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前陣子受邀一個演講,和幾位國內削骨權威聊天,大家都提到一個觀念,其實削骨不是削越多越好,而是怎麼削得順、削得自然,因為削骨的工具 ( Reciprocating Saw and Oscillating Saw )是直的、是的,如果不小心或沒經驗,往往會使下顎骨角一大塊被切

  2. 前幾天有個男生和媽媽來找我,男孩主要是覺得下顎突出不好看,媽媽在旁邊一臉無奈,說她在網路上查過戽斗需要做正顎的案例,下面的牙齒都在上排前面,造成牙齒碰不到,男孩明明牙齒咬得到不是戽斗,但怎麼說小孩就是聽不進去。媽媽為此帶男孩去看

  3. 18 到 35 歲是 最常 接受正顎手術的年紀, 這個年紀的族群一般皮膚彈性都不錯,只要不要 菸酒 及 日夜顛倒 或 熬夜,大部份都不會有術後皮膚鬆弛的問題,甚至我常聽到 病人或 父母告訴我,覺得正顎之後變年輕了,以前我不懂為什麼,明明就是做骨頭的手術,皮膚怎麼會看起來年輕?

  4. 2013年10月5日 · 有一個是50多歲的神父,他和上帝禱告希望有生之年可以做正顎手術改善他咬合及戽斗的問題,手術前他也希望陳昱瑞醫師可以和他一起禱告 (陳醫師也是虔誠的基督徒),手術很順利,神父後來去北京傳教,一年後我又碰到他,他希望我把他的故事寫出來,鼓勵更多人。

  5. IMF ( Inter-maxillary fixation ),曾經是許多顱顏手術患者的夢靨指的是手術之後將上下顎骨一般是用鐵絲將上下排牙齒綁死固定在一起目的是讓上下顎骨癒合進食及口腔清潔變得困難說話也不清楚經過四到六週再將鐵絲鬆開這時關節僵硬需要張嘴練習。 以前多用在顱顏外傷骨折及正顎手術,但隨著固定技術及材料 (骨釘骨板)的進步,現在正顎手術幾乎都不需要再經個這個艱辛的過程。

  6. 現代醫學大多是由歐美開始進步,再傳到亞洲,早期台灣的醫師,也多會選擇歐美作為進修的地方,所以包括我在內的許多台灣醫師,多會覺得歐美比我們先進許多。在長庚 Training時常有機會出國開會進修,記得第一次到美國開會,好像劉姥姥進大觀園,覺得什麼都新鮮,什麼都想學。

  7. 在解釋正顎手術之後決定接受手術改善顏面歪斜的問題,手術前她的醫師 特別拜託我小心鼻子的狀況 手術設計上,除了上下顎骨移動,也利用下巴手術及削骨使左右臉更對稱 前幾天她回診,我問她滿意嗎?她說很喜歡目前的樣子,更重要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