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4年5月20日 · 初一十五拜拜時準備的供品不需要太繁複在祭拜神明時只需要準備線香糖果水果餅乾鮮花而祭拜祖先時則可以準備祖先喜歡吃的食物一切從簡即可另外也可以燒一些紙錢給神明祖先。 切記不可以祭拜蕃茄、釋迦、芭樂! 因為釋迦像是釋迦摩尼佛的頭部,拜了代表不敬;番茄和芭樂則是有許多籽,吃下去會排出體外,有不潔的涵義。...

  3. 2023年12月15日 · 初一十五為什麼要拜拜是因為 家中祖先及 神明對我們的照顧,特地在選每月頭及中間的日子感謝 祂們,並祈求願望能逹成;所以 拜誰? 在那拜自已心中應有一把尺。 以下是幾個大多數人提到的由來: 1.在佛教的禮儀上每個月初一十五都要吃素念經禮佛各大寺廟也會進行祈求平安的禮佛活動。 2.相傳古代買賣交易會在每月朔、月望擇一地點,以「以物易物」的方式進行,稱會「互市」。 互市前,商人會先祭拜自家的土地公,祈求買賣順利,稱作互祭。 而剛好,每個月農曆的初二、十六是當地土地公的做牙;為了尊重當地神明,順便祈求生意興旺,於是就在初二、十六來拜拜,祭祀神明祈求保庇,稱作「牙祭」。

    • 初一開正由來
    • 初一開正時間
    • 初一開正供品
    • 初一開正禁忌

    春節在傳統上是指農曆的過年,期間約自十二月二十四日的送神日開始至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為止,也是歲時節日最多的一個階段。 傳說古代有年獸為害四處吃人,所以家家戶戶於該期間圍爐聚餐,享受最後的團聚時刻,直到除夕夜一過,年獸已走,大家紛紛慶祝彼此的倖存,恭賀度過該年並且又增長了一歲,故而留下除夕夜圍爐、初一賀歲的習俗。 每年大年初一至初五,稱為「新正」,而大年初一則稱為「開正」,開正拜拜則是家家戶戶會舉行祭拜神明和祖先的活動,祈求祂們保佑信眾和子孫在未來新的一年裡能夠諸事平安如意。

    開正拜拜的時刻,隨每年干支不同而有不同,約在正月初一的凌晨,一般都是除夕夜守歲後,待午夜開正時刻一到,祭拜過神明後,才去睡覺;至於拜祖先的時間則約在初一近中午時。 初一祭拜家中的供奉神明、祖先之外,還要到所信奉的廟宇拜拜,稱為「行香」,據說在正月初一到廟裡去祈福,能夠得到神明的特別關照,而在初一凌晨開天門時,能夠燒頭炷香祈願者,在這一年當中運勢會特別旺。

    拜神明的神桌上,可供上水仙花或是牡丹、梅花等,以及應景的年節相關供品,如柑塔(柑橘疊成塔狀)、年糕(甜粿,有年年高昇之意)、蘿蔔粿、芋頭糕、發粿(祈求發財之意)、長年飯,粿和飯上插著「春花」,增加新春年年有餘和發財如意的吉祥意味。 香爐前供著三束紮上紅紙的麵線,奉上三杯清茶,以及甜茶(如紅棗茶)、甜料(如甜花生仁、紅棗、冬瓜糖、花生糖等糖果類供品)。 此外,也有信眾會獻上全副的三牲(豬肉、雞肉、魚)等來祭拜;也有些家庭會以年糕和十二碗菜碗(如花生、荷蘭豆、豆干、豆包、長年菜、菠菜…….等)來祭拜。 拜祖先時,得準備七杯酒、七個碗與七雙筷子,加上上述供品,其中牡禮可重複祭拜,但須剖開,可加上菜碗(蔬菜),蔬菜中有的會用菠菜以及連根帶尾的大蒜,菠菜是採其閩南語意似「飛」,有飛天、飛黃騰達之意,而...

    由於春節期間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所以產生許多行事的禁忌,例如: 1.大年初一忌吃稀飯,要吃乾飯,民間相信一年之初就吃稀飯,以後一年到尾都得靠吃稀飯過活;也有說年初一吃稀飯的話,一年內若有遠行,便會碰到大風大雨,故吃稀飯不吉利。 2.初一忌煎粿,因為一般煎粿要好吃,多得煎到金黃色,而閩南語意稱為煎到「赤」,赤又與「赤貧」同語意,很不吉利。 3.新正期間也忌諱掃地、到垃圾、倒糞便,以免將家中財軍和神氣都掃走。 4.忌大年初一打人、罵人、打架、啼哭、說不吉利話等,認為年初便說不吉利話或有不吉利事,大觸霉頭,所以都禁止,而鼓勵大家說吉利話。 5.忌打破碗盤等器物,若有的話,就得趕緊說「歲歲(碎碎)平安」、「撞破瓷,財錢一大堆」等吉利話,以化凶為吉。 6.忌殺生、忌用刀類,因為刀為凶器,可剖開牲畜,...

  4. 拜拜要準備什麼? 時間:通常早上8點至下午4點,亦可依公司方便祭祀的時間(切記勿超過晚上七點)。 地點: 地方土地公廟/公司土地公神龕前(若公司無神龕,在公司正門口即可)。

    • 初一拜拜要準備什麼1
    • 初一拜拜要準備什麼2
    • 初一拜拜要準備什麼3
    • 初一拜拜要準備什麼4
  5. 2022年12月28日 · 拜拜準備注意事項整理. 民俗中初一十五都會祭拜祈求平安圖取自pixabay. 初一十五祭祀源起. 每個月二次的祭祀活動在傳統習俗稱之為「做牙」,源起於古代買賣之交易,會選擇於初一十五進行彼此買賣,並於交易前後以肉類祭拜神明,以祈求交易得以順利完成,同時也慰勞人們,稱為「互祭」,而隨著時間的推演,〈互〉一字漸漸改寫成〈牙〉一字,因此「互祭」也稱為「牙祭」,並且將祭拜的習慣流傳至今,因此至今人們仍保留初一十五為祭拜時間。 另外,也有一個說法是,於習俗上每個月二次的祭拜活動稱為「做牙」,源起為古代戰爭時祭拜軍旗以祈求旗開得勝,因此稱為「牙祭」,而流傳至民間後,祭祀則成為了祈求平安、順利之意。

  6. 2023年12月25日 · 初一十五拜拜時準備的供品不需要太繁複在祭拜神明時只需要準備線香糖果水果餅乾鮮花而祭拜祖先時則可以準備祖先喜歡吃的食物一切從簡即可另外也可以燒一些紙錢給神明祖先。 切記不可以祭拜蕃茄、釋迦、芭樂! 因為釋迦像是釋迦摩尼佛的頭部,拜了代表不敬;番茄和芭樂則是有許多籽,吃下去會排出體外,有不潔的涵義。 特別提醒,水果無論種類或是數量都必須是單數,因為單數代表陽、偶數代表陰。 你知道為什麼初一 十五要拜拜嗎? 初一十五拜拜時間? 最好在初一、十五當天中午之前拜拜,若是沒有空閒,可以選擇在前一日的子時(23:00-1:00)到當日的午時(11:00-13:00)之間祭拜。 有些家庭也會早晚上香,因此對於祭拜的時間無須太過計較,祭祀時間可以彈性調整,重點是誠心。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