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方衣」是臺灣原住民族傳統的服飾形制,它是一種未經剪裁的服飾樣式,製作方法僅將兩片長方形的麻織布於長邊對齊縫合至中線,然後將未縫合面向前摺作前襟,縫合面作為衣身背面,再將衣身兩側邊從袖圈向下縫合而成。 泰雅、太魯閣、賽德克及雅美/達悟族是臺灣原住民族中仍保有較完整方衣的族群,布農族的女子服飾很早就受漢化影響而穿漢式的服裝,唯有男子還保留傳統方衣樣式。 南投、花蓮地區的布農族男子上身穿著胸兜再套上一件無袖長衣,分布於高雄、臺東一帶的族人所穿著的服飾形制上已和排灣、魯凱相近,可能受其影響,男子上身穿著加縫右襟片的長袖短衣,但仍會將無袖長上衣穿著於其外。 圖1為南投縣信義鄉雙龍村之布農族男子無袖長衣(族語稱為 habang ),為國立臺灣博物館於1927-29年間所收藏,係佐久間財團蒐藏品之一。

  2. 傳統布農服飾主要的原料是獸皮和自織麻布,女性擅用苧麻纖維織布,男子則擅於揉皮製衣。 而隨社會變遷,布農族人與 該件布農女子服飾包括頭飾、上衣、兩件單片裙、護腿布.下身的片裙穿著時一左、一右用綁繩繫於腰上。

  3. www.cip.gov.tw › zh-tw › tribe布農族 - Cip

    族群簡介. 布農族部落分布在海拔500 至1,500 公尺中央山脈兩側,是原住民族中分布海拔最高的民族,家庭以父系大家庭為基礎,因歷史遷移而慢慢拓展,分布範圍相當遼闊。. 布農族有精靈(hanitu)的觀念,相信個人能力、疾病與災禍,都跟精靈hanitu 有關係 ...

  4. 布農族是高山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埔里以南的中央山脈及其東側,是臺灣原住民中移動幅度最大的一族,主要居住於南投縣信義鄉、仁愛鄉;花蓮縣萬榮鄉、卓溪鄉;臺東縣海端鄉、延平鄉及高雄市那瑪夏區、桃源區。. 布農族共分為六大社群:卓社群、卡社群 ...

  5. 布農族男子的服飾主要有上衣胸袋和遮陰布。布農族男子也有人會在上衣內穿著紅色衣服,惟只有獵取過人頭、山豬、山鹿的英雄,才可以如此穿,因為穿著紅衣服是表示英勇的意思。

  6. 該組布農族女子服飾共有:頭飾漢式右襟短上衣兩片方裙,製作年代為西元1980年。 早期布農族女子的服飾是以苧麻為原料,後來棉布出現後逐漸取代苧麻纖維,開始用棉布縫製,並以藍、黑為主色。

  7. 由於布農族人的生活區域橫跨南投、花蓮、臺東、高雄的廣大山地,不同的族群接觸經驗及生活環境,也讓各地布農族人呈現不同的服飾風格,例如:分布在臺東、高雄地區的女子服飾,多受鄰近魯凱、排灣族影響,上衣著連身長衣,內圍長裙,小腿穿戴護腳布。

  8. 衣飾文化. 男子方面一種是以白色為底,可在背後織上美麗花紋,長及臀部的無袖外敞衣,搭配胸衣及遮陰布,主要在祭典時穿著。. 另一種是 以黑、藍色為底的長袖上衣,搭配黑色短裙。. 女子的服飾以漢式的形式為主,藍、黑色為主色,在胸前斜織色鮮圖豔的 ...

  9. 布農族人的傳統生產方式以山田燒墾式的農業為主,主要農作物有小米、玉米、甘薯等。目前飲食習慣已轉變,多半以稻米、地瓜為主食;副食為野菜、蕈類,其中樹豆可以說是布農族人最重要的副食之一,亦是布農族人最常食用的湯。 (五)服飾文化

  10. 布農族 ( 布農語 : Bunun , 舊稱 Vonum[原創研究?. ] ), 清朝時期 、 日治時期 稱為 武崙族 [2] :104 , 台灣原住民族 的一個族群,是臺灣原住民族群中遷移力最廣闊的民族,同時也為 南島民族 的一支,分布於台灣的中南部(日治時又稱「 南蕃 」),相對於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