管盯著你、還有一間個人辦公室,以及無數學生可以使喚。 「沒有上下班時間,不見得是好事。 我覺得我醒著的每一刻都在上班,沒有一個下班時間做為區隔,告訴我要放下工作休息了。

  7. 2024年3月18日 · 資安業者趨勢科技發現一種名為LINE 輔助認證的詐騙手法正在社群平台擴散詐騙集團假冒親友社群帳號傳送釣魚訊息誘騙點進假網站並輸入個人資訊讓民眾防不勝防趨勢科技發布新聞稿說明,「 LINE 輔助認證詐騙手法過去就曾流竄在網路上近期大量民眾再次發現收到類似詐騙訊息駭客會偽裝成社群上的親朋好友聲稱需要幫助進行 LINE 帳號的輔助認證進而提供偽造連結。 趨勢科技指出,民眾一旦在偽造網站內輸入個人資訊,帳號就會被駭客集團盜用。 假網站不只需要輸入電話號碼,還需要輸入帳號密碼跟 OTP 驗證碼(又稱為一次性密碼),如果民眾不小心落入這樣的實名認證詐騙陷阱、輸入電話號碼和 OTP 驗證碼,可能發生帳號被盜用、存款被盜領、遭冒名申辦帳號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