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3月15日 ·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庸》喜怒哀樂沒有表現出來的時候,叫做「中」;表現出來以後符合節度,叫做「和」。 「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則,達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萬物便生長繁育了。

  2. 要真正能做到「喜怒哀樂之未發」實在是不容易,一個人不可能沒有喜、怒、哀、樂感情的表達;所以還是要發,只是,喜怒哀樂的表現要能合於節度,合於時節因緣而發。

  3.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4. 是以君子既常戒懼,而於此尤加謹焉,所以遏人欲於將萌,而不使其滋長於隱微之中,以至離道之遠也。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樂,音洛。中節之中,去聲。喜、怒、哀、樂,情也。

  5. 2010年3月3日 · 【原文】: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註解】:喜怒哀樂之未發:喜怒哀樂是人的情感,在七情六慾尚未發動之時,是人的本來真面目。

  6. 本文旨在對朱子詮釋《中庸》首章之「喜怒哀樂未發」義,作深入的析論,特別是針對中和新說後,朱子「未發」理論中的「知覺」意涵,有所釐清,而指出朱子於中和新說後,對於《中庸》所謂「未發」,並不只就喜怒哀樂情緒來立論,還以「思慮未萌,事物未至」與「知覺不昧」來詮解,但皆扣緊「喜怒哀樂」為「未發」之判準,以此自成完整的理路,也豐富了《中庸》「未發」的義蘊。 對於當時學子由《中庸》「不睹、不聞」之語所引發的「未發時耳目見聞問題」,亦有清楚的辨析與獨特的見解。 此外,本文亦由朱子所用以詮解「未發」之「知覺不昧」語,析解其「心之虛靈明覺的動能」義,並由此延申出朱子心性理論與涵養工夫型態的討論。 關鍵詞: 朱子、中庸、喜怒哀樂、未發、知覺、涵養、思. *

  7. 字詞:喜怒哀樂,注音:ㄒㄧˇ ㄋㄨˋ ㄞ ㄌㄜˋ,釋義:人的各種情緒。《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紅樓夢》第一一一回:「喜怒哀樂未發之時,便是個性;喜怒哀樂已發,便是情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