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4年3月27日 · 最近德國科學家就深入研究獨特體味的實際化學成分首次比較青少年teenager和嬰兒baby的體味化學成分找出為什麼嬰幼兒聞起來像盛開的花朵青少年聞起來卻像出汗的山羊。 研究聚集 18 位 0~3 歲的嬰幼兒與18 位 14~18 歲的青少年,請他們換上處理好的棉 T ,腋下再墊一層棉墊,除此之外,研究開始前 48 小時不吃辛辣物、使用無香氣沐浴產品,嚴格遵照衛生與飲食後,睡了一覺。 之後團隊用多種方法分析腋下棉墊,包括氣相層析質譜法(GC-MS)和氣相層析嗅覺儀(GC-O),根據這些資料,研究人員將體味分解為 42 種不同的氣味活性化合物。 最終團隊 發現一些關鍵的定量差異,或許是青少年變臭的原因。

  3. 科技新報 (TechNews)成立於 2013 年下半年,是專注於資訊科技、能源、半導體、行動運算、網際網路、醫療、生物科技等涵蓋各種產業與新科技的網路媒體,希望能給予對資訊科技有需求的讀者一個廣泛且有觀點與特色的文章為目標。

  4. 2021年7月15日 · 關鍵字: 全球暖化 , 濕度 , 熱浪 , 熱適應. Post navigation. ← 美國參議院一致通過立法,禁止所有來自中國新疆的產品 哈伯望遠鏡準備恢復健康,NASA 工程師們即將切換備用單元 →. 這幾年夏天愈來愈不適合人居,不只氣溫愈來愈高,濕氣也愈來愈,皮膚總是黏黏的,連空氣都變沉重,呼吸不順暢。 這種生理感覺有科學根據,科學家說,感覺窒息的禍首是水蒸氣。 高溫已夠讓人受不了,如果在悶熱的天氣外出活動,不需多久就開始感到疲倦和呆滯,科學家說,原因是高溫下身體必須努力工作以保持涼爽,額外的勞...

  5. 2020年7月30日 · Post navigation. ← 聯發科危險? 高通與華為達成 5G 專利協議 四大科技巨頭 FAAG 財報將同步出爐,市場料劇烈波動 →. 狐臭不是絕症,但味道濃起來總是容易被旁人投以異樣眼光。 我們知道狐臭的產生跟腋下細菌有關現在科學家進一步發現引起狐臭刺鼻味道的最關鍵 BO 酶,也許未來狐臭治療能更有機會對症下藥。 每個人皆有體味,只是濃淡程度不同,體味的產生與人體分布於腋下、陰部、肛門、乳頭、肚臍周圍的大汗腺(又稱頂漿腺)有關,原...

    • 只有自己聞得到
    • 症狀出現前 可以感覺到
    • 首次好發於 15~30 歲
    • 生理食鹽水能減緩
    • 嗅覺很重要 但常被忽略
    • 比對美國人資料
    • 15 人當中就有 1 人
    • 和瑞典結果有點像
    • 還有很多待解謎團
    • 希望大家能注意到

    有些人會突然聞到一股臭味,有的人聞到的味道是臭掉的牛奶,也有人說他聞到的味道像燒塑膠、糞水味、菸味或濃烈的化學藥品味。 理論上這些味道具體到應該能循著味道找到發臭的源頭,但這些人可能怎麼找都找不到異味是從哪冒出來的,如果身邊還有其他人在,對方還會質疑說他沒有聞到。 這現象叫「幽靈嗅」(醫學專有名詞為「phantosmia」,意思是 phantom smell),指的是病患經歷嗅覺幻影,就像遇到幽靈一樣想找也找不到在哪。

    目前,大家對於「幽靈嗅」了解不多,只有在臨床觀察到這個現象。 根據「幽靈嗅」患者的現身說法,這個症狀第一次出現時會維持幾分鐘,接著這種症狀會頻繁發生,有的人可能每月、每週或一天一次,為期一年之久。也有患者表示,他們能在「幽靈嗅」症狀出現之前察覺。 ▲ 大家每天都會呼吸、聞環境中的味道,除非突然冒出一股濃烈的氣味,不然時常忽略了嗅覺。(Source:Flickr/mmntzCC BY 2.0)

    綜合目前觀察到的現象,第一次「幽靈嗅」症狀好發於 15~30 歲,女性患者比例較高,最常見的「幽靈嗅」是菸味或燒東西的味道。 「幽靈嗅」的發生率介於 0.8%~25%,包含憂鬱症、偏頭痛、癲癇、精神分裂症患者都有,但本身嗅覺已有問題的人,「幽靈嗅」發生率越高。

    如果要改善「幽靈嗅」症狀,有些患者只要在鼻腔內注射生理食鹽水即可減輕,也有些患者會服用神經系統疾病的藥物。在特殊情況下,也有患者選擇切除嗅球(olfactory bulb),但這會導致患者終生失去嗅覺。

