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3 天前 · 大葉山欖的果實是不開裂的漿果,長約有3.0~4.5公分,直徑可達1.2~2.5公分長。 剛結果時呈球形而顏色為淺綠色(圖5),隨著果實的成熟,形狀漸轉為橄欖球形(圖6)而顏色也轉為暗橄欖綠或褐色,且越變得多肉與多汁,也漸漸有香味溢出。

  2. 台東綠島在地消暑聖品「臭屁梭」,來自大葉山欖的果實,現吃、果汁、還能做成傳統凍凍果冰 五、六月正值酷暑,台灣吃著芒果剉冰的同時,綠島正忙著料理「臭屁梭」。

  3. 大葉山欖(學名: Palaquium formosanum,又名:台灣膠木、蘭嶼芒果、杆仔樹、臭屁梭;噶瑪蘭語:qasup、達悟語:kolitan)是山欖科 膠木屬的樹皮富含乳汁,常綠喬木。

  4. 2024年6月5日 · 大葉山欖的果實,是一種不開裂的漿果,尺寸介於3到4.5公分長,直徑則為1.2到2.5公分之間。. 這些果實有著奇妙的變化,從剛結果時的球形淺綠色,逐漸轉變為橄欖球形,顏色也從淺綠轉為暗橄欖綠或褐色。. 隨著成熟,果實變得更加飽滿多汁,散發出 ...

  5. 2024年6月23日 · 剝皮才能吃的果實大葉山欖 (下) 作者:楊宗愈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副研究員) 攝影:楊宗愈. 膠木屬植物約有115種,僅分布在熱帶的亞洲地區及太平洋諸島嶼;在台灣僅有大葉山欖一種;又大葉山欖學名中的「種小名」雖然是以「台灣---formosanum」一詞來命名,但除了本島,菲律賓的呂宋島、巴丹島及巴布亞等地也是本種的天然分布地區。 在台灣,本種的原生地主要是在北部濱海及南部沿海地區外,就屬蘭嶼及綠島也有天然分布了。 不過由於大葉山欖樹型優美、蟲害又少、花香果甜,很早就被馴化作為公園用樹、校園植栽或是都市的行道樹種了(圖7)。

  6. 學名: Palaquium formosanum. 英名: Formosan Nato Tree、Taiwan Nato Tree. 日名: オオバアカテツ(大葉赤鉄) 別名: 台灣膠. 簡介. 山欖屬常綠喬木,原產菲律賓、印尼與台灣北部、南部海岸與蘭嶼。 樹姿高大壯碩,主幹直挺,樹幹基部略有板根現象,樹皮黑褐色。 嫩枝或有紅褐色毛,並有明顯葉痕。 厚革質橢圓形或倒卵形互生聚集於枝端,幼葉有毛,成熟毛常脫落。 長10~17cm、葉寬5~8cm。 花單生或數朵簇生於葉腋,淺黃色花瓣6枚,花徑約1cm,有淡香味。 果實橢圓形,外型似橄欖。 果長3.5~4.5cm,直徑1~2cm,內有1~3粒紡錘形種子。 種子黑色,一側淺褐色。 開花期春季,果期秋季。 栽培.

  7. 大葉山欖. 英名: Formosan Nato Tree. 學名: Palaquium formosanum Hay. 別名: 臺灣膠木、驫古公樹、杆仔、山檬果. 科別: 山欖科 (Sapotaceae) 屬別: 膠木屬 ( Palaquium) 常綠喬木,高可達10公尺,幹徑約30~40公分,樹皮灰褐色,有不規則細裂縫或細溝裂,全株含有豐富的白色乳汁,皮孔灰褐色;具多數分枝,小枝細長粗壯,被紅褐柔毛,落葉後葉痕顯著。 單葉互生,叢生枝端,厚革質,全緣且邊緣向後反捲,兩面光滑;長橢圓形或長卵形,長10~15公分,寬4.5~7.5公分,先端圓或稍凹,基部鈍,中肋顯著隆起,側脈約有7~9 對,幼葉兩面通常被紅褐色絨毛;葉柄長2公分。

  8. 大葉山欖的果實外形看似橄欖. 樹型挺拔的大葉山欖如今被大量使用在造園景觀之中. 如果您最近走在植物園隆起珊瑚礁區樹蔭濃密的步道中或是海岸林區靠近熱帶雨林溫室的地方,或許在抬頭的時候,會看見有幾棵高大筆直的大樹上結了不少看起來像是橄欖的果實。 這就是本文的主角-大葉山欖。 大葉山欖的拉丁文學名中,屬名 Palaquium 是由同屬植物膠木( Palaquium gutta Burck,或稱馬來橡膠樹)的菲律賓俗名palak-palak締造而來。 膠木的乳汁稱為硬質橡膠(Gutta-percha),是橡膠原料之一。 種小名 formosanum 是「臺灣的」的意思,所以大葉山欖也被稱為「臺灣膠木」。 從這種植物在臺灣本島的天然分布來看,可以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分布呈現特殊的南北分布現象。

  9. 特徵. 大葉山欖為本地原生樹種,膠木屬植物常綠性大喬木,株高可達 20 公尺。. 其樹性極為強健,耐鹽、抗旱、抗風、耐濕,為一種對臺灣氣候頗能適應的樹種,加上其栽植、移植均甚易,故許多海濱工業區多有採用,樹姿顯得美麗獨特,挺秀明潔,適於觀賞 ...

  10. 大葉山欖(学名: Palaquium formosanum,又名:台湾胶木、蘭嶼芒果、杆仔樹、臭屁梭;噶瑪蘭語:qasup、達悟語:kolitan)是山榄科 胶木属的樹皮富含乳汁,常綠喬木。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