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FB被盜用如何處理 相關

    廣告
  2. 過去一個月已有 超過 1 萬 位使用者造訪過 trendmicro.com

    PC-cillin 2024完整防詐攻略:保護資料/偵測威脅/防範侵入,識破各種詐騙手法,全面防護更安心。 不只防毒,更防詐騙!即時封鎖網路未知威脅,手機/電腦安心網購安心PAY,個資密碼不外洩。

搜尋結果

  1. 2023年4月14日 · 臉書母公司Meta今天 (14日)表示持續與內政部及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合作防詐共同研擬如何應對將透過優化網路詐騙處理流程深化跨產業與平台防詐措施持續強化全民防詐意識等3大方向繼續努力有效打擊詐騙Meta指出內政部長林右昌13日參訪Meta台灣辦公室與Meta共同討論網路詐騙防治措施與防詐教育計畫為台灣打造更安全的數位環境。 Meta台灣公共政策總監陳奕儒說,Meta長期致力於平台上的網路安全體驗,在「社群守則」中制定「詐欺與欺騙」政策,避免詐騙活動對大眾與企業商家造成影響。 陳奕儒表示,針對濫用Meta平台服務且違反「社群守則」的內容,Meta非常努力移除並回應用戶的檢舉,也期盼更精準偵測這些內容,並透過長期與台灣的警政單位積極合作,有效打擊詐騙。

  2. 2018年4月16日 · 警政署官員進一步解釋,臉書會根據協定文件中的項目,才會提供使用者在臉書上登入、登出的使用紀錄,並沒有其他個人資料,因為台灣網路並非「實名制」,所以臉書上的個人資訊很有可能是假資料,這對警方辦案幫助並不大。 林豐裕也說,雖然臉書是辦案很重要的基礎,但從技術面來說,不見得需要調閱臉書的個人資料,因為臉書上的內容已經是公開資訊,在緊急案件時,警方才會申請調閱臉書的使用紀錄。 林豐裕說:『 (原音)你假如沒有設定隱私的話,就視為公開情資,這是一般蒐集技術就做得到,根本不需要破密或通訊監察或調個資,調個資的話,是我們需要的登入、登出IP,從IP可以規劃一個人的軌跡,緊急事件才會有這樣的要求,所以一般大家擔心的內容,大部分人都是自動公布了、拋棄了隱私,所以基本上這不是經由傳統電信調閱方式。

  3. 2024年5月8日 · 調查顯示,駭客竊取帳號時會先傳送一個假的連結給用戶,竊取他們的ID和密碼之後接管這個帳號,然後再假冒他們,繼續傳送惡意連結給朋友和熟人。 透過反覆操作,可以傳送給許多人,據稱還能騙過臉書,認為是用戶本人在操作帳號。 類似的攻擊事件在2016與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曾經發生,當時認為是俄羅斯政府旗下的「網路研究社」(Internet Research Agency,IRA)所為。 這個組織開設眾多假帳號,大量傳播虛假訊息,試圖透過社群媒體分裂美國社會,但遭到俄國方面否認。 Sola.com針對去年夏天起觀測到的帳號進行分析,發現向電腦發送指令的原始碼約90%和2016年、2020年相同。

  4. 2024年5月16日 · 網路詐騙. 前澤友作. 時間:2024-05-16 12:45. 新聞引據:中央社.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日本富豪前澤友作。 (AP\達志影像) 日本企業家前澤友作昨天 (15日)就社群媒體上出現冒用名人照片等資訊的投資詐騙廣告問題,向東京地方法院提起訴訟,要求Meta與Facebook Japan合同公司提供損害賠償1日圓。 前澤昨天透過自己在社群平台X的帳號公開訴狀內容,並發文說明,「今天已經(向東京地方法院)提起訴訟,損害賠償請求刻意設定為1日圓,首先是希望釐清他們的行為是違法還是合法」。 前澤也說,「另外,我要求他們提供具體對策內容,說明他們為了對付詐騙廣告所做的努力(儘管我認為他們根本沒在努力),並要求他們的負責人以證人身分出庭應訊」。

  5. 3 天前 · 洗錢. 美國司法部. 時間:2024-05-30 22:47. 新聞引據:中央社. 撰稿編輯:張子清. 美國司法部 (DOJ)表示涉嫌製造並使用惡意軟體的一名中國公民已在一場打擊惡意軟體的跨國行動中被捕。 這些軟體常用於網攻、大規模詐騙以及兒童剝削。 新加坡海峽時報今天 (30日)報導,35歲中國男性公民王雲鶴 (Wang Yunhe,音譯)本月24日在新加坡落網。 在王嫌落網前,去年8月有10名具有多重國籍的中國公民遭控涉嫌在新加坡洗錢,金額超過20億美元 (新台幣約648億元)。 美國司法部29日發布聲明說,王嫌和其他不具名的嫌疑人涉嫌「製造並散播惡意軟體,企圖破壞和蒐集全球數百萬名Windows電腦用戶的網絡」。

  6. 2024年4月29日 · 節目主持人. 劉螢. 鄭立明 (明哥) 來賓: 資安工程師Eric當看到個資外洩、或網路詐騙等新聞的時候,很多人可能都會覺得義憤填膺、豈有此理!? 但對已經從事多年資安工程師的Eric來說,看到類似新聞,他是覺得「個資早就外洩,不知道賣了多少次了!」怎麼保護自己不想公開的資料? 他是說:「傳得上網的東西就要有心理準備可能看到。 」而已經...

  7. 2023年1月13日 · 內政部表示,詐騙集團看準民眾想撿便宜心態,在拍賣網站或臉書社團推出低於市價的商品,等買家下訂匯款後就人間蒸發失去聯絡。 內政部提醒,商品價格明顯低於市價,極有可能是詐騙,民眾網購應選擇具有第三方支付功能,且商譽良好的正規網購平台,並使用平台提供的安全交易機制,不要與賣家私底下用通訊軟體交易。 近來「假投資」群組等資訊猖獗,詐騙集團常利用濫發簡訊吸引民眾點擊連結加入LINE,或以社群軟體丟陌生訊息主動認識,慫恿民眾操作外匯期貨、虛擬貨幣及博奕遊戲等,用高獲利吸引民眾投資,初期小有獲利,等被害人追加投入大筆金錢後,歹徒立即音訊全無,讓被害人求償無門。 警政署刑事警察局統計,2022年假投資詐騙案件有6600件,詐騙金額達34億。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