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4月13日 · 目前在政治大學俄羅斯研究所教授俄國研究的相關課程。 除俄語外,也想要學其他斯拉夫語言,去沒去過的地方旅行,和當地人聊天。 設計/鄭涵文 曾任記者寫很多字,現下更專心畫畫。

    • 衝擊:擋人升遷,破壞文官體制
    • 憂心:缺乏遴選制度,就會任用私人
    • 質疑:三級機關僅是執行單位,不該任用政務首長
    • 專訪】施能傑談三級機關首長雙軌制爭議

    許多人痛批這項修法會「破壞文官體系」,所指的是公務員升遷之路被阻擋。前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管中閔說:「請問你,原來的事務官期待可以到達那一級(三級機關首長)的路就斷掉了,他的想法會是什麼?」施能傑承認,修法通過後的確會阻擋某些人的升遷,但他認為這不應該是修法與否的首要考量。 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蘇偉業也認為,應該以公共利益為考量,文官的升遷與否不應該是議題。只是蘇偉業也提出另一個擔憂,這樣負重的職缺,其實並沒有很好的薪資條件,對於外界優秀人才來說並沒有吸引力:「有多少外界高階專業人士願意投身政務,一個月拿十幾萬,並常常被政治問責?」也就是說,修法後,若沒有搭配調整薪資條件,也許無法達到預期擴大人才庫的效果。

    如果擴大政治任命的法案經立法院三讀通過,未來三級機關首長的任用,既無需經過國會同意,也不會有公開遴選制度。也就是說,政府想要用誰就用誰,這也引發「封官」的質疑。 「有人擔心說,政黨政治一定會有任用私人。我覺得台灣的民主政治要慢慢成熟:所謂的政務體系,就是由選上的人基於各種理由找了一票人來。這票人如果做不好,就走人,連被選上的首長都要走人。你說這叫不叫分贓?分贓這個字眼在台灣是非常負面的,我會說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施能傑說。 施能傑也表示,《憲法》並沒有規定政務首長的任命需要國會同意,因此未來也不會有國會同意才能任命的機制,但是哪些機關符合雙軌制標準,還是會經過立法院同意。 由於顧及到台灣民眾「若非任用文官,就是酬庸私人」的觀念,因此行政院沒有計畫將三級機關全面改為政治任命,以免有太大反彈...

    為什麼二級部會的首長可以政治任命,但三級機關卻遭到反對?標準在哪? 反對三級機關首長政治任命的人主張,三級機關只是執行部會決策,說穿了就是辦事的人,不需要跟執政黨共同負擔政治責任。一位不願具名的學者認為:「政府為何要有強大的三級機關?這種遠離政治指揮系統的組織設計,是因為政策執行本身沒有太多政治爭議,也不應該需要太多政治考量。」他擔憂修法若通過,政務影響執行細節,未來三級機關首長是不是得和執政者到處跑選舉? 然而,施能傑並不認同三級機關僅有執行功能,他認為許多政策都在三級機關成形,部會僅是蓋章通過:「你檢視台灣所有的部,大部分的部把責任都交給三級機關,『部』經常是空洞化的。像是健保政策是在哪裡發起?很多執行面、政策面都在三級機關,錢跟人大多也放在三級機關。」他的論點是,負責重大政策制定、擁有...

    報導者(以下簡稱報):以前政府上任,只有一級機關(五院)及二級機關(部會)首長會政治任命,為什麼現在連三級機關都要政治任命? 台灣雖然民主,但政府的人事制度從來沒有重新思考:台灣從威權變成民主政府,需要什麼樣的政務體系?在政黨高度競爭的情況下,你的政務體系難道還要跟以前從來不用改選的威權時期完全一樣嗎?這是我們現在做這件事的初衷。 台灣政府永遠在輪替,這些人民選出來的行政首長,需要什麼要的班底來協助他、執行他的政策? 我們來算一下,一個由選民選出來的總統,有多少人可以幫他完成政策?其實不多。所有的部會,都只有一個部長、一個次長、一到兩個政務次長。不論大部會或是小部會,都只有3、4個人要領導下面的文官體系。 台灣是總統制,所以總統需要一票人,來執行他的政策。對總統來說,如果要執行選舉的政見,只...

  2. 4 天前 · 政治大學新聞系副教授,「數位女力聯盟」成員,行政院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路見(性別)不平,有力無力都使勁。. 現與眾人參與「數位女力聯盟」創建、推動防治數位性別暴力。.

  3. 2024年5月19日 · 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教授黃奎博認為,賴演說維持蔡規賴隨基調,對於兩岸的立場沒有劇烈改變,唯獨提到中國兩字高達7次,凸顯賴不只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雖然內容應該沒有超出北京的意料之外,但兩岸關係要走向和緩並不樂觀。

  4. 此時,有讀者一定開始反觀台灣的處境,甚至焦點直接放在教育部長吳思華曾擔任校長時所宣稱要打造成「東方哈佛」的國立政治大學。 蔣介石的銅像依舊矗立於校園,而日前 主任教官撕毀學生社團張貼二二八事件受難者資料的事件 還餘波盪漾。

  5. 2016年7月1日 · 最近一次的事件,是6月14日在高雄市議會完成三讀通過的《高雄市專業文化機構設置自治條例》,這決定了高雄歷史博物館、高雄電影館、高雄市立美術館改制成行政法人的未來。 而在此前,籌備中的台北藝術中心、台南市美術館、國家電影中心,先後也都以行政法人的制度為定調,這制度似乎成了台灣各藝文場館最時尚的風潮。 時間再往前推,今年3、4月間,採行行政法人制的國家表演藝術中心(下稱國表藝中心),其轄下的台中國家歌劇院、國家兩廳院(下稱兩廳院),先後發生了票價優惠爭議,及表演團隊、經紀公司公開批評其官僚與體制問題等事件,在藝文社群內的引發廣泛討論,千餘名藝術領域工作者透過臉書串連發起「無限期支持健全藝文環境」社團,這讓本來乏人問津的行政法人體制,在接連事件中也受到注目。

  6. 2019年6月20日 · 黨團協商制度的源起,主要是因為1990年代,台灣民主化過程中,國會經常上演立委肢體衝突,打架次數 甚至登上世界第一 。. 當時,不論法案爭議與否,政黨都會彼此杯葛,導致通過率僅2成。. 1995年,時任立法院長的劉松藩裁定,委員會審定的法案須通過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