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內庭穴位圖解位置. 內庭穴位 依據《針灸學》經絡與穴位記載 內庭穴位置 在足背,當2、3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為內庭穴位所在之處。. 內庭穴隸屬於十四經穴中的 足陽明胃經,簡稱為胃經。. 足陽明胃經絡脈總共計有45個穴位,若 內庭穴痛 即發生於此 ...
【位置】 內庭穴位 (引自《經絡與穴道》) 足背第2~3趾間,趾蹼緣後方凹陷處。 《靈樞‧本輸》:「次指外間也」; 《醫學入門》:「足次指、三指歧骨陷中」; 《針方六集》:「兩歧骨後三分」; 《針灸集成》:「腳丫紋盡處」。 【解剖】 神經:足背內側皮神經第二支分出趾背神經處。 血管:足背靜脈網。 【操作】 直刺或向上斜刺0.5~1寸。 艾炷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功效】 清胃熱,化積滯。 古典:齒痛,鼻衄,口歪,口噤,口臭,胃熱上衝,喉痹,腹脹滿,腸疝痛,泄瀉,赤白痢,便秘,足背腫痛,發熱,煩躁,嘈雜,食不化,脛痛不可屈伸,瘧,不嗜食,惡食,小便出血,小腹痞滿,石蠱,寒瘧面腫,腸鳴,癮疹,耳鳴。 現代:牙痛,三叉神經痛,急慢性腸炎,腸疝痛,腳氣。 【配穴】
內庭穴(ST44 Nèi tíng),是足陽明胃經的滎穴,在足背當第2、3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主治:齒痛,咽喉腫病,足背腫痛等。近人報導還可以治療三叉神經痛... 里內庭穴 里內庭穴,取
穴道介紹. 內庭穴在第二腳趾和第三腳趾之間的一條縫上,可以去胃火,相當於人體自生的牛黃解毒丸。. 凡是有胃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出血都可以揉內庭穴,它的祛熱、祛胃火效果非常好。. 本穴是足陽明胃經的「滎」穴,屬於「滎」穴都有消除身熱與發炎 ...
內庭穴位置. 內庭穴位於足背,當第2、第3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 取穴時,正坐垂足或仰臥位,在第2 蹠趾關節前方,第2、第3趾縫間的紋頭處。 平時也可多用指端按壓此穴,按壓時,以一側拇指的指端按住此穴,稍用力按壓,以酸脹感為宜,每側1 分鐘,共2 分鐘,每天堅持按摩。 此外,若能同勞宮穴一起按摩,效果則更佳。 勞宮穴為手厥陰心包經上的要穴,它在手掌心第2、第3掌骨之間,握拳屈指時中指尖指向的地方即是。 之所以它能去熱除口臭,是因為它是心包經上的滎穴,所以清熱瀉火也是它的一大功能。 我在臨床上也常用它來治療由於身熱或者內熱引起的口瘡、口臭,效果突出。 內庭穴有一個特別的作用就是抑制食慾。 食慾大,很大一個原因是胃火旺盛,燒灼能力太強。
內庭穴(ST44 Nèi tíng),是足陽明胃經的滎穴,在足背當第2、3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 主治:齒痛,咽喉腫病,足背腫痛等。 近人報導還可以治療三叉神經痛...
來源: 中醫百科. 里內庭穴痛. 里內庭穴疼痛 位於下肢部穴脈絡中,應多留意是否出現五趾疼痛,癲癇,小兒搐搦等相關疾病症況。 任何 里內庭穴位痛 疑問,建議向中醫師諮詢病症。 里內庭穴道按摩與療法. 里內庭穴針灸 療法:直刺0.3~0.5寸,酸脹感覺至趾尖. 里內庭穴艾灸 療法:艾灸3~5壯. 里內庭穴作用與功效. 主治病症:五趾疼痛,癲癇,小兒搐搦. 下肢部穴道經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