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伊波拉病毒屬 (學名: Ebolavirus)是 絲狀病毒科 的其中一 屬 病毒,可導致 伊波拉出血熱, [1] 此病可導致數種不同程度的症狀(包括 噁心 、 嘔吐 、 腹瀉 、膚色改變、全身痠痛、體 內出血 、體外 出血 、發燒等),且可能致人死亡。 這與感染同為絲狀病毒科的 馬爾堡病毒 的症狀極為相似。 [2] 根據過往疫病的經驗,個案病亡率介於25%(2007年烏干達)和90%(2003年剛果)之間,平均約50%。 [2] 死亡原因主要為 中風 、 心肌梗塞 、 低血容量性休克 或 器官衰竭。 [3][4] 此病毒以 非洲 剛果民主共和國 的 伊波拉河 命名,而1976年首次爆發伊波拉疫病的部落就在河畔。 [5] 最近四次疫病爆發均在剛果,包括2005年5月的一次大流行。
伊波拉病毒感染為伊波拉病毒所引起的嚴重急性疾病,其初期症狀為突然出現高燒、嚴重倦怠、肌肉痛、頭痛等,接著出現嘔吐、腹瀉、腹痛、皮膚斑點狀丘疹與出血現象。
伊波拉出血熱(又名:伊波拉病毒病;通稱:伊波拉;英语:Ebola Hemorrhagic Fever)是一種由伊波拉病毒引起,多出現於靈長動物身上的人畜共患 傳染病,因在埃博拉河附近发现,因此得名。
Reston伊波拉病毒曾在菲律賓與中國大陸被發現,可造成人類以外靈長類的致死出血性疾病,雖曾有零星的人類感染個案,但臨床上皆無症狀。 From: US CDC. 果蝠被認為是可能的天然宿主,尤其是錘頭果蝠(Hypsignathus monstrosus) 、富氏前肩頭果蝠(Epomops franqueti)與小項圈果蝠(Myonycteris torquata),且伊波拉病毒的地理分布範圍與果蝠的分布範圍重疊。 在非洲曾被報告的其他感染動物包括黑猩猩、 大猩猩、 猴、森林羚羊與豪豬等。 From: US CDC. 傳染窩. 傳染方式. 人畜共通感染:透過接觸受感染果蝠或是透過中間宿主之野生動物( 如受感染的猴、猿等) 傳染給人。
2014年7月29日 · 伊波拉出血熱(又名:伊波拉病毒病;通稱:伊波拉;英語:Ebola Hemorrhagic Fever)是一種由伊波拉病毒引起,多出現於靈長動物身上的人畜共患 傳染病,因在伊波拉河附近發現,因此得名。
伊波拉病毒感染為伊波拉病毒所引起的嚴重急性疾病,其初期症狀為突然出現高燒、嚴重倦怠、肌肉痛、頭痛等,接著出現嘔吐、腹瀉、腹痛、皮膚斑點狀丘疹與出血現象。
2024年3月21日 · 2018年11月,在發現伊波拉病毒超過40年後,無國界醫生與剛果民主共和國衛生部在北基伍首次針對四種潛在療法進行隨機對照實驗。 次年發表的結果證明了其中兩種候選療法對伊波拉的效果。
2022年11月4日 · 埃博拉(伊波拉)病毒病是一種嚴重的急性病毒性疾病,其特徵包括突發性發燒、極度虛弱、肌肉疼痛、頭痛和咽喉痛。 隨後會出現嘔吐、腹瀉、皮疹、腎臟和肝臟功能受損,在某些情況下更會出現內出血和外出血。 傳播途徑. 埃博拉(伊波拉)病毒是通過密切接觸受感染動物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體液而傳到人類。 部分果蝠屬於埃博拉(伊波拉)病毒的自然宿主。 非洲曾有記載,患者經由處理在熱帶雨林中受感染或死去的黑猩猩、大猩猩、果蝠、猴子、森林羚羊和豪豬而染病。 埃博拉(伊波拉)病毒病隨後通過人與人之間的傳播而在社區蔓延,傳播途徑包括直接接觸(透過破損皮膚或黏膜)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體液,以及間接接觸受到這類體液污染的環境。 人類的血液和分泌物中只要含有此病毒,即可傳播疾病。
Q1:什麼是伊波拉病毒感染? A:伊波拉病毒感染是人及靈長類(猴子、大猩猩及黑猩猩)的一種嚴 重致命疾病。伊波拉病毒首度發現於1976年,同時間爆發的兩起 疫情,一起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另一起在蘇丹的偏遠地區。伊波 拉病毒的起源未知,但根據研究
埃博拉(伊波拉)病毒病是一種嚴重,往往是致命的疾病,其死亡率可高達90%。. 患者可能出現突發性發燒、極度虛弱、肌肉疼痛、頭痛、咽喉痛、嘔吐、腹瀉、皮疹、腎臟和肝臟功能受損,在某些情況下更會出現內出血和外出血。. 傳播途徑. 2. 埃博拉(伊波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