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2月1日 · Vo Style 2016-02-01. 《大話西遊》二十年了。. 我們今天選了網路上非常棒的一篇關於大話的影評與大家分享。. 這篇文章可能與電影一樣,已成文多年,至今原作者已經不可考了。. 如今在影片上映二十年的這個時候看看,卻又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啊……. 一 ...

  2. 2017年9月27日 · 文/ 大胡桃. 為什麼這部劇叫《那年花開月正圓》,其實看了預告片,感覺編劇和導演想的核心已經挺明白的了。. 另外,英文譯名很直白,就是《Nothing Gold Can Stay》。. 1.在一鏡到底的預告片裡,瑩最後走到了吳聘身邊,吳聘舉起的彎月銅片和天上的月亮恰好 ...

  3. 2017年1月12日 · 9.自我關連. 跟自己沒有直接關係的事情,也會認為「是我不好」、「是我的錯」,而自責不已。. 在主管心情不好的時候去找他,結果被念了一頓,大多數人都會認為是說話的時機不對。. 但是如果建立自我關連,把責任歸咎在自己身上,就會覺得:「可能是我 ...

    • Type 1. 我想要當好人
    • Type 2. 習慣自我懷疑
    • Type 3. 過度在乎別人感受
    • Type 4. 希望獲得別人的肯定

    「這個我不會,你可不可以幫我~」「這些工作真的好多,我做不完,你幫我好不好?」「我上次團購東西沒有時間去面交,你可不可以幫我去面交?」「你打字好像很快,我打字比較慢,這份資料可不可以拜託你幫我打啊?」⋯⋯ 「你人真的好好~」同事、同學、朋友、家人的要求,總是讓你難以拒絕⋯⋯你是這樣的人嗎?如果你是,那麼,你多半是大家口中的「好人」。 以我自己實務工作的經驗,我發現,在台灣,有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是「好人」;而,或許是因為男女教養文化不同的原因,希望自己是「好人」的比例,女性又比男性多很多。 「你為什麼希望自己是好人?」當我這麼問時,回答的理由不外乎:「我不希望別人覺得我難相處」、「我不想要造成別人的困擾」、「我不希望別人討厭我」。 那什麼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不好」呢?當我詢問有這種困擾的人時,...

    「可是,我每次聽到對方對我的責備與要求時,雖然我腦袋知道他說的不對,可是我總是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我真的有做錯什麼,所以他才會對我這麼說?否則他怎麼會指責我呢?我如果沒有好好反省自己,把錯都怪在對方身上,那我不就是很不負責任嗎?說不定我真的有做錯什麼⋯⋯」 你常常出現上述的想法嗎?如果是,你可能就是一個「習慣自我懷疑」的人。 習慣自我懷疑的人,對於自己是很沒有信心的。 當我們是個習慣自我懷疑的人,我們很容易就會掉進了「自責的陷阱」中。而這樣的人,對於習慣將責任推卸到別人身上,並且貶低別人的情緒勒索者而言,簡直是個「非常完美的對象」。 當面對情緒勒索者不合理的需求時,習慣自我懷疑的人,可能會在接收情緒勒索者一貫的貶低、推卸責任的手法時,覺得惶惶不安。即使在面對情緒勒索者的要求,其實是非常痛苦而勉...

    「我的確總把別人的感受放在前面。當別人有需求的時候,如果他提出需求,而我沒有答應,我就會很有罪惡感;尤其如果他因此而覺得失望、生氣或難過,甚至因此對我有些指責的言語,我就會更覺得我好像做錯事了。我好自私,我讓他失望了,甚至我也會害怕他因而討厭我。所以,最後,不管再怎麼勉強,我總是會答應,然後讓自己疲累不堪⋯⋯」 當我有機會遇到遭遇情緒勒索、深陷其中而痛苦不已的人們,常會發現他們有一種共同的特質:在乎別人的感受。 「在乎別人的感受」,並非是被情緒勒索的必要特質之一。事實上,在人際關係中,如果你是個在乎別人感受的人,別人與你相處是相當愉快的。你將會體貼、善解人意、隨和,可能會有很多人與你相處時,都覺得如沐春風。 但問題是,如果「在乎別人感受」的特質太過放大,變得以「別人的感受好壞」作為自己的行為...

    當我們檢視情緒勒索互動關係時,我們會發現,在這些關係中,「上對下關係」是情緒勒索中很常見,卻也是最難掙脫的互動循環。 所謂「上對下的關係」,指的是父母對孩子、上司對下屬、老師對學生⋯⋯這種明顯有「權力位階」的關係。有時候,甚至在伴侶親密關係中,也常見這種隱性的權力位階。 當出現這種權力關係時,這段關係有一個最大的特色,就是「有一方可以定義、評價另一方,而由於這個權力位階的影響,另一方不得不接受對方的評價」。 如果,這個時常被定義、評價的一方,是個很在意別人看法,希望獲得別人肯定的人,就更容易陷在這個互動裡面。因為,如果你是這樣的人,你可能會下意識地去確認對方對你的評價與看法,你會努力做一些事,只為了能夠得到對方的肯定。 危險的是,如果這個「上」,也就是這段關係中的權力擁有者,他是個具有情緒勒...

  4. 2020年1月17日 · 黃懷容 2020-01-17. 圖片來源:Pinkoi 設計館 郭公館工作室 (左) 佳墨 (右). 春節、端午、中秋節⋯⋯這些一年一度的大型節日,儘管距離上次過節已經時隔 365 天,但該做的「習俗」卻總牢牢地記在每一個人的腦海中。. 不過,可能還是有些例外:像是端午我們 ...

  5. 2018年8月10日 · 「妳的意思是,妳已經突破當時的痛苦了? 「嗯,反正我現在差不多也習慣了。 」我帶著幾分逞強這麼說尼采聽我這麼說舉起右手帶著滿臉笑容說道。 「放心! 那些痛苦不論妳怎麼突破、怎麼跨越過去,一定會再回來。 Photo via Unsplash. 痛苦終將重返. 尼采說完,抬頭看著夕陽染紅的天空,高聲笑了起來。 天空響起一片尼采的笑聲及烏鴉的叫聲。 「 ⋯⋯ 發什麼神經! 你那是什麼抖 S 的結論! 「這就是 永劫回歸 。 妳想想我剛剛說的拉霸機,考慮到機率問題,總有一天會再次發生。 就算妳現在突破了那些痛苦的事,痛苦或悲傷還是會再重返。 同樣的事情會不斷地重複。 「你別說這種讓人喪氣的話好不好?

  6. 2020年1月22日 · 又有何特殊性? (責任編輯:徐子捷) 中研院植微所邢禹依特聘研究員專精水稻基因體研究,曾和周德源博士一起領導臺灣的團隊參與「國際水稻基因體定序計畫」,與世界各國合作,定出了水稻 12 條染色體的基因序列。 近年來,她的實驗室研究山地陸稻,透過基因定序技術、親緣分析,解讀臺灣稻米與人的故事。 圖片來源:攝影林洵安。 文/劉韋佐、圖/林洵安. 稻米是人類重點糧食作物。 數千年來,人類不斷汰選稻米,挑選顆粒大的、不容易落粒的、稻榖上沒有芒的……一代又一代馴化的故事,深藏在稻米的基因裡。 中研院植微所邢禹依特聘研究員,帶領團隊研究山地陸稻的基因,破解了臺灣蓬萊米身世之謎,也找到南島語族遷徙的線索。 跟著研之有物一起來了解!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