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1日 · 日報. 內部稽核協會 研討永續風險管理. 中華民國內部稽核協會訂於4月19日假公務人力發展學院福華國際文教會館舉辦年度研討會今年主題為永續風險管理新興風險治理趨勢」。 協會黃允暐理事長表示國際內部稽核協會於1月發布新版全球內部稽核準則」,本次研討會特別邀請到國際內部稽核準則委員會的李深Helen S. Li女士現任香港東亞銀行集團總稽核將於開幕式的專題演講中進行新準則重點解析。 另外亦針對2024全球風險聚焦報告及亞太地區的風險樣貌,為會員們提供概覽,掌握最新趨勢。 大會總召許晉銘主委表示,全球新興風險不斷湧現,企業治理面臨各種挑戰,無論是企業永續、人才資本或法令遵循等各個層面的新興風險管理,均是迫切須關注的議題。

  2. 2024年5月8日 · 在當代法律雜誌於日前所舉辦之研討會中國內知名法學專家認為一個專業公正風險導向及開放溝通的金融檢查文化有賴於依法行政原則之貫徹應符合行政程序法所規定之比例原則提供受檢者充份救濟機會呼籲不要讓檢查與裁罰成為主管機關與業者唯一互動方式。 「對於主管機關金融檢查的權限金融保險業者有很多不同的想法甚至有一些興革建議但從來沒有人把心聲說出來。 」萬國法律事務所資深合夥律師/當代法律雜誌法律顧問黃帥升說,業界有對金檢某些行為,感覺好像還比檢察官手段更凌厲,權限過大的感覺,也很好奇金管會在拿捏金融檢查裁罰手段與對象之標準何在,這些在金管會新任主委上任之後,可能會有另外一番思維,主管機關應該要依法行政,僅管是法規密度相當嚴格的金融業,也是要留意這樣的界線。

  3. 2023年8月31日 · 為使行政院及所屬機關)(以下簡稱各機關使用生成式AI提升行政效率並避免其可能帶來之國家安全資訊安全人權隱私倫理及法律等風險特就各機關使用生成式AI應注意之事項訂定本參考指引。 二、生成式AI產出之資訊,須由業務承辦人就其風險進行客觀且專業之最終判斷,不得取代業務承辦人之自主思維、創造力及人際互動。 三、製作機密文書應由業務承辦人親自撰寫,禁止使用生成式AI。 前項所稱機密文書,指行政院「文書處理手冊」所定之國家機密文書及一般公務機密文書。 四、業務承?人不得向生成式AI提供涉及公務應保密、個人及未經機關(構)同意公開之資訊,亦不得向生成式AI詢問可能涉及機密業務或個人資料之問題。 但封閉式地端部署之生成式AI模型,須確認系統環境安全性後,方得依機密等級分級使用。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2年11月7日 · 風險管理單位上市上櫃公司以董事會作為風險管理之最高治理單位上市上櫃公司得考量公司規模業務特性風險性質與營運活動設置隸屬於董事會之風險管理委員會並指派適當風險管理推動與執行單位董事會董事會作為風險管理之最高治理單位其職責包括核定風險管理政策程序與架構確保營運策略方向與風險管理政策一致確保已建立適當之風險管理機制與風險管理文化監督並確保整體風險管理機制之有效運作分配與指派充足且適當之資源使風險管理有效運作。 風險管理委員會:風險管理委員會之過半數成員宜由獨立董事擔任,並由獨立董事擔任主席。 風險管理委員會應對董事會負責,並將所提議案交由董事會決議。 風險管理委員會應訂定組織規程,並經由董事會決議通過。

  6. 2022年2月16日 · 風險管理依循企業管理法則從創造及提升企業價值出發著重自身定位與價值。 就三道防線而言,結合企業核心價值,依據價值鏈思維將增加企業價值的活動分為基本和支援性活動。 基本活動包括生產、銷售、採購、服務等環節,支援性活動則涉及人事、財務、計劃、研究開發等,構成企業的價值鏈。 實際上僅特定價值活動才真正創造價值,亦即價值鏈中的『關鍵環節』。 企業要保持競爭優勢,就是在關鍵環節需具有優勢,關注關鍵環節的核心競爭力,進而鞏固企業競爭優勢。 發揮三道防線控管的必要思維. 建構風險管理制度時,相信大部分主管認為應該由風險管理專職單位全權負責,但營業單位對此權責劃分卻常有微詞,質疑風險管理部門無法辨識所有風險且因不具實務經驗致不夠專業,或不願讓風險管理部門過度牽制。

  7. 2024年3月21日 · 下午將安排2場以永續資訊揭露之新興風險」、「AI環境下之新興風險為主軸的研討分別針對內部稽核與永續資訊管理」、「永續報告書審計確信風險」、「人工智慧之機器學習於內部稽核暨舞弊偵測之應用」、AI應用之資訊安全議題」, ...

  8. 2022年10月21日 · 中信金控設有風險管理委員會風險管理架構包括風險管理政策辦法集團風險限額子公司應報告事項金控風險證合報告書重大風險事件即時呈報等英國標準協會BSI東北亞區總經理蒲樹盛表示,「最大的風險就是不知道風險是什麼」,因此風險管理第一步在於風險辨識並做最壞的準備。 中華公司治理協會常務理事劉文正則分享,董事會及審計委員會的督導角色扮演,督導重點如風險政策、程序是否存在? 是否以公司願景、策略、目標及內部治理環境為出發點? 又是否定期檢視? 風險政策、程序是否以全面和系統性的方式進行風險評估? 相關新聞.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