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3年1月8日 · 改善(IE)七手法較著重於客觀詳盡瞭解問題之現象以及改善方法的應用以期達到改善的目標。 “品管(QC)七手法”較著重於對問題的分析與重點的選擇,但對如何加以改善則較少可應用。

  2. 2021年11月28日 · 雙因素激勵理論的簡介. 20世紀50年代末期,美國行為科學家赫茨伯格和他的助手們在美國匹茲堡地區作了一項大規模的訪問研究,對匹茲堡地區11個行業的200多名工程師與會計人員進行調查詢問。 訪問主要圍繞兩個問題:在工作中,哪些事項是讓他們感到滿意的,並估計這種積極情緒持續多長時間;又有哪些事項是讓他們感到不滿意的,並估計這種消極情緒持續多長時間。 從“滿意”和“不滿意”兩個維度出發,赫茨伯格將調查結果進行了歸類,總結得出能夠提高員工工作滿意度的因素主要包括:個人成就、組織或社會的贊賞、工作的挑戰性、明確的職責劃分以及個人的成長與發展。 這些主要與工作有關,能夠令員工滿意,激發員工工作積極性的因素,被赫茨伯格命名為“激勵因素”。

  3. 2020年6月9日 · 通常來說,設置權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主觀經驗法。 考核者憑自己以往的經驗直接給指標設定權,一般適用於考核者對考核客體非常熟悉和瞭解的情況下。 (二)主次指標排隊分類法。 這是比較常用的一種方法,也稱A、B、C分類法。 顧名思義,其具體操作分為排隊和設置權兩步:排隊是將考核指標體系中所有指標按照一定標準,如按照其重要性程度進行排列;設置權是在排隊的基礎上,按照A、B、C三類指標設置權

  4. 2016年12月15日 · 什麼是績效改進計劃. 績效改進計劃 是 管理者 與 員工 充分討論後,由員工自己制定的,包括改進項目、原因、目前水平和期望水平、改進方式、期限。 在制定績效改進計劃是要註意切合實際時間約束和具體明確。 [ 編輯] 績效改進計劃的內容. 績效改進計劃通常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有待發展的 項目. 通常是指在工作的 能力 、方法、習慣等方面有待提高的方面。 這些有待發展的項目可能是現在水平不足的項目,也可能是現在水平尚可但工作有更高要求的項目。 一個人需要 改善 和提高的項目可能很多,但不可能在短短的半年或一年時間內全面得到改善和提高,所以在員工績效改進計劃中應選擇那些最為迫切需要改進且易改進的項目。 2.發展這些項目的原因. 選擇某些有待發展的項目列入到員工績效改進計劃中一定是有原因的。

  5. 應用於製造業、服務業等改善現場環境的質量和員工的思維方法,使企業能有效地邁向全面質量管理,主要是針對製造業在生產現場,對材料、設備、人 員等生產要素開展相應活動。 5S對於塑造企業的形象、降低成本、準時交貨、安全生產、高度的標準化、創造令人心曠神怡的工作場所、現場改善 ...

  6. 理性情緒行為療法 是美國著名心理咨詢學者 艾裡斯 ( A.Ellis )於20世紀50年代首創的心理咨詢理論及方法。 該方法重視不合理信念對情緒和行為的影響,其核心理論是 ABC理論 ,即對誘發事件 (activating events,A)所持有的不合理的信念 (beliefs,B)是導致 情緒 和行為問題等結果 (consequences,C)的主要原因,因此治療的主要方法是通過認知技術、情緒技術和行為技術使當事人的不合理信念得到改變,從而消除其情緒和行為問題,並達到無條件地接納自己 (unconditional self-acceptance,簡稱USA)這一治療目標。 由於該方法綜合了認知治療和行為治療技術,並著眼於解決當事人的情緒和行為問題,因此將其簡稱為理性情緒行為療法。 [1]

  7. 2009年12月30日 · 影響改善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制定一個有效的規劃是重中之重廣泛吸納整個組織和組織之外的各類人的意見和建議其他工廠顧客供應商),相互交流制定出一個具體的可實施可衡量的績效目標並不斷調整改進的努力方向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