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傳統放射治療與三維治療方式不同在於傳統治療因為不需繁雜的治療前準備動作所以此治療方式對於需要緊急治療的病人可以很快的處理(例如:骨髓壓迫或出血無法久候的病人),而進行三維治療的方式需要2~3週的治療計畫規劃時間所以傳統放射治療方式

  2. (1). 遠隔治療(External beam radiotherapy或稱體外放射治療); (2). 近接治療(Brachytherapy,或稱體內放射治療)。 大多數的放射治療技術皆屬遠隔治療,若是子宮頸癌與鼻咽癌病人,醫師會視需求在遠隔治療後使用近接治療加強照射。 以下我們將更進一步介紹此兩大類治療技術. 遠隔治療: 遠隔治療是利用醫用直線加速器等設備產生輻射線,利用不同入射角度從體外進入體內呈現出所需之劑量分布,以照射需要治療的範圍。 臨床上會根據腫瘤所在位置的深淺,選擇適當能量及穿透深度的輻射線。 遠隔治療技術主要分為下列幾種:(詳細資訊請點標題連結) 銳速刀放射治療:適用形狀高度複雜腫瘤,治療時間短,可搭其他技術. 呼吸調控放射治療:監控呼吸,適用於胸腹部易受呼吸起伏影響的腫瘤.

  3. 齒模固定. 1.在進行立體定位放射手術前,無論頭架固定或齒模固定,醫師會先安排於影像醫學科進行核磁共振 (MRI)的檢查。 2.治療前一日,會進行齒模的製作及咬合測試 ( 利用紅外線感應,用以檢驗咬合的穩定性)。 3.放射師會請病人躺於電腦斷層檢查床上,進行固定模具 (面罩)的製作。 4.進行電腦斷層掃描,電腦斷層掃描完後,請病人隔日再前來治療。 5.放射腫瘤科醫師及醫學物理師進行治療計畫的製作。 ( 將核磁共振與電腦斷層影像融合,由醫師進行病灶劑量及治療範圍的劃訂,並由醫學物理師進行多個治療機頭弧度旋轉及治療床角度的設計。 6.由於治療誤差需小於0.75mm,治療前一日或治療當天於治療室進行直線加速器治療等中心點的校驗,將機械性誤差降到最低。 7.通知病人前來治療

  4. 頭頸部放射治療的副作用及照護. 放射治療副作用與照護. 作者: 大林慈濟醫院 張志杰 放射師. 常見的頭頸部副作用如下: 1.口腔潰爛:常見於治療後二至三週出現。 照護: (1)採用軟質、易吞嚥的食物。 (2)勿吃太燙或煙酒、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3)使用醫師處方漱口水及藥膏。 2.口乾、牙齒易敗壞: 因放射線照射的關係,口腔唾液分泌減少,而產生口乾感覺,另外也會降低對牙齒的保護作用,容易形成蛀牙。 照護: (1)隨身攜帶飲水常漱口、及喝水或咀嚼無糖口香糖。 (2)良好刷牙習慣 (使用軟毛牙刷)。 (3)使用唇膏保持嘴唇濕潤每月定期牙齒檢查。 (4)治療中及治療結束一年內,盡量避免拔牙或牙科手術。 3.牙關緊閉、吞嚥咀嚼困難:

  5. 全身立體定位放射治療又稱顱外軀體身體立體定位放射線治療或立體定位燒灼性放射治療SABR),是搭配立體定位技術且適用於全身各部位腫瘤的一種極高精準度的放射治療方式治療過程類似中樞神經系統CNS立體定位放射手術治療

  6. 大林慈濟醫院 林柏豪 放射師. 在每一次體外照射治療中,放射線均會穿過治療區域的皮膚,皮膚細胞會因此受到損傷。 而放射腫瘤醫師,會審慎評估,使放射治療後的皮膚反應減輕至最低。 若治療期間發生皮膚反應,不需過度擔心,請告知您的主治醫師,醫師會對您的皮膚進行妥善的照護。 但下面四種病患對放射線的皮膚反應可能較一般病患來得嚴重: 1.接受高劑量放射治療的病人. 2.接受多次化學治療藥物注射的病人. 3.蛋白質營養不良的病人. 4.皮膚體質較特異的病人. 以下對放射線治療較為敏感的皮膚. 包括: 1.易受磨擦的皮膚表面: 如乳房、臀部間、腋下、鼠蹊部及會陰。 2.平滑且薄的皮膚: 臉、腋下、鼠蹊及會陰。 3.血液供應不良的皮膚: 手背、足尖或足底、骨或軟骨之上。 4.遭手術或外傷傷害的皮膚。

  7. 2011年1月21日 · 因小時候骨頭受感染導致三十幾年來飽受長短腳之苦的張珍川在慈濟師姊的介紹下來到大林慈濟醫院接受骨科劉耿彰醫師的治療經過一連串繁複而困難的手術張珍川終於能像一般人一樣的走路滿懷感激的她除了許願在工作順利後也要出來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