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台灣草蜥 (學名: Takydromus formosanus)為 正蜥科 草蜥屬 的 爬行動物,俗名台灣蛇舅母、舅母蛇、狗母索,是 台灣 的特有物種。 其 種加詞 「formosanus」意為「台灣的」。 分布於 台灣本島,常見於次生林林緣草地或草原地區以及活動於草叢或灌叢中。 [編輯] 台灣草蜥分布於台灣的西半部地區 (北至苗栗縣南莊南至屏東縣來義),且海拔不超過1500公尺的地區。 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台灣中部、台南。 習性. [編輯] 在野外,台灣草蜥在日間有陽光的時候喜歡在草叢、灌叢或是在禾本科植物上穿梭活動,到夜間時,則會停在禾本科植物的葉片上,以細長的尾巴纏繞住葉片休息,在冬季時,則會躲在較為溫暖的地方休息,而不會到葉片上休息,以昆蟲為食。 外型與體態. [編輯]
以福爾摩沙為名的台灣草蜥是台灣特有種,分布於台灣西部低海拔地區,1894年由英國動物學家George Boulenger發表。 此種為褐色型草蜥,體側稍偏深褐色,夾在上下兩條白線間。
台湾草蜥(学名: Takydromus formosanus )为蜥蜴科 草蜥属的爬行动物,俗名台灣蛇舅母、舅母蛇、狗母索,是台灣的特有物種。其种加词“formosanus”意为“台湾的”。分布于台灣本島,常見于次生林林緣草地或草原地區以及活動于草叢或灌叢中。
2020年7月1日 · - 分佈. 台灣東北部、西部和宜蘭低海拔區域,以及澎湖離島,分布於海拔1000公尺以下。 生態. - 特徵. 成體側身為黃色或綠色。 僅擁有一對鼠蹊孔。 尾巴長度約體長的3倍。 下頷有3對頦片。 背鱗至尾有8至6行遞減。 補充. - 走進枯葉繽紛的步道裡,每一踏伴隨著沙沙的聲響,在陽光的照耀下,地上任何物體一覽無遺。 停下腳步仔細聆聽周圍的聲響,環境音交雜著五色鳥與紫嘯鶇的鳴叫,然而吸引我的聲音卻是枯葉沙沙的聲響,來自於其他動物的腳步,驟然一看,看見一條咖啡色的繩子晃動著,原來步道上並不是只有我在散步,還有一隻蓬萊草蜥! 看著牠用小短腿小心翼翼地走著每一步,深怕踩到地雷似的。 牠不在意我的目光,專心搜尋地上的小昆蟲,不斷吐著Y字型的藍色舌頭,像是眨眼一樣自然,不會感到疲倦。
本期展覽展出12種台灣與鄰近地區的草蜥物種,並且搭配野外生態照片介紹草蜥在草叢間的特殊行為。 翠斑草蜥 台灣草蜥
台湾草蜥(学名:Takydromus formosanus)为蜥蜴科草蜥属的爬行动物,俗名台灣蛇舅母、舅母蛇、狗母索,是台灣的特有物種。 分布于台灣本島,常見于次生林林緣草地或草原地區以及活動于草叢或灌叢中。
↑臺灣草蜥. (正蜥科)中小型,褐色至黑褐色,頭部背方具龜紋分布,體背密生鱗片具稜脊縱紋,眼上、下方各有一條白色縱紋達尾部。 本屬有6種,外觀近似蓬萊草蜥,本種草蜥腹面有2對鼠蹊孔,少數有3-4對,蓬萊草蜥只有一對,本種普遍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棲息灌木或草叢,警覺性高,擅於攀爬。 ↑臺灣草蜥,眼上、下方各有一條白色縱紋達尾部,身體細長,夜晚停棲草莖,尾端下垂。 ↑臺灣草蜥,體背有稜脊狀縱紋,白天警覺性高不容易看到。 回主題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