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情緒行為障礙 使用適當策略 落實有效教學(110年9月17日) 文/洪儷瑜(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教授) 王姓教師是普通班導師,班上有個特教學生上課易分心,常出現干擾行為,使另外三個比較調皮的學生受到影響,四人起鬨導致教師很難控制上課秩序,經常造成混亂,影響教學進度。有時甚至 ...

  2. 情緒行為障礙 學生情緒暴走 怎麼辦? (109年11月20日) 文/洪儷瑜(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教授、師培學院院長) 今年有媒體報導,某校班級內情緒障礙學生會攻擊教師和同學,所以,班上一名家長攜帶電擊棒到教室,想制止這名情緒障礙學生。

  3. 2021年11月24日 · 國語日報. 公民素養. 最愛健康日. 皮膚好癢 應搽類固醇藥膏? 文/陳詩婷(營養師)諮詢/陳盈如(家醫科醫師)圖/楊章君 (2021/11/24) 小朋友皮膚發生狀況時,醫師有時會開類固醇藥膏,但有些家長會對類固醇的副作用感到特別擔心,為什麼呢? Q.什麼是類固醇? A.一般我們說的類固醇藥物,是指糖皮質類固醇。 糖皮質類固醇是由身體的腎上腺皮質分泌,主要作用與能量代謝、血壓調整、電解質平衡有關。 此外,糖皮質類固醇可以抑制體內發炎物質合成與釋放,保護我們在壓力或對抗疾病過程中不受傷害。 科學家看到糖皮質類固醇強大的「抗發炎」及「免疫抑制」作用,合成人工類固醇,用來治療一些身體不當發炎及不當的免疫反應。 Q.類固醇用久會有副作用?

  4. 二、正向行為支持. 找到前因當孩子出現問題行為如哭鬧與其壓抑打罵不如先了解產生此行為的原因如身體不舒服),將前因消除後行為自然消除。 採取行為:教導孩子遇到外在刺激(例如被同學罵)時,練習使用正向的方式回應(離開現場、告訴師長),取代原有的問題行為(如打人)。 增強後果:在家中和教室的情境,善用增強(如集點、給讚美),鼓勵孩子的正向行為(如完成功課、收拾玩具),提高孩子做出好表現的動機。 改變環境:有時會讓孩子產生情緒或行為上的問題,可能是環境的因素(如嘈雜有壓力),可以透過轉換情境、建立溫馨的學習環境幫助他穩定情緒,減少問題行為的產生。 三、預防機制. 輔導教育:在平時與孩子互動的過程中,透過個別諮商或團體輔導活動,提早發現他們所面臨的問題,協助他們找出解決方法。

  5. 推展具體策略. 本文一開始提到媽媽教導孩子打玩偶以控制情緒無效的原因是媽媽未了解孩子打人的原因與功能沒處理引起他情緒的因素此外打玩偶的行為是否被教師和同儕接受再者打玩偶的方式可能會增強攻擊行為同學也可能會模仿因此建議親師合作共同了解泛自閉症兒童打人的原因與功能這就是用愛理解」。 例如不喜歡同學經過碰撞或逗留在他的坐位旁邊打人是為了要他們離開。 了解後,就能調整他的坐位到遠離教室出口和人來人往的通道,請同學儘量不要經過、碰撞或逗留,指導同學與他相處的適當方式(這是「預防」策略);親師共同教導他以口語告知替代打人(這是「教導」策略)。

  6. 2021年6月11日 · 傷口結痂癢得要命好想抓一抓你知道又摳又抓可能讓細菌入侵傷口造成感染嗎? 健康「亮紅燈」! 在身體發出警訊之前,你知道該怎麼預防嗎?當症狀出現時,又該如何辨別病症、緊急處理,避免惡化呢? 眼睛看起來紅紅的、滿布血絲,難道就是 ...

  7. 職能治療師需先評估孩子的各種能力,確定成因,才能設計出治療孩子的訓練活動。. 由於兒童可從遊戲的動作和跌倒時的感覺經驗,學習如何維持平衡,例如:被撞,向外跨一步就能防止跌倒,因此,如果是感覺統合有問題,在臨床上,職能治療師會在安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