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本品為科落葉喬木植物川楝 (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 的成熟果實。我國南方各地均產,以四川產者為佳。冬季果實成熟時採收,除去雜質,乾燥。生用成炒用。用時打碎。【性味歸經】 苦,寒。有小毒。歸肝、胃、小腸、膀胱經。【功效】 行氣止痛

    • 形態特徵
    • 栽培技術
    • 藥用價值

    川楝子是喬木川楝的果實,原物種高10餘米;幼枝密被褐色星狀鱗片,老時無,暗紅色,具皮孔,葉痕明顯。2回羽狀複葉長35-45厘米,每1羽片有小葉4-5對;具長柄;小葉對生,具短柄或近無柄,膜質,橢圓狀披針形,長4-10厘米,寬2-4.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兩面無毛,全緣或有不明顯鈍齒,側脈12-14對。圓錐花序聚生於小枝頂部之葉腋內,長約為葉的1/2,密被灰褐色星狀鱗片;花具梗,較密集;萼片長橢圓形至披針形,長約3毫米,兩面被柔毛,外面較密;花瓣淡紫色,匙形,長9-13毫米,外面疏被柔毛;雄蕊管圓柱狀,紫色,無毛而有細脈,頂端有3裂的齒10枚,花藥長橢圓形,無毛,長約1.5毫米,略突出於管外;花盤近杯狀;子房近球形,無毛,6-8室,花柱近圓柱狀, 無毛,柱頭不明顯的6齒裂,包藏於...

    育苗移栽法

    10-11月選擇20年以上的老樹,進行採種。春季4月播種前用溫水浸種4-5天按行距30-45cm開條溝,溝深6cm,將種子播火,覆土壓實。培育1年,翌年春季移栽。按行株距5m×5m開穴,穴徑1.2m,深80cm,底層施廄肥,上覆細土10cm,每穴栽種1株,栽種時要使根部舒展,土壤與根部密接,覆土壓實,澆水。

    種子栽種法

    11-12月採摘淺黃色成熟果實作種,用清水浸泡2-3天,去果肉,取出果核,晾乾,用濕沙貯藏催芽。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下旬播種。條播,按行距30cm開橫溝,深約6cm,株距12cm。每穴放果核1枚,隨即施人稀糞水,覆土8-10cm。播後1個月左右出苗,每枚果核可出苗3-5株。苗高10-15cm時中耕除草1次,施人糞尿;苗高18-20cm時,進行第2次中耕除草。培育1年,於冬季或第2年春季發芽前移栽。按行株距(2.5-3.5)cm ×(2.5-3.5)cm開穴,每穴栽苗1株,填上壓實,澆足水。

    病蟲害防治

    病害有潰瘍病、褐斑病、叢技病、花葉病、葉斑病;蟲害有黃刺蛾、扁刺蛾、斑衣蠟蟬、星天牛等。

    川楝子主要用途

    采其熟後的果實晒乾,叫川楝子、金鈴子或川楝實,內含川楝素(toosendanin, C30H38O11)、生物鹼、山柰醇、樹脂及鞣質。味苦性寒,有小毒,有瀉火、止痛、殺蟲作用,主治胃痛、蟲積腹痛、疝痛、痛經等。木材用途同楝,用樹皮和根皮的二層皮有殺蟲作用,可治蛔蟲病。

    《全國中草藥彙編》

    拼音 Chuān Liàn Zǐ 採制 冬季果實成熟、果皮黃色時採收,晒乾。 化學成分 含川楝素(toosendanin)、生物鹼、山柰醇、樹脂、鞣質。 性味性寒,味苦;有小毒。 功能主治 舒肝,行氣止痛,驅蟲。用於胸脅、脘腹脹痛、疝痛、蟲積腹痛。 【英文名】 FRUCTUS TOOSENDAN 【拉 丁 名】Fructus Toosendan 【別名】金鈴子、川楝實 【來源】該品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的乾燥成熟果實。冬季果實成熟時採收,除去雜質,乾燥。 【源形態】落葉喬木,高可達10米。樹皮灰褐色,有縱溝紋,幼嫩部分密被星狀鱗片。葉互生,二至三回單數羽狀複葉。夏季開紫色花,腋生圓錐狀排列的聚傘花序。核果大,橢圓形或近圓形,長約3厘米,紅色或栗棕色,有光澤,核堅硬木質,有棱,6~8室。種子3~5粒。 【製法】 川楝子:除去雜質。用時搗碎。炒川楝子:取淨川楝子,切厚片或碾碎,照清炒法(附錄Ⅱ D)炒至表面焦黃色。 【性味歸經】苦,寒;有小毒。歸肝、小腸、膀胱經。 【功能主治】舒肝行氣止痛,驅蟲。用於胸脅、脘腹脹痛,疝痛,蟲積腹痛。...