    美國國家耳聾和其他傳播障礙研究所(NIDCD)的代理主任庫伯(Judith A. Cooper)指出,人們常常忽略嗅覺問題,但嗅覺很重要,會影響一個人的食欲、對食物的偏好,以及是否能聞到像發生火災、瓦斯外洩、食物腐敗等的危險警訊。 ▲ 最近一項調查發現,40 歲以上的美國人當中,每 15 人就有 1 人出現「幽靈嗅」症狀。(Source:Unsplash)

    為了要解開「幽靈嗅」的謎題,NIDCD 的研究人員決定要比對美國國民健康與營養檢驗調查(NHANES)的資料。在 2011~2014 年間有超過 7,300 名 40 歲以上美國人回答過「你是否曾經在什麼都沒有的地方,聞過一股令人討厭、很糟或燒東西的味道?」這個問題,研究人員再比對這題的答案和年齡、性別、教育程度、種族、社會經濟狀況、特殊衛生習慣以及一般健康狀況,進行分析。

    結果發現,40 歲以上的美國人中,有 6.5%曾出現「幽靈嗅」症狀,相當於每 15 人就有 1 人。 更進一步比對的結果會發現,有「幽靈嗅」症狀的人女性比男性要多,如果是本身很容易口乾舌燥(唾液量不足)或腦部曾經嚴重受損的患者,更容易出現「幽靈嗅」。

    去年在《Chemical Senses》期刊,曾有一組研究團隊針對 60~90 歲的瑞典高齡者進行類似調查。當時的研究發現,有 4.9% 受試者表示曾經歷「幽靈嗅」,且更常出現在女性身上。 由於兩次調查的年齡區間不同,如果單看美國資料,則可發現 40~60 歲的「幽靈嗅」發生率較高,而 60 歲以上的美國人發生率降到 5.4%。 ▲ NIDCD 希望,這次的調查能讓更多人注意到「幽靈嗅」,讓「幽靈嗅」患者不再感到孤單。(Source:Unsplash)

    然而,目前還沒有人找出「幽靈嗅」的真正成因,也沒有人能夠確定「幽靈嗅」的症狀會維持多久、是否有一個因素觸發病人出現「幽靈嗅」症狀,或「幽靈嗅」症狀會不會隨著時間消失或惡化。 NIDCD 的研究人員根據這次的統計結果推測,整體健康狀況不佳、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人,可能更常接觸到環境污染物質或毒素,也有可能是藥物副作用造成的結果。 NIDCD 的流行病學家班布里治(Kathleen Bainbridge)指出,「幽靈嗅」可能和鼻腔內的嗅覺細胞過度敏銳,或腦部接收氣味信號的部位異常有關。

    班布里治表示,出現「幽靈嗅」症狀的人當中只有 11% 的人曾經和醫生討論這個問題。 他們希望,這次的研究可讓更多人注意到「幽靈嗅」,讓更多研究人員投入「幽靈嗅」的研究,也讓「幽靈嗅」患者知道他們並不孤單,有這種症狀的人不在少數。 1. Phantosmia: when you smell smells that aren’t there 2. That stinks! One American in 15 smells odors that aren’t there 3. Phantom Smells Affect More Noses Than You Think 4. If You Smell Things That Aren’t Really There, You’re Not Alo...

  6. 2021年11月22日 · 美國為何遇上1990年以來最大通膨巨獸? 更讓人搞不懂的是,股市,為何還在創新高? 新冠病毒、需求強勁、供應鏈瓶頸、勞動力短缺……互相推高通膨. 《富比士》(Forbes)雜誌引述聯準會,解釋通膨原因。 首先,基數效應(Base Effect,指上一時期因某些因素導致經濟數據偏低)可能是價格飆漲的最直觀原因。 去年,為了遏制新冠病毒傳播,各州政府祭出封鎖政策,導致物價大幅下跌。 隨著疫苗廣泛施打,生活、支出開始恢復,與去年同期的比較必顯異常。 例如:去年疫情爆發,旅遊需求大減,4月的機票價格比前年(2019)少了24%,今年6月的價格反彈25%後已回落,現在比去年10月便宜10%。 不過,基數效應理應逐漸消失、收歛,但通膨率還在飆升,這讓專家擔心,此刻通膨壓力已超出基數效應可解釋的範圍。

  7. 2024年4月23日 · 根據臨床統計結果,試驗第二階段在 ITT population 與 PP population 的主要療效指標與次要療效指標皆達到臨床及統計上顯著有效意義,康霈新藥 CBL-514 治療後可顯著改善橘皮組織其中超過 5 成的受試者在治療後的 12 週橘皮組織嚴重程度可達到至少一個等級的改善藥物安全性與耐受度良好對改善橘皮組織具有極佳的療效與安全性優勢。 康霈生技表示,未來將依照美國 FDA 建議,進行橘皮組織嚴重程度評量表的開發與確效,以便用於未來新藥 CBL-514 注射劑改善中重度橘皮組織臨床試驗療效評估,預期 2024 年第三季完成試驗最終臨床統計報告(CSR),但實際時程將依執行進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