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4年11月17日 · 4、「 常能遣其慾、澄其心」,可以使「三毒消滅,六慾不生 」。 因為明理的修行人,時刻以本性做主,心中無所求,看破俗情,自然三毒消滅,六慾不生,進一步積功累德,終身而不退者,定入聖位。

  2. 三毒,貪妄心,愚癡心,嗔怨心(指身、心、口。 )又說三毒為三尸,上屍好華飾,中屍好滋味,下屍好淫欲。 人若能斷其華飾,遠離滋味,絕其淫欲,去此三事,就能使毒消滅,三毒既滅,就能神如炁暢,自然清靜。

  3. 自然六慾不生三毒 消滅。 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慾未遣也。 能遣之者,內 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 無其物。

  4. 三毒 (梵語: triviṣa,藏文:dug gsum),又稱 三不善根 (梵語: akuśala-mūla, 巴利語: akusala-mūla)、 三根, 佛教 術語,為 貪 、 嗔 、 痴 三種煩惱的總稱 [1],又或譯「欲、恚、癡」、「貪欲、恚、癡」。 在早期又譯作「淫、怒、癡」 [2]。 貪 是貪愛 五欲, 嗔 是 嗔恚 無 忍, 痴 是愚痴 無明,因貪、嗔、痴能毒害人們的身命和慧命,故稱「三毒」。 稱爲「毒」的原因,可能是由於他像毒藥會有損眾生,它是世間一切煩惱的根本,煩惱的根源是有「行」,造下種種 惡業,故稱「愛欲淫為本」 [3],但是要有身體才能造作,故身體為命根,無身命即是無輪迴。 [4][5][6] 其反義為三善根,即無貪、無瞋與無癡這三者的總合稱 [7]。 分述.

  5. 2020年3月5日 · 三毒消滅。 〔這樣的話,六種「眼、、鼻、、意」這些所接觸的,自然不會帶來干擾,三種「貪妄心,愚痴心,嗔怨心」之毒素也自然而然消滅。

  6. 自然六慾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慾未遣也。能遣之者,內觀於心,心無其心;外觀於形,形無其形;遠觀於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慾豈能生?

  7. 2022年8月9日 · 眾生因昧於六慾三毒,著於色相,故不得見如來。 今時得道佛子,佛緣深厚,明理虔修,自能一步直超。 果有 遣慾澄心,全始全終 之志,不生半途而廢之心。

  1. 相關搜尋

    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