    《本草正》

    【異名】楝實(《本經》),練實(《本草經集注》),金鈴子。仁棗(侯寧極《藥譜》),苦楝子(《本草圖經))。 【來源】為樟科植物川楝的果實。 【藥材】乾燥果實呈球形或橢圓形,長徑1.5~3厘米,短徑1.5~2.3厘米。表面黃色或黃棕色,微具光譯,具深棕色或黃棕色圓點,微有凹陷或皺縮。一端凹陷,有果柄脫落痕迹,另一端較平,有一棕色點狀蒂痕。果皮革質,與果肉間常有空隙。果肉厚,淺黃色,質鬆軟。果核球形或卵圓形,兩端平截,土黃色,表面具6~8條縱棱,內分6~8室,含黑紫色扁梭形種子6~8枚。種仁乳白色,有油性。氣特異,味酸而苦。以表面金黃色,肉黃白色,厚而鬆軟者為佳。 【炮製】川楝子:揀去雜質,洗淨,烘乾,軋碎或劈成兩半。炒川楝子:將軋碎去核的川楝肉,用麩皮拌炒至深黃色為度,取出放涼。

  3. 川楝子的傳統功效. 1. 疏肝解鬱. 川楝子性苦寒,功能清肝火、泄鬱熱、行氣止痛,適用於肝鬱化火所致諸痛證。 常與玄胡索、金鈴子散同用。 此外,肝胃不和之脇肋作痛及疝痛等屬肝經有熱者,也可用本品,多與柴胡、白芍、枳實等同用。 《珍珠囊》載其主上下部腹痛,心暴痛。 《綱目》載其治諸疝、蟲、痔。 古代典籍 . 《本草綱目》:「楝實,導小腸膀胱之熱,因引心胞相火下行,故心腹痛及疝氣為要藥。 《珍珠囊藥性賦》:「主上下部腹痛,心暴痛。 2. 驅蟲殺蟲. 川楝子,性苦、寒,入肝、脾、大腸經;具有驅蟲、殺蟲、止痛等功效。 用於蟲積腹痛、蛔蟲、蟯蟲、白癜風蟲等腸道寄生蟲和皮膚寄生蟲之症。 川楝子中之苦楝酚等成分,能殺滅腸道寄生蟲和皮膚寄生蟲。 楝酸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之效。

  4. 2016年9月23日 · 川楝子的效果 功效 本品为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成熟果实。 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 经脉 归肝经、小肠经、膀胱经。 主治 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

  5. 苦楝子,又名金鈴子,中藥材,為科落葉喬木苦樹的成熟果實。 主要產於 中國 的南方各地,以 四川 的產者最為上乘,故又名 川楝子 。 藥用

  6. 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 苦,寒,有毒。 ①《本经》:苦,寒。 ②《别录》:有小毒。 ③《珍珠囊》:酸,苦。 ④《医林纂要》:核:苦辛;寒。 【归经】: 入肝、胃、小肠经。 ①《珍珠囊》:入心。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小肠二经。 ③《本草经疏》:入足阳明、手足太阴经。 ④《得配本草》:入足厥阴经。 【功效与作用】: 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 主脘腹胁肋疼痛;疝气疼痛;虫积腹痛;头癣。 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 ①《本经》:主温疾、伤寒太热烦狂,杀三虫疥窃,利小便水道。 ②《药性论》:主人中大热,狂,失心躁闷,作汤浴。 ③《珍珠囊》:主上下部腹痛,心暴痛。 ④《纲目》:治诸疝、虫、痔。 ⑤《医林纂要》:泻心火,坚肾水,清肺金,清肝火。

  7. 功能主治: 舒肝 行气 止痛驱虫。 用于 胸胁 、脘 腹胀 痛,疝痛, 虫积腹痛。 用法用量: 4.5~9g。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中华本草》:川楝子. 出处: 出自《本草正》 实际拼音: Chuān Liàn Zǐ. 英文名: Szechwan Chinaberry Fruit. 别名: 楝实 、 练实 、 金铃子 、 仁枣 、 苦楝子 、 楝子 、 石茱萸 、 楝树果 、 川楝树子 、 川楝实。 来源: 药材基源:为楝科植物 川楝 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 采收和储藏:11-12月果皮呈浅黄色时采摘,晒或烘干。